许丽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四平分校,吉林 四平 136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实质上是苏、美、国、共三国四方利益的交汇与碰撞,呈现出“和与战”错综复杂的态势。1946 年3 月至1948 年3 月,国、共两军在四平街这个战略要地发生了4 次激烈的军事交锋,这就是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四战四平。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四战四平精神依然有着重要的时代内涵。如何让四战四平精神在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中实现其时代价值,对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平战役打响后,为了党中央“以战促和”的工作大局,力图通过四平保卫战的胜利来重创国民党的气焰,从而使我党在重庆谈判中赢得主动权,于是,在毛泽东“化四平街为马德里”的指示下,我军各级指战员竭尽全力浴血奋战。经过4 次惨烈的鏖战,我军以近两万人牺牲的惨痛代价换取了四战四平的最终胜利。这次战役对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对我军当时控制东北战场的局势,抢占主动权,消灭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有生力量,积累城市攻坚作战经验、提升军队正规化战斗能力以及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取得辽沈决战的胜利,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四平战役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英雄们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奋勇前行,成为永不枯竭的伟大精神力量。
2020 年7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调研过程中,专程来到“英雄城”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参观结束后,他对在场的所有人感慨道:新中国来之不易,革命的成功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他教育大家一定要守住我党创立的这个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总书记充满深情的话语高度评价了“四战四平”的重大历史意义,更是对英雄城儿女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继续砥砺前行的殷切希望。
四战四平精神是在解放战争的时代背景下许多英雄人物身上所反映出来的优秀品格,是一种可以对后人起到极大鼓舞作用的红色精神。然而,昔日的战火和硝烟早已散去,当今中国已进入和平盛世的新时代。于是有人不禁会问,以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四战四平精神,是否已不再有时代价值?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把战火和硝烟中诞生的四战四平精神赋予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全力建设红色地标城市,近期,四平市组织专家、学者对总结提炼四战四平精神进行多次研讨,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总结提炼出“听党指挥、敢于胜利、植根人民、一往无前”的四战四平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四平战役是我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战役。我军各级指战员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军事部署,在两年间四战四平,大量消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大大缩短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进程。在4 次战役中,我军将士用流血和牺牲诠释了什么是“听党指挥”。这种听党指挥,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也是当代共产党人常讲常新的话题,这种精神给予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奋勇前行的勇气。这与当前党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大局观”,他要求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在和平的新时代我们如何继续传承“听党指挥”的精神?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必须像革命先烈那样牺牲生命去践行这种精神,而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也可以在和平年代里立足平凡岗位默默地爱岗敬业,最大程度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四平战役中我军将士“听党指挥”的精神,在新时代无时无刻不在你我的工作和生活中闪光。2020 年抗击新冠疫情时,党中央一声号召,14 亿人民自愿居家隔离,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逆行武汉救死扶伤,全国各地医疗队伍奋不顾身纷纷驰援武汉……中国人民“听党指挥”的这种高度自觉性和大局意识传承于历史,植根于骨髓。这是其他国家和政党无法效仿、望尘莫及的,只有在百年风雨中锤炼而成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具有这样伟大的凝聚力。
四平战役中我军将士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体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军需装备远远落后于敌军的情况下敢于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后,接到进军东北任务的八路军、新四军各部也秘密出关,快速进入东北战场,各级指战员只随身携带一些轻便的武器,缺衣少食,医疗条件简陋。没有重型武器的共产党军队与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在军需装备上对比悬殊,但我军将士们没有丝毫胆怯和退缩,仅三道林子保卫战就与国民党军苦苦鏖战了一个星期。二是在缺少城市防御战和攻坚战经验的情况下敢于胜利。我军此前擅长的是运动战术,面对攻防能力远强于我方的国民党军队,我军将士英勇地死守硬拼、艰难推进,充满敢于胜利的信心和勇气。虽然付出沉重代价,但我军各级指战员在四平战役中成长、历练,并总结出一整套城市攻坚经验。后来,这些参战部队挥师入关,从天津到武汉,从广西再到海南,骁勇善战,无坚不摧,为全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敢于胜利”与当前党中央强调共产党人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相契合。2021年2 月25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标志着我党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广大扶贫干部和党员克服千难万险,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哪里有贫困群众,他们就工作战斗在哪里,体现了前无古人、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决心和气概。
“植根人民”的精神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群众路线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相契合。“四战四平”战役的胜利是我党我军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军民团结、共同对敌的结果。战斗中广大人民群众以“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作为行动口号积极支前,先后有近10 万人民群众直接上前线运粮草、送弹药、抬担架、修工事。人民的支持是四平战役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充分彰显了我党我军“植根人民”的政治灵魂。1946 年秋到1947 年春,贯彻中共中央东北局“七·七”会议决议,在东北地区力行剿匪、发动群众、进行土改、发展军队,使我党我军有了可靠的东北根据地,军队总人数达40 余万。毛泽东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当代共产党人更加懂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 年的新年贺词短短1200 多个字中,10次提“人民”、5 次提“群众”。这足以证明人民群众才是总书记心中时刻放不下的牵挂。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他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当代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践行,也是对“植根人民”精神的最好传承。一个珍视人民的国家,怎能不兴旺发达?
四战四平过程中,各级指战员面对强敌前赴后继、敢打硬拼、视死如归,把“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主要表现为:一是一座城市反反复复打了四次,这在我党的军事斗争史上绝无仅有。不仅在东北战场,甚至在全国范围来看四平战役都是最艰难、最惨烈的。二是悲壮的四平战役中处处体现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拼搏精神。国民党在四平街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并没能让我军将士们望而却步,他们迎着国民党军雨点般倾泻而来的炮火一次又一次冲锋,一往无前。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与当前我们加快推进东北振兴和四平转型发展所需要的攻坚克难、执着奋斗的时代精神相契合;与那些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的守疆戍边、抗洪抢险、地震救灾、扑灭山火、扶贫攻坚的英雄们舍身忘我、敢打硬仗的精神相契合;也与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众志成城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干劲、闯劲、韧劲相契合。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传承“一往无前”的精神,才能取得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的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思想层面更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发展状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想建设来迎接挑战就成了党的建设工作中亟待思考的问题。
四战四平精神,是在轰轰烈烈的四平战役中凝结出来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既全面反映了四平战役波澜壮阔的历史事实,又鲜明体现了新时代人民的价值追求,这是一种应该世代传承的红色革命精神。红色精神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和斗争中沉淀下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财富,这种红色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在战争时期,红色精神是我党我军战胜敌人、收复河山的信仰之源;在建国之初,红色精神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精神之魂;在当今新时代,红色精神又成为党员干部抵制不良诱惑、构建社会主义道德防线的重要思想武器,正如警钟长鸣,提醒我们时刻勿忘革命先烈的牺牲,告诫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时代赋予了红色精神全新的价值。
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她已经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 多年,现已拥有9100 多万党员。我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党的思想建设,这是我党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新时代的党建工作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加强党的建设任重道远。要确保党员干部思想坚定、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时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就必须在加强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将红色精神作为思想建设的源泉注入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形成新的时代精神。红色精神能够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地,为党建培训提供鲜活、生动的素材,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和指引作用。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站在攻坚克难前沿、站在最广大的人民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将红色精神运用到党的思想建设当中是十分必要的。
四战四平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具有科学的时代内涵,被当代人民群众所接受,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教育价值。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各种文化和思想不断碰撞与融合,党的思想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平年代的党员干部更要防止出现理想信念淡化、缺失的倾向,将红色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指引思想,正是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中的价值体现。
红色精神是我党世代传承下来的、最可依赖的思想资源,是开展基层党员干部教育,提升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党性修养,克服落后封建思想、腐朽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要将弘扬红色精神放在首位,不断吸收红色文化的养分,使其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动力。党员干部要时刻坚守共产主义信念,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不断赋予红色精神新的时代价值,使红色精神的内涵继续得到升华,从而让自己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守护者和实践者。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四战四平精神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四战四平精神是党的思想建设中生动、鲜活的教育素材,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在全国人民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深入挖掘四战四平精神的时代内涵,将思想理论与革命实践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四战四平精神在基层党的建设中的价值,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过若干代共产党人艰辛努力,历经挫折和失败后才探索出来的,是开创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思想保障和精神鼓舞,四战四平精神正是这种红色文化精髓的真实写照。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选择,党中央为争取人民革命的成功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在四战四平战役中,我军各级指战员坚决服从党中央进军东北的决策。接到进军东北任务的八路军、新四军各部以及千余名党员干部,听党指挥快速奔赴东北,与我党在当地的军事力量联合起来团结作战。四平保卫战中,我军将士坚决服从党中央死守四平的军事命令,从上到下对党忠诚、听党指挥,面对众多不利条件和内部的不同意见,不惜代价死守四平,最终以牺牲8000 余人的代价,使松花江以北地区成为我党在东北的坚固后方基地。四平战役的最后胜利证明了党中央的决策是正确的,历史也反复证明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客观真理,也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传承四战四平精神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四战四平精神与革命根据地的井冈山精神、革命圣地延安整风精神、太行山区抗大精神同样重要,都是我党红色文化的传家宝,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优秀教育题材。为了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中央决定于2021 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好党史,以史为鉴,是每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年轻党员在党员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缺乏亲身的战斗体会和刻骨铭心的革命锤炼。只有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才能知本知源,让年轻党员干部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用流血牺牲书写的艰辛历史。全面准确深刻领会四战四平精神的内涵、精髓,将四战四平精神解读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是基层党建工作在内容和方法上的一次创新。比如,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通过宣传宣讲、专题调研、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方式将四战四平精神渗透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各个环节,运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四战四平精神的宣传,可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对红色精神的思想感知、情感体验、价值认同。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四战四平精神的学习活动,引导基层党员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打造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红色文化网络学习互助共同体。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语言方式宣传四战四平精神,在生动形象的时代情境中传播红色文化,这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创新。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使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内容更生动、形式更新颖、效果更显著。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战四平精神既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又是我党迎接挑战、克服困难、防范风险的思想锐器。将四战四平精神渗透到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中去,让红色基因与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融合,最大化实现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