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杰 李海霞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40)
教育的旨趣是对生命的敬畏,教育的长河应为生命而缓缓流淌、代代延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唯一的,倘若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全部。而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深入了解其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展望有利于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与完善,进而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鉴于此,本文回溯了学术界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情况,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生命教育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对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及总结是全面掌握生命教育研究现状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截至到2020年11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上以“生命教育”为主题词进行专著检索,找到约400个相关结果。研究内容涉及到中国生命教育诞生发展的历程、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本质、生命教育的主体、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的价值、生命教育路径以及方法等几个维度。由此可以看出生命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较为丰富,可为借鉴和参考。
截至到2020年11月,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站上以“生命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期刊论文检索,找到8404条中文文献。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生命教育的发表年度分布图显示,1990年是生命教育进入到学者们视野的起始年。从1990年到2002年是研究生命教育的萌芽阶段,论文发文量(篇)较少。从2003年到2013年有关生命教育的论文发表篇数急剧增加,2013 年度的论文篇数高达681篇。从2013年到2020年有关生命教育的论文发表篇数虽在减少,但数量仍然较多。就2020年来说,有关生命教育论文就有361 篇的发表量。其中,研究内容也较为全面。由此得知,我国学术界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为本文所借鉴。
截至到2020年11月,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上以“生命教育”为主题词进行基金项目检索,找到13项相关结果。一般而言,国家级别的课题项目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相关课题的数量与政府的重视度、学术界的关注度以及社会的需要度是成正相关的。因此,我国生命教育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仍需向纵深方向发展。
生命教育并非是“国货”,最早起源于国外的死亡教育及生死教育[1]。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逐步开始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有价值的学术成果。鉴于此,对生命教育进行回溯并梳理其进展对生命教育日后的长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术界关于生命教育内涵的研究是比较丰富而全面的。虽然对于什么是生命教育目前还未达成共识,但学者们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是较为接近的。
一部分学者认为生命教育属于一种实践活动。如刘济良[2]认为,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理为前提,对其生命过程予以完整性和人文性的培养,以及引导主体人珍惜和敬畏生命,并进一步追求生命价值的实践活动。梅萍[3]指出,生命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了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另一部分学者从认知层面对生命教育内涵进行了阐述。如郑晓江[4]表明,进行生命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什么是自然生命,什么是社会生命,进而努力使自身与他人以及自然万物的关系和谐化。与此同时也要帮助人们去追求精神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从学者们阐述的有关生命教育内涵的观点来看,多为强调人要珍惜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的生命价值以及感悟生命的意义等,少有注重个体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关系以及个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然则强调个体生命与他人生命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是人们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素。
有关生命教育对象的研究,学者们各抒己见。研究的覆盖面较为广泛,涉及到中小学生、大学生以及老年人各个年龄阶段。
一方面,部分学者从重要性角度对大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进行了论述。如欧加刚[5]认为,生命是最为宝贵且不可能重复的人生财富。小学生正是花季少年,生命是他们最为宝贵的东西。吴甡[6]认为,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强大力量。教师要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赵迎华[7]表明,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对大学生践行生命教育将具有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特殊价值。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同时也将研究目光投向了老年群体。如陈金香[8]指出,对老年群体进行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生命教育能够使老年人对死亡有一个科学的理解,从而能够从容的面对死亡。正确的生死观对老年人实现晚年幸福具有积极意义。
以上诸多观点表明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生命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存在因素。
关于生命教育内容的研究是学者们高度关注的部分之一,可以归纳为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对生命的积极体验以及对死亡的科学理解三个层面。
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孙春晨[9]指出,生命教育内容包括生与死的关系、生命与人生、生命终结的必然与超然三个层面。李萍[10]等学者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生命价值观的教育、爱与感恩教育、挫折教育、死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阐述。胡利娜[11]等学者从认识生命、生命责任教育、体验生命及生死观教育四个方面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
目前,死亡教育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它在整个生命教育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诚然,对任何一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如此之宝贵。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和挖掘生命教育的内容。从而唤醒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以及对自然万物的生命视平等、负责任、有担当的意识。
一部分学者针对学生群体提出了生命教育的目标。魏艺[12]等学者从使学生感受到人的生命是唯一的,并且是任何人都不可侵犯的、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真要义与至高无上之处、使学生能够以昂扬向上、自信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所有的事情以及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和关爱他人这四个方面对生命教育的目标进行了阐述。另一部分学者针对其他群体提出了生命教育的目标。如何仁富[13]指出,生命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以全新的生命教育理念促进每个个体的生命健康,鼓励每个个体生命的无限可能。主要有:激发生命的创造力,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提升承担挫折的能力等。
许多学者将体悟生命的崇高、追求生命的价值以及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理解为为生命教育的目标。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少之又少。目标就是一个方向,我们要在追求生命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生命教育的营养价值,从而增强生命的弹性、韧性,进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
一方面,部分学者从理论价值角度阐述生命教育的重大意义。如陈燕[14]认为,生命教育的意义就是对生命本真要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去完善自身的生命形态,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从而以一种更好的姿态去迎接生命的美好。王铭[15]认为,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体悟到生命的价值,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对于实现个人健康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部分学者从现实价值角度阐述生命教育的重大意义。刘慧[16]认为,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命、善待生命、相信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活出生命之美。可以说,生命教育既能帮助人们解决眼前的现实需要,又能应对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既有工具性,也有本体性。叶澜[17]认为,生命教育就其本真意义来说,生命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目的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与此同时也是一项事业,最能体现生命之美好。
生命教育有其特殊的价值意义,将生命教育贯穿到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当中是十分必要的。若能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人生的每个阶段,方能敬畏生命的伟大、拓宽生命的维度、感受生命的美好。不仅是对自身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一部分学者从教育主体层面对生命教育路径进行了阐述。褚惠萍[18]等认为,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生命教育要构建四元合力的教育模式。其中,家庭生命教育是基础,社会生命教育是保障,高校生命教育是关键,学生主体性生命教育是核心。路秀兰[19]表明,对学生施与生命教育首先要营造氛围,让生命教育充盈校园。其次是要细化举措,让生命教育落地生根。最后要家校同行。让生命教育一路前行。另一部分学者从教育载体层面入手,阐述了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如程豪[20]从疫情体验、课堂育人、影视浸染以及生命感悟四个方面探索了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庄可[21]认为,生命教育的实施要树立起正确的生命教育观,要发挥生命教育显性课程的作用,要挖掘生命教育隐性课程的作用,要从爱心活动当中感悟生命意义,要参考成熟地区的生命教育理念,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强大教育作用,要建立互信、互爱的良好关系。
纵览已有的研究,学术界关于生命教育方法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多数学者将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结合到一起进行探讨,少有部分学者对于进行生命教育所采用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学者们针对生命教育的特点提出了进行生命教育的具体方法。刘伟杰[22]等从多元教育法、感悟体验法以及全媒体教育法三个层面阐述了生命教育的方法。邸春姝[23]等认为,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四个方面。要培养思辨能力,要强化责任担当,要孕育生命情感,要开展实践活动。
如上所述,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进行生命教育所采取的方法,但全面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任何方法都要与时俱进,也要做到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人们体会到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进而有利于提升自身、他人以及自然万物的生命质量,也有利于促进生命教育的纵深发展。
目前,学者们从大中小学生和老年人角度开展的研究较为广泛,而幼儿、中年人的生命教育研究较为稀缺,存在研究对象比较局限的问题。然而,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都有接受生命教育的权利。因此建议把生命教育渗透到人生当中的每一个阶段。要尊重生命教育对象的平等性、多元性,以期提升全员的生命质量,从而使每个人都活出自己的生命价值。
学术界关于生命教育内容的研究比较全面,生与死两方面内容都有涉及,但深度不够,存在研究内容较为浅显的问题。因此建议从中国古代的生命教育资源与现代的生命教育特点相结合的过程中汲取生命教育的养分。与此同时,国外对于死亡教育的研究是比较成熟的,建议从国外的生命教育研究中借鉴一些较为成熟的理念。以来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推动生命教育的深入化发展。
当前,对于如何实施生命教育绝大部分学者是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进行阐述的。没有具体到不同的教育对象对应不同的教育路径,存在研究路径较为笼统的问题。因此建议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规划出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路径。如针对学生群体,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要形成一种合力,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与意义,从而提升生命质量。针对老年群体,则侧重于借助社会力量来进行死亡教育,使老年人能够对死亡有科学的理解,进而过好生命的余下时光等。
运用多样化的方法使生命教育理念进头脑、入人心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必经之路。生命教育方法必须要与时俱进、要多样化。因此,建议创新生命教育的方法,推动生命教育方法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进而提高每一个人、每一个自然物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