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卫 平
(淮南联合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38)
《淮南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召集众门客集体编撰而成,是一部学术巨著,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融哲学、天文、地理、教育、军事、文学、农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于一体,被喻为“百科全书”式的绝世奇书,也是中国众多典籍当中用地名来命名的唯一一部。
《淮南子》既是中国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祖先恩赐给淮南人民的宝贵财富。淮南当地党委和政委高度重视淮南子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普及工作,致力于将《淮南子》博大精深、内涵深邃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而《淮南子》的广泛传播,也会进一步扩大淮南的影响力,提高淮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于2004年12月在淮南市成立。2012年,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根据典籍《淮南子》改编的大型历史传奇动画系列片《淮南子传奇》制作完成,成为中国第一部国学系列动画片,制作人试图通过通俗易懂的动画片,把《淮南子》从高深莫测的楼阁上面请到民间来。淮南作家金妤编写的《淮南子故事》将经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给大家,有利于传统典籍内容的传播和普及,同时该书由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韩江洪博士和胡作友博士翻译成英文,《淮南子故事》(英汉对照)于2008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年国内学者翟江月、牟爱鹏翻译的汉英对照《淮南子》英文全译本出版发行,这是国内学者第一次将《淮南子》这部古典巨著完整地翻译成英语,是国内学者主动选择来翻译的大胆尝试,该著作被收录入“大中华文库”丛书系列,值得深入研究,以期为其它典籍翻译提供经验和借鉴。
由周领顺教授提出并构建的本土原创翻译理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聚焦于翻译活动中的具体操者和作执行者——译者。译者既是源语文本(原文)意义转换的执行者,又是译语文本(译文)的调适者,前者彰显的是其语言性,后者彰显的是其社会性[1]3。因此,研究翻译就必须从语言内和语言外两个层面去考察意志体译者的翻译行为,既要考察原文求真度又要评估译文效果务实度,从而分析译者行为的合理度。译者行为批评是翻译内外相结合的社会学研究,考察意志体译者的语言性和社会性角色行为之于译文质量的关系[2]2,能够对译者行为及译文质量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求取原文之真,也就是译者常说的“信”,既是译者的本能,也是译者应该恪守的职业道德,在翻译过程中也是译者的首选。尽管语言千差万别,但人类的心有灵犀为求真型翻译提供了可能。当面向原文的求真型翻译同时能够实现务实的效果时,这种语言层面面向原文的求真型翻译理所当然是译者的首选。
例如: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3]1262
译文:Standing by a river to dream of fish is not as efficient as going home to knit a fishing net.[3]1263
该例句取自《淮南子·说林训》,同时也是成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来源和出处,意思是说“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织网(再来打鱼)”,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英语译文采用直译的方法求取原意之真,同时也能够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该译文求真度高,务实度也高,译者行为合理度高,是比较优秀的译文。
再如: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3]1222
译文:Huangdi (also known as the Yellow Emperor) gave birth to Yin and Yang, the ears and eyes derived from Shang Pian, and the arms and hands derived from Sang Lin. These cases accounted for the seventy changes in Nü Wa’s creating creature.[3]1223
该例句取自《淮南子·说林训》,讲的是女娲在诸神的帮助下造人的神话传说,意思是说“黄帝化生阴阳两气,上骈造出耳目,桑林造出手臂,女娲所以能化生七十变而造出人类,靠的是众神的帮助。句中的“上骈”和“桑林”都是神的名讳,“女娲”也是传说中的人物,译者在译文中只对“黄帝”进行了解释,而其它神话人物仅仅用汉语拼音拼写,并没有解释,这对于没有背景知识的英语目的人群来说理解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甚至产生误解。该译文虽然表面上看求真度较高,但务实度较低,译者行为合理度一般。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建议在括号里对神话人物文进行解释,或者采用厚翻译的方法进行注释和补充说明,以提高社会务实度。
翻译的目的是帮助交流、沟通,典籍翻译则是有目的的跨文化国际传播。鉴于不同语言之间在文化、思维、历史、地理、意识形态等诸方面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为了实现社会层面的务实效果,更好地服务于译文读者,帮助克服或者跨越这些障碍,译者就不得不进行评估,主动做出选择和调整,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来进行适应,以“求题旨之真,务情景之实”[1]34。
例如: 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3]240
译文:Heaven is “One”(referring to Tao), Earth is “Two” (referring to Yin-Yang), and a human being is “Three” (referring to the creatures due to the cooperation of Yin and Yang). Three times three is nine. Nine times nine is eight-one.[3]241
该例句中,译者充分考虑到了译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原句里的“一、二、三”的具体含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克服了理解障碍,在两种语言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务实度很高,而且也兼顾了原文的求真,译者行为合理度较高,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优秀翻译。
再如: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3]1104
译文:The so-called Heavenly rules indicate that Qing Long (literally it means blue dragon, referring to the God of the Element Wood) belongs to the east. Baihu (literally it means the white tiger, referring to the God of the Element of Metal) belongs to the west. Zhu Que (literally it means the red bird, referring to the God of the Element of Fire) belongs to the south and Xuan Wu (a snake-like creature referring to the God of the Element of Water) belongs to the north.[3]1105
该例句取自《淮南子·兵略训》,为了便于译文读者准确理解含义,译者在翻译时将原文中的“左”“右”“前”“后”分别翻译成“东”“西”“南”“北”,对于句中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分别按照汉语拼音进行音译,同时在括号里又进行了字面意思翻译和背后含义的解释翻译,经过此番务实的处理之后,译文意思清晰易懂,务实度高,译者行为合理度也比较高。
译者犹如戴着脚镣的舞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照顾原文之意,又要满足社会之需,努力寻找二者之间合理的平衡。在翻译内部,忠实(求真)是本;在翻译外部,务实为用(上)[2]57,译者犹如走钢丝,小心谨慎地寻求二者的黄金结合点。
例如: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3]608
译文:Tao is extremely supernal and with no zenith,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extremely abstruse and with no nadir. Tao is more even than Zhun (an ancient instrument used by carpenters to make horizontal utensils), straighter than ink marker, better than rounds made by compasses as well as rectangles made by squares and even better than figures made by a carpenter’s square.[3]609
该例句取自《淮南子·谬称训》,是对至高无上的“道”的描述,为了帮助读者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 “高”“上”“深”“下”和“准”等词汇或进行意译或进行解释,充分发挥意志体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以满足社会需求,译者行为合理度比较高,是值得肯定也可以借鉴的翻译。
再如:故蔡女荡舟,齐师大侵楚。[3]240
译文:Therefore, when Madame Cai rocked the boat and by doing so her husband-Duke Huan of the State of Qi was frightened, so the Duke Huan sent the troops of Qi to attack the state of Chu.[3]241
蔡女荡舟的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原文描述十分精简,为了便于理解,译者补充出了故事中的关键人物——齐桓公。译文属于求真兼顾务实二者结合的翻译,然而故事的具体情节仍有待完善,金妤编写的《淮南子故事》(英汉对照)[4]71-72对该故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翟江月、牟爱鹏翻译的《淮南子》英译全译本采用古典原文、现代汉语译文(由翟江月翻译)与英语译文(由翟江月、牟爱鹏翻译)三种文本对应的形式编排发行,在英译过程中多采用面向原文求真型翻译,不拘泥于古典原文的格式,文字通俗易懂,原文求真度较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社会层面的务实需求,采用了意译、解释等手段以帮助读者理解,但与国外汉学家的厚翻译行为相比,文中的部分解释略显单薄,译文的社会务实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尽管该译作并非尽善尽美,但它毕竟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将《淮南子》这部古典巨著成功地完整翻译成英语,是国内学者在典籍翻译方面的主动选择和尝试,并被收录入“大中华文库”丛书系列,有利于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让更多懂英语的中国人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外国人听,进一步拓展了典籍传播的途径,对《淮南子》的对外传播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一次值得肯定的主动作为,将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淮南子》的研究和翻译中来。在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加大《淮南子》的对外翻译研究,能够为今后《淮南子》的再次翻译提供借鉴,同时也能够为其它典籍的对外翻译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