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同导演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课中的应用

2021-12-07 09:56:22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师生教学模式

于 桂 萍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面对面教室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集成二者的优势,实现教学效果优化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掌握理论为指导,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和优化,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建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为学生理想学习提供资源保障;同时该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界线,全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局限性带来的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既发挥教师的导和演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导和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探讨了师生共同导演、共同实施的“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三方逐级、三段递进”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式。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混合式教学模式兼顾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缺陷,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笔者认为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

(一)扩宽了教学的广度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在线教学不只是网络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而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移动技术,整合、优化和应用各种相关教学资源,在线教学充分体现各类资源的特点和功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好用、方便的学习资源。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存在深度不够、时效性不强、资源单一等诸多问题。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能工巧匠,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的广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线教学中专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高职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广度与深度带来一定的效果。

(二)增加了教学的深度

由于必要的在线教学的存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线下教学形式明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虽然知识的传播是由教师传授的,可是教师不只是简单知识的传递者,而更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解决问题的引航人。单一在线教学最大的缺陷是师生互动有限,师生关系疏远。传统的课堂教学互动贯穿于整个过程,通过师生堂堂课频繁见面,师生关系亲密友好;通过面对面的互动,有情感、有温度,方便答题和探究;通过老师的不断指导,师生关系密切,专业技能清晰、训练及时,使学生专业能力的成长进步快且顺畅,等等,这些都是单一在线教学无法相比且难以实现的。

(三)打破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从教与学的维度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最突出特点就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单一在线学习效果受到自控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的影响,适用于一般知识传授性课程,不适用于操作性强、技能要求高的专业课程。高职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各种教学方法应服务于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实工作情境的营造需要打破学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环境,从不同维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真实情境的体验。

二、师生共同导演“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场精彩的表演是由导演和演员共同完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既是导演也是演员,都是主角。

“三阶段”是指上课前的感性知识阶段,上课中的理性分析阶段以及下课后的实际应用阶段。

(一)课前的在线“教”和“学”,目标驱动,面向问题,即知觉学习阶段

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着眼于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选择适合学生自学的理论知识点在线学习。在课前预习中进行感性接触,并在学生深入学习之前建立初步的联系,从而为后续的理性学习提供准备。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将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发送到学习平台,并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发布在线学习任务清单,以达到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室面对面学习到的知识点将转移到用于在线学习的预备课上。学习任务清单主要用于告知学生学习什么,如何学习,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可供学生自主选择。课前的自主学习环节,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起作用非常重要,既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为课堂上师生间深入交流打下基础。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应明确,具体且可衡量。学习内容设计应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条理清晰,针对指向明确。教学资源的选择应该适当突出对目标的贴近度,难度应适合学生当下的发展水平。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与同伴交流或通过微信小组和其他师生交流讨论,最初澄清了知识的脉络,锻炼了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过渡,提升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课中的线下和线上“教”和“学”,解决问题,即理性分析阶段

线上教学内容,选择时应注意具备可扩展性和深化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线上和线下内容应精准对接,难易结合,合理实用并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在知觉接触阶段,学生已经准备了初步的知识。为了学习和掌握高级思维知识,教师首先需要教授新知识和构建知识结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坚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中心,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教学设计,采用注重结果导向的详尽解释和对新知识的梳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达到建构知识结构。其次,在课堂上采用任务驱动、成果导向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用于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采用案例分析、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用于提高学生的热情;增加师生互动和小组练习频次,实现探究式合作学习;突出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反复对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表现能力进行训练,教师可设计分组活动或集体活动,提出待活动设计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交流、表达和分享学习的乐趣,并展示学习的结果。最后,展示学习成果,评估反馈并实现能力转移。

(三)课后线下“教”与“学”,成果导向,学训结合,即实践运用阶段

学生经过前两个阶段,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知识建构,但是学生知识内化的程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水平还需要检测。教师在课中结束时,对知识性内容可采取线上随堂测验、课后测验等来检测记忆理解的效果;对于活动设计能力的训练,一是通过布置相关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学生线下自主设计活动方案,线上提交文本及说课视频文件、共享欣赏、交流互评,线下师生监督、指导点评,学生修改、完善,形成作品成果、共享借鉴;二是通过布置拓展训练强化和固化已有能力。课后的线上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借助于智慧课堂、慕课等平台上的拓展资源进行学习,以达到知识的迁移应用、内化吸收。如《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共设计了五个单元的活动设计与指导,每个单元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均经历以下过程,学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螺旋式上升,与“有情怀、能设计、擅讲课、会说课、可评课”课程目标日益接近。师定内容,学生自选定名称设计活动方案—教师批阅本人修改,学生说活动—师生评价本人修改,学生讲活动—师生评价本人修改;课程分单元内容完成后进行项目实训,学生设计活动、说活动、讲活动,师生评价改进,形成每位学生课程成果,通过幼儿园实践应用,边总结、边改进、边提升。

三、师生共同导演“三方逐级、三段递进”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式

众所周知,混合式教学模式更灵活,互动形式更丰富,那么学习效果怎么样呢,这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评价应基于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特征以及混合类型的比例。以专业课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针对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模式必须反映对自学过程的评估和对学习成果的评估,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并在每个实际的培训项目中重视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检查和评估。通过采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进行师生三方全员逐级式评价,通过采取学习过程评价、项目技能考核评价和课程成果评价进行三阶段全程递进式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素质,并着重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实现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目标。

总之,混合式教学模式无论如何设计,都取决于学生特点、教师能力、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资源条件等因素,教学过程都由教师和学生共导共演,终级目标都服务于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师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麻辣师生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