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的思考

2021-12-07 09:11:47毛加兴卜晓勇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原理马克思主义特色

毛加兴 卜晓勇

(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了多次讲话,“从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证明与运用,将其融入“原理”课教学,能更好地定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方向。

一、融入的前提: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脉承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它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光辉,凝结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智慧,传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品质。将其融入“原理”课教学,教师需要深刻把握它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脉承关系。

首先,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基础。“经济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等是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涉及对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认知,既坚持了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原则,又秉承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智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强调了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遵循人、自然与社会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客观规律性,又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合乎人的目的性;“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观的集中体现,强调人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理应成为经济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论、新发展观和人民主体论等赋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以鲜活的时代气息和浓厚的现实情怀,因而,将习近平解答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智慧结晶融入“原理”教学,让抽象的哲学原理回归现实,焕发勃勃生机。

其次,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是习近平经济治理的基本理论遵循。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2]习近平强调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确保经济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行,能够有效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做了新的概括,进一步从制度体系上保证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在经济特区的建设问题上,习近平提出:“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坚决抵制经济特区走邪路和歪路。习近平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权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等,具体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将习近平经济工作的理论遵循融入“原理”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合乎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再次,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创新点。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4]习近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秉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与以物为本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划开了界限,同时适应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状况,提升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人本价值取向的内涵,反映了新时代人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供需平衡理论分析新时代经济结构矛盾特点而提出的战略对策,有利于化解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大幅提升与人们消费层次日渐提高之间的矛盾。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分析了新时代经济全球化面对的新问题,提出重构一种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全球化的新理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母体”[5],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在中国实践基础上的最新发展,因此,在“原理”教学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能够让大学生深切体悟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理论魅力。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具体化、现实化的杰作。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本身可以作为最生动、最鲜活的教学资源融入原理课教学,从而激发大学生学原理用原理的热情。

二、融入的关键:积极探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融入“原理”教学的具体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融入“原理”教学,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

第一,融入具体论述,提高“原理”教学的话语准确度。现行的2018年版“原理”教材内容设置上已经融入了习近平关于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对教材个别观点、原理和论证做了修改、补充或完善。例如第一章第三节在从实际出发这一哲学理念的阐释中引用了习近平关于基本国情的论述,突出强调了我们党坚持事实求的思想路线;第二章第三节引用了习近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与共享发展的论述;第三章第一节在“社会存在”概念的阐发中,融入了习近平关于美丽中国的有关论述,第二节对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论述汲取了习近平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第五章第一节第三框的“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中引用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三句论述,等等。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研读习近平的关于经济建设的相关报告、决策,认真研究新教材,开展集体备课,编写教学方案,准确运用习近平最新的话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具体观点和相关理论做出阐释,这样既能让大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洋溢着的时代气息,又能感受到总书记的马克思主义情怀,从而增强“原理”教学的亲和度。当然,2018 年版教材出版之后习近平的有关论述,尤其是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关于基本经济制度、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关系等也可以融入教学。

第二,融入核心要义,提升“原理”教学的理论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有些核心观点,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而且涉及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基本原理的发展,这就要求“原理”课教师在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基础上,拓展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基本原理的理解。如“人民中心论”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群众观、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等问题的新阐释或发展,因而导论中马克思主义人民特征需要充分考虑习近平的相关论述;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观的内容需要结合习近平劳动观加以阐释;第六章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分析需要结合习近平关于“美好生活”的论述,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同于资本主义以剩余价值为根本目的。“新发展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联系与发展的内涵。在第一章第一节联系和发展概念的讲述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发展本质上就是创新,而且发展不能在孤立状态下进行,需在与其它要素的相互联系之中实现,因而社会发展是在人、自然、社会、国际等协调、开放的环境中实现。“新常态”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矛盾的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发展,所以,在第三章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讲述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矛盾来分析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主要矛盾;在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教学中,让大学生将“新常态”与资本主义因固有矛盾而引发的经济周期性危机区别开来,以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基本经济制度论”遵循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所以,第六章第二节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时,要引导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没有走歧路和邪路,又让大学生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第三,融入思想指向,提升“原理”教学的实践厚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既是习近平真抓实干、不负人民的人生写照,又是习近平运筹帷幄、锐意创新的智慧结晶。习近平青年时期深入农村,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带领陕北农民兴修水利、办沼气、开磨坊、办铁业社,七年的知青岁月既培养了习近平关注百姓体恤民情的情怀,又磨砺了他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的意志。如果将习近平青年时期奋斗有为、激荡青春的感人故事融入“原理”课教学,必能感召当代青年大学生奋发向上、不负韶华。习近平在河北任职期间,深入调查,因地制宜,曾提出“以工促农”“一包三改”“发展大农业”等举措,帮助贫困人口走向脱贫之路。任职福建期间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走内联协作的开放式发展道路等举措,让福建走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主政浙江时提出的浙江发展“八八战略”“绿色浙江”“山海协作”等,让浙江走上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如果系统梳理习近平地方主政期间开拓创新的生动故事,概括提炼其中的实践智慧,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必将激发大学生学原理、用原理的热情。在中央主政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世界风云变幻,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考察民情、集中民意,绘制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聚合了民族向心力;调查经济发展实情,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矛盾,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具体勾画了“2035年远景目标”,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总览国家格局,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深入探究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如果教师深入研究习近平总揽全局、把握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变化的思维方法和实践策略,并转化为教学素材,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立鸿鹄之志,而且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才干。

三、融入的原则:遵循“原理”教学的规范要求和内在规律

“原理”课在吸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原理教学的规范要求和内在规律,坚持普遍与特殊、整体与部分、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的原则。“原理”课教学着眼于一般性的理论与方法论原则的传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包含的实践策略、哲学智慧等,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融入原理教学中,以充实原理课教学内容,但二者关系的结合上需要处理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原理”教材首席专家寇清杰教授强调教学中“要认识到基本原理的相对稳定性,但又不能将其绝对化”[6]。在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过程中,不能弱化基本原理的讲述与分析,不能以特殊取代一般,否则会导致偏离原理教学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在选取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相关材料、讲话精神的过程中需要认真锤炼,不能拘泥于表象,还需要找准与原理基本理论之间的契合度,进而提升到对一般原理的证明或建构的高度,让大学生透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上升到对马克思主义一般性理论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习近平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立场、理念、方法和策略等的总体概括,而其深刻内涵又分布于不同场合的相关讲话、决策和规划当中。所以,“原理”课在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需要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理论价值,从而找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联方式,进而找到将其融入原理教学的具体途径。另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论述、特殊观点、具体策略等,进而深入推敲原理教学中个别概念、命题和观点的表述方式,不断优化教材体系。

最后,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7]。这就是坚持显性和隐性相统一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融入“原理”教学同样需要坚持这一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既有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理论分析,也有对历史发展经验的概括总结,还有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规划,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但不同内容与原理教学的关联程度存在差异。有些讲话、决策、观点可以直接纳入教学体系,证明或充实原理中的相关内容;有些则需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学习升华为自身的理念和素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学生的心灵。

猜你喜欢
原理马克思主义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保健医苑(2020年1期)2020-07-27 01:58:18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完美的特色党建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