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建设生态影响研究

2021-12-07 10:57
农业与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辽河鸟类保护区

张 弨

(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1)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位于渤海湾东北部,距盘锦市区35km,位于辽河、浑河、太子河、饶阳河和大凌河等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海岸线较长。双台河口湿地是我国北方沿海最具代表性的河口湿地之一,发育有良好的河口沼泽生态系统,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目的地,是全球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全球斑海豹和丹顶鹤自然繁殖的最南限,生物多样性价值突出。

当前,该区域内既有人工灌溉、收割的芦苇湿地,又有极具区域特色的翅碱蓬红海滩景观,以鱼虾海参为主的渔业养殖在湿地内拦海分布,以灌溉—油气开采—养殖为主构成的人为干扰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1]。长期以来,因天然降雨减少、工农业用水竞争、城镇化进程加剧等原因,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衰退且脆弱[2]。因此,在双台河口湿地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开展长期定位观测和科学研究,对于保护管理双台河口、开展我国北方地区河口湿地形成与演化规律的研究、完善全国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建设项目(项目立项之初,双台河尚未更名为辽河)是以保护和科研为根本目的的建设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水文、气象、土壤、动植物特性等的实时动态观测,为阐明重点保护物种种群特征及生境要素观测、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人为干预下系统健康以及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方面的生态现象与过程提供数据支撑,对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提高退化湿地修复及濒危物种保护水平,具有指导意义[3,4]。

1 项目基本概况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建设项目位于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涉及保护区实验区。建设内容包括1座综合实验楼,1处标准气象观测场,2座综合观测塔,2处河流观测断面,6处地下水位观测井及观测道路1500m。项目占地面积总计5hm2。

2 保护区主要生态问题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物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为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水禽及其赖以生存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境内多为滨海湿地,生境类型相对单一,植物以盐沼和耐盐植物为主。保护区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包括湿地供水紧张、人为干扰加剧、苇田收割侵扰动植物生境等[5]。

3 生态现状调查结果

结合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本项目重点评价区的2次生态调查结果可知,保护区内翅碱蓬处于退化阶段,群落整体长势较差,且样方间的差异较大。芦苇群落整体长势和生物量都比较高,保护情况较好。从功能区划来看,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内的芦苇群落平均生物量依次增高,各样方间的差异依次减小,说明核心区内芦苇群落生长情况最好,而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实验区内芦苇群落生长情况较差,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块差异。

4 生态影响预测与分析

4.1 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建综合实验楼、标准气象观测场、综合观测塔、地下水位观测井等大部分位于实验区边缘,单个项目占地面积较小,且实验楼在原有宅基地基础上进行建设,不占用或破坏周边苇田。地下水位观测井经过实地勘察和科学规划,可保证工程质量。水井建成后,仅用于地下水位的自动观测,不会对地下水位及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观测道路结合现有的辽河油田道路建设,采用砂石路面,对下层土壤影响较小。道路主要用于日常数据观测与采集的人员及设备的通行和移动,不会作为大规模开发的旅游线路,建成后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虽然道路建设会对地表产生一定的分割效应,但基本不会加剧生境破碎化程度。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气、扬尘、施工设备噪声等污染均属于短期影响,施工阶段会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这种影响在项目竣工后也会很快消失。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水和固废会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参与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项目竣工后会对施工场地进行土地平整,并合理选用保护区内常见树种进行绿化工程。

综上,项目建设基本不会影响评价区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格局、质量和服务功能。

4.2 对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本项目大部分位于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边缘,主站综合实验楼利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建设,不会占用或破坏周边苇田,且施工过程中会做到永临结合;观测道路结合现有的辽河油田道路建设,并采用砂石路面,基本不会加剧对地表的分割效应。另外,施工区域周围的植物群落种类较单一,且均为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常见种和广布种,加之均为人工苇田,本身人类活动就较为频繁。因此,项目建设对评价区内植被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

4.3 对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鸟类尤其是旅鸟和候鸟多集中在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沼泽、滩涂、水域范围内,本项目建设区域大部分位于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边缘,本身人类活动相对较多,并非保护区重点保护鸟类的主要栖息地,也不处在鸟类迁徙的主要通道上,周边生活的鸟类多为常见种和广布种。

本项目的施工对留鸟的繁殖、栖息和觅食有一定影响,但由于繁殖鸟类主要是喜鹊、麻雀等小型雀鸟,其主要依赖于植物微生境的变化,对交通影响会有习惯化行为。由于本项目局部施工面积小、施工周期短,且施工区域本就为人工苇田,平时人类活动相对频繁,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留鸟的活动产生较大影响。

对迁徙鸟类而言,项目施工可能对迁徙至施工区域附近的鸟类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必须合理安排施工进程,鸟类停歇点附近区段的施工应避让开迁徙高峰期,并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和施工扬尘、固废处理,将施工对鸟类迁徙、停歇的影响控制到最小。

除人类活动和废弃物排放外,项目施工中的噪音和灯光也会对鸟类产生惊扰作用,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规律。根据预测和同类项目施工类比分析,施工期噪声在施工区域1000m基本上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1类区夜间标准[45dB(A)]。依据有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夜间灯光对繁殖期的鸟类活动有影响,而对于处于休产期的候鸟影响较小。因此,施工期的噪音和灯光对鸟类的迁徙和觅食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大且时间较短。

项目建设区域内主要是一些啮齿类动物以及蛙类等两栖类动物。施工期施工人员的进入使该地区的人为活动增加,并产生施工噪声,这些动物原有的生活环境遭到小范围破坏,对其生境构成压缩,种群数量暂时减少。但啮齿类、两栖类动物生境分布广泛,同时食物来源多样化,且有一定的迁移能力,项目竣工后,其仍可回到原来的栖息地。因此,项目对啮齿类、两栖类动物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会很快消失。

4.4 对自然景观影响分析

本项目评价区内的自然景观主要为芦苇沼泽,生态群落结构较为简单。由于主站综合实验楼在原有宅基地上进行建设,不会占用周围芦苇湿地,且施工面积较小、楼层较低,除2座综合观测塔之外没有高大建筑物,故不会对景观质量和功能、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植被的空间分布、异质状况以及生物总量也不会有所影响。因此,本项目对区域景观生态完整性的影响较小,是区域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

4.5 环境风险预测分析

根据项目特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分析,本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施工期水质、固废污染以及运营期的生态风险。项目施工期可能存在因施工队伍环境管理不严而乱排生活污水、垃圾的现象,项目运营期的生态风险则来自综合实验楼工作人员乱排生活垃圾、科研观测设备出现故障等。如果各类污水和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和土壤,或是科研观测设备损害造成土壤污染,将会影响其正常生态功能,从而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

4.6 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影响预测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水禽。本项目基本不会影响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生境的食物、隐蔽物、水要素等因子,所处的保护区实验区边缘并非保护区重点保护鸟类的主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鸟类多在核心区及河口处活动。如,丹顶鹤喜欢选择核心区内水域开阔、人烟稀少的芦苇沼泽;鹳类主要分布于核心区沿河附近;黑嘴鸥则多在河口附近的盐地碱蓬滩涂活动。从重点保护鸟类的迁徙与繁殖时间来看,会与本项目施工期重合。因此,对于距离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及辽河口较近的建设项目,应选择在非鸟类迁徙及繁殖期进行施工,并对施工产生的噪声、废气、固废和废水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将项目施工对重点保护鸟类的影响降至最低。

综上,本项目对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鸟类的生存活动所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

5 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本项目将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施工布局,在鸟类迁徙高峰期避开距离鸟类停歇点较近的地段;生活污水与生产污水禁排,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并清运至指定地点处理;施工场地和道路每日应定时洒水,运输石灰、沙石时用毡布覆盖;加强声源噪声控制,避免夜间施工;优先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施工方法及技术;制定施工人员生态保护行为守则,设置生态警示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明确禁止施工人员进入候鸟群主要栖息区,杜绝猎杀鸟类及捡鸟蛋的行为;项目竣工后的多余残土统一运出,严禁向周边林地内倾倒;项目竣工后立即修整和恢复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环境等。

运营期间,本项目将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制订专门的安全规章制度,确定责任人;所有电器、仪器设备要做好安全防护装置,并制定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操作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合理选择绿色节能设备,最大限度降低水、电、煤、气等的损耗;建筑及实验仪器尽量采用静音设备,避免设备运行噪音过大对鸟类和兽类造成惊扰;严禁综合实验楼工作人员乱排生活污水与生产垃圾;制定严格的保护区工作人员行为守则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生态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6 评价结论与建议

6.1 评价结论

对于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建设项目,在采取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施工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防治措施的条件下,项目建设对保护区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生境的影响是有限的,符合《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2020)》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发〔2015〕57号)的要求[6,7]。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水文、气象、土壤、动植物特性等的实时动态观测,提升保护区的科研能力,提高退化湿地修复及濒危物种保护水平,促进保护区的健康发展,符合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方向。

综上,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建设项目具备环境可行性。

6.2 建议

必须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安排施工布局,不仅要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而且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对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造成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建立环境保护监管制度,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运营期加强日常巡查监督力度,对项目修复区进行详细监查。

猜你喜欢
辽河鸟类保护区
善于学习的鸟类
辽河口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倾听
鸟类
辽河文讯
鸟类的叫声
基于ELM算法的辽河沈阳段水污染评价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