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革命文化题材试题特点及教学对策
——以2021 年福建中考试题为例

2021-12-07 08:20冯金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考考查革命

冯金芳

(武平第三中学,福建 武平 364300)

中高考倍受教师、考生、家长及社会的关注,是因为中高考是中学教学的风向标、指挥棒。自福建省统一使用统编版教材以来,中考试题尤其引人注目。中考考什么,怎么考,有哪些新的变化,中考试题的结构特点、选材倾向都会成为全省中考复习乃至日常教学的重要参照。

2021 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在结构上维持不变,依旧是以往中考的“一版三块”结构:语言积累及运用、阅读、写作。考查内容也是相对稳定的,重点考查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考查基本能力为主。但和近几年中考相比,试题的选材却有了重大的变化。可以这么说,2021 年福建中考语文试题呈上的是革命文化的饕餮大餐,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以裨益于教学及备考。

一、2021 年福建中考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试题基本特点

我们且看看2021 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考察结构分布表(如表1 所示):

(一)革命文化分值占据绝对,命题注重吸纳与传承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一版三块”中,每个板块都安排了革命文化题材的内容,“积累与运用”安排的是小短文阅读,涉及革命文化;“阅读”这一板块,安排了“阅读(三)”《春走老山界》和“阅读(五)”与红色旅游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占了阅读文本的五分之二;“作文”提示性材料,两则都是革命文化题材,要求作文的内容也与革命文化相关的,可以说2021 年福建中考语文试题,全盘覆盖革命文化的考查。

从分值上来看,作文60 分,小短文阅读10 分,阅读题20 分,非连文本10 分,所分值占100 分,所占比重达到66.66%,远超一半比例。

具体到文题,我们发现,小短文阅读的题材是反映“改革时期的载人航天、敢于突破的科学精神”的“革命文化新闻”;现代文大题阅读选用的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人民为建设祖国而继承发扬长征精神的革命文化题材;非连文本的三则材料侧重介绍了家长与孩子选择红色旅游线路,让孩子感受革命精神、体验先辈战胜困难的革命文化阅读材料;作文的第一则材料表现的是革命战争时期,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将士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精神的革命题材,第二则材料表现的是建设时期,党的领导干部谷文昌身先士卒、无私奉献,带领人民解决温饱、艰苦奋斗的革命文化题材。

革命文化的传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中考的革命文学分量在不断加重,分值不断增加,命题的选材注重革命文化的吸纳和传承即体现了时代与教育的双重要求。

(二)文本体裁形式多样,考查内容贴近生活

中考要考查学生的各项基本知识,因此,2021 年中考在重点推介革命文学的同时注重了材料在形式上的多样性。比如“积累和运用”版块的小短文,选了一则反映改革时期的航天人奋勇拼搏、执着勇毅的革命新闻,时代感十足;非连文本考查的是红色旅游的相关素材,生活气息浓厚。阅读这些生活化和充满时代感的材料,能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传承红色基因,增进对革命历史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写作题考查学生写演说稿,要求从规定的革命题材里写“这些故事感动了我”的感悟。这个限制条件的设置,使学生的思想直接和革命文学相碰撞,点燃心灵的火花。

综上所述,本次中考除了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一次考查,更是用生活化的革命文化拉近学生距离的一次对话、一次尝试。

二、革命文化作品教学的对策

(一)重视新教材,用好革命文化素材

初中统编教材共144 篇课文,革命文化作品有27篇,“相对旧教材,统编教材革命文化作品在编排上加大了比重,革命文化的重要地位得到了体现。这些作品不但展现了新民主主义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代的各层次领域的革命精神,而且都是文质兼美的代表作品。”[1]新教材编者重视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两方面文章的选取和开发,旨在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和理解革命斗争生活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所涌现出来的榜样、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

选文以“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兼顾时代性”[2]的四个标准,编排的课文在体裁方面诗歌、散文、戏剧、小说都有涉及,课文从人物传记、通讯到诗歌的编排,体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学习从易到难的规律。教读这些革命文化作品,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更能落实“立德树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5]。准确把握新教材中革命文学的这些编排特点,有助于教师正确推进日常教学。

(二)重视中考倾向,落实传统与现实的对接

本次中考革命文化考查的一大亮点是把革命传统文化努力与现实生活相连接,力图让出生在21 世纪的初中生理解和接受革命精神。这给教师的日常教学指引了一个方向,即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有历史隔膜的革命文学,可以采用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落实教育目标。在具体操作中,对于有历史年代、时代背景间隔的作品,可以辅以参观革命遗址、讲述当地名人故事等方法。笔者所处地是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古田会议”旧址、“连城整训”旧址等大量红色遗址,有大批革命先辈事迹。在革命文化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课内外结合,给学生来一场身临其境的文化大餐。

对于新时代的革命文学,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媒体关注国家与社会的正能量;也可以引导学生睁开眼睛,发现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领悟革命文化精神内涵,使学生不但理解、接受,甚至能把革命精神熔铸到自己的血脉之中。

(三)重视群文阅读,推进“1+X”模式

温儒敏说“读说听写”,“读”是最重要的,关乎学生在成长中甚至步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接受熏陶的能力。读书是“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3]语文教学要提升效果,必须回到语文的本质,就是“读书为要”。“多读书、读好书”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是读什么。中高考逐年递增的阅读量和不断扩展的阅读面,“立德树人”的学科素养目标,都在引导教师利用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教师应尽量选择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能最反映时代革命理想、气概、精神等的代表作品。比如教材推荐的一些优秀作品。

福建龙岩是革命老区,这里是革命电视热播剧《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的原型之地,这里有“古田会议”旧址,有周恩来总理留下三块银元的故事;是才溪十八将军的故乡,是空军司令刘亚楼的出生地;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才溪乡调查》诞生地。教师应结合实际给学生推荐反映当地的革命文化作品,比如《瞿秋白传》(陈铁健)、《才溪乡调查》(毛泽东)、《刘亚楼军事文集》(刘亚楼)等,让学生从地域方面对英雄产生认同感。

机械密封主要包含静环、动环、密封元件和紧固元件等构成。轴的转动带着动环一起旋转,静环和动环的结合面形成密封接触,以阻止介质的泄漏。动环根据封闭空间内介质的压力将其与静环端面接触并紧固,两者接触面形成一层非常薄的液体膜并存在一定的压力比,最终达到密封的效果。机械密封是与机械设备的其它零部件共同配合工作的,机械密封的运行情况和现场状况、本身的特征有直接的联系。

教师还应向学生推荐新时代英雄人物如袁隆平、钟南山、张伯礼、张桂梅等在当前为祖国繁荣富强拼搏奋斗的英雄人物,让学生从时代方面对英雄产生认同感。

二是怎样读。革命文学教学,要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其中教读是精读,自读是略读,课外阅读则侧重整本书阅读。教师通过讲读课文完成阅读示范、阅读后,通过自主阅读和课外阅读评价对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能力检验。以有限的讲读引导学生走向无限的阅读空间,构建起“1+X”完善的阅读体系,真正帮助孩子们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一生的习惯培养。

“1+X”阅读模式,就是群文阅读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内教材的同时,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或者印发阅读材料。只有形成“1+X”的阅读模式,才能让学生更多接触革命文化书籍。比如,在教学《老山界》的时候,可以印发《七根火柴》《飞夺泸定桥》《披着袈裟当红军》等长征故事,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长征时期的红军面貌,更准确深入地解读“长征精神”;在学习《邓稼轩》时,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同时代的钱学森、朱光亚、郭永怀等科学家;在教学《假如我是一只鸟》时,可以推荐同时期的爱国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黑牢诗篇》等。

“1+X”群文阅读,要注意结合教材进行“时空拓展”。在时间方面注意选择文章的时间衔接,使学生在时间上能形成一条延续不断的革命进程,从而建立革命文化链;空间上要选择能多方面反映革命精神、能拓展学生阅读面的相关作品,形成“云作品”,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革命文化精神。比如同为反映长征时期的文章,《老山界》反映的是革命者大无畏精神,《七根火柴》表现的是无私忘我、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而《党费》则赞颂了留守苏区的军民团结一心、绝境图存、绝对忠诚的高尚气节。要有意识、有指导思想地选择群文,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活用学习方法,落实核心目标

1.嵌入微作文,创作式促进革命教育

微作文内容简短、题材广泛、形式灵活、创作难度较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写作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微作文训练中嵌入革命文化写作,不失为革命文化教学的一个好方法,比如仿写。

仿写是微作文训练中的常用手段,它能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快速迁移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因此,在学习《老山界》时,可以让学生写养殖户为响应国家保护绿水青山,忍痛拆除猪圈的场面。学习《我爱这土地》时,可以让学生模仿格式写《我爱我祖国》的诗歌。学习《邓稼先》时,可以仿写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通过仿写,学生可以更加深刻体会感悟到革命精神的内涵,写作的时代性、生活化。由学而写,以写促读,推进革命文化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依据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浓厚校园革命环境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和传承革命精神的使命感。比如,七年级举行“传颂英烈故事,践行英烈精神”的讲故事比赛,以生动精彩的故事吸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同时在讲故事时接受革命教育,吸纳革命精神。八年级的学生可以组织“赞英雄,敬英雄”一类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激情讴歌革命先辈的英雄行为、高尚情操。九年级举办“学习先烈精神,传承革命精神”的作文竞赛,让学生动脑思考革命精神,动笔抒写人生理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动活泼的层进式系列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挖掘革命文化作品的现实意义,从中吸取精神养料,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使学生成长为新一代的“雄健的国民”。

3.开展田野调查,浸润式传承革命精神

笔者的家乡是革命老区,这里召开过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古田会议”,有《才溪乡调查》的原址地,有中央苏区的“红色小上海”,是瞿秋白、何叔衡等坚定的革命志士战斗、牺牲的地方,是邓子恢副总理、刘亚楼等将军的故乡……教师应利用好身边的这些资源,开展“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校统一组织参观调查活动,一是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去家乡调查。学校组织的优势是便于落实行动,能让学生较全面直观地接受革命文化教育;学生自己调查,从身边发现革命文化,能使学生有切身之感,能消除革命文化与自身的隔膜感,直指学生的心灵。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当地资源,开展“田野调查”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革命精神并不遥远,时时刻刻都在身边,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在革命文化中得到浸润式滋养。

猜你喜欢
中考考查革命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中国的出行革命
中考“三数”大扫描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