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以团风县为例

2021-12-07 06:15双,高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

余 双,高 芬

(1.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黄冈 838000;2.黄冈市防汛物资储备中心,湖北 黄冈 838000)

团风县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武汉市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之一。近年来,该县以优质稻、花生、蛋鸡、马铃薯、水产、油茶六大绿色农业板块为抓手,以团风荸荠、谢河辣椒、团风射干、团风苦荆茶[1]等特色农产品为着力点,强化改革引领,加快资源整合,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振兴农业产业,是推动团风县“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

1 团风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1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截至2019年,团风县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与“十二五”末相比增加2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与“十二五”末相比增加4家)。在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团香米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团风县优质稻常年种植面积达到2.40万hm2,发展和壮大了团风富民农机合作社、团风丰收合作社等一大批以优质稻生产和服务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正大蛋业(湖北)有限公司、团风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等一批市场主体,扩大了蛋鸡、种猪、生猪养殖规模,夯实了畜牧业发展基础。

1.2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近年来,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0.27万hm2,莲藕(子)生产基地0.27万hm2。在团风县楚沐农业公司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团风县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团风射干、白前草、白芨等中药材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团风射干规模化种植近333 hm2,其中楚沐农业种植白芨近20.00 hm2。名优特水产规模化养殖面积扩大到4 000多公顷。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以渔业为例,团风县渔业新型经营主体108个,其中以水产养殖为主的81个,以稻田综合种养为主的10个,以营销为主的2个,以家庭渔场为主的15个。

1.3 农机服务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19年,团风县主要作物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68.2%,规模以上的农机合作社34家(国家级农机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2家),承担团风县农机作业服务总量的80%。初步形成以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市县农机专业合作联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体系。同时,团风县政府以整合基层农技服务资源为抓手,深化县院合作、县校共建,回龙山镇梅家墩村“巨型稻+青蛙+泥鳅”立体养殖项目、天门海大饲料有限公司团风养殖基地等一批高质量高效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实现转化,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生产要素加快升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提升。

1.4 农业产业化组织不断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

团风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经纪人参与产业化经营,推动“公司、合作社、农户”三结合,以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永信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馥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推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引导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团风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生产综合型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积极发展“好品种+订单”的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订单农业、特色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在黄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市级五星级渔家乐)的带动下,团风天勤葡萄庄园、团风县金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团风县总路咀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园兴起,发展水果采摘基地133.33 hm2,发展规模以上水果采摘10多家;发展茶旅示范基地1 333.33 hm2;特色香菇种植100万棒。马曹庙农产品加工园、黄湖、白鹤林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园区快速推进,粮油深加工、乳制品精加工、肉蛋类制品加工发展迅速。

1.5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县财政、税务、国土、农业、金融、发改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截至2019年,团风县在农机补贴方面,使用补贴资金116.65万元,涉及各类农机具310台套。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驰名商标、湖北名牌和湖北著名商标显著增加,团风县有“三品一标”品牌5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2 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定位不清晰

团风县农产品多而不强、多而不优,农产品种类较多,产业覆盖较全,但在农业主导产业规划发展和政策扶持上,没有长期持续的着力点、路径图,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不清晰,存在跟风现象,导致团风县农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主打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特色品牌市场影响力不足。

2.2 特色农产品开发不足

受人工成本高、综合收益低等影响,作为团风县的4张农业名片——团风荸荠、谢河辣椒、团风射干和团风苦荆茶的发展逐年萎缩,除了团风射干维持种植面积在333.33 hm2,其他3个农产品种植面积均在减少,其中谢河辣椒基本上没有种植。如何开发和保护现有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当前团风县发展地方土特产面临的一大难题,亟待深入调查研究。

2.3 龙头企业政策支持针对性不强

龙头企业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是推动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团风县对农业新型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针对性不够强、扶持作用不明显。在产业布局、品牌运营、科技创新、融资支持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支持略显不足。

2.4 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不够

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相比,团风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仍然不高,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机等大型机械抵押融资不畅,农产品保险范围较窄、险种较少,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型经营主体吸纳人才、融资发展和抵御风险等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农业产业发展和壮大。

2.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不到位

调研发现,部分农业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与生产使用脱节,部分工程施工不当,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功能不能达到生产使用要求。2019年临江的黄湖新区部分种植大户农田因得不到及时灌溉,农作物出现减产现象。有部分乡镇存在农业基础设施管护不到位导致荒废或作他用现象,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不利于团风县农业的长远发展。

2.6 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技服务体系亟待优化

受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影响,团风县传统农业种养模式盈利越来越难,传统农产品加工越来越缺少市场,传统农技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迫在眉睫,绿色优质稻、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模式,越来越受到农业生产和经营者的认可;但相配套的农技服务体系不完善,配套技术服务跟不上市场需求,导致多数农业生产者不敢尝试新的产业模式。农旅结合、电商销售、休闲体验与产业发展结合不紧密,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与农业生产标准不统一。产前饲料种子种苗、产中技术服务、产后营销主体专业分工体系不完善,高端优质农产品缺失,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

3 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强化农业规划引领

统筹区域资源禀赋,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合理划定农业产业集群区域范围,科学规划主导优势产业布局与发展模式[2]。建议加快沿江沿河优势农业、北部山区特色农业和城郊设施农业的产业聚集发展,构建产业配套协作体系,加速农业链条式产业集群[3],形成产业群体竞争优势、规模效益和扩散效应。建议加快花卉等4个6 666.67 hm2新兴产业发展调研和规划,抢抓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城市圈等区域建设机遇,积极对接昆明花卉市场资源,引进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等一批科研院校成熟的技术,推进新兴产业这一新的增长点发展壮大。

3.2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系统剖析团风县的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潜力和政策环境等,科学确立2~3个优先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为抓手,整合资源,有序推进。建议以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团香米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大力发展优质稻,推广优质稻+(虾、蛙、泥鳅、稻花鱼)生态种养模式,稳定种植面积在2.67万hm2。充分发挥正大蛋业(湖北)有限公司、团风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等规模畜牧养殖企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发展蛋鸡1 000万羽,生猪80万头;发挥北部山区资源优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大别山黑山羊、大别山黄牛、野山鸡养殖和加工业稳步发展;利用沿江沿滨湖优质水资源发展名特水产养殖和名特水产种苗孵化,发挥海大集团产学研技术优势,建立高标准鱼苗孵化基地66.67 hm2,带动水产专业合作社发展名特养殖0.67万hm2,常规养殖0.33万hm2。

3.3 突出抓好特色农产品

以团风荸荠、谢河辣椒、团风射干和团风苦荆茶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抓手,推进团风县特色农产品保护性开发,走向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加大荸荠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推动荸荠生产订单化、产品标准化、种植规模化、整体经营农工贸一体化,提升团风荸荠的产业化水平;加快谢河辣椒产地保护和恢复性生产,做好地域和特色、品牌和文化的文章,讲好特色故事;加快团风射干和团风苦荆茶在市场开发、产地保护、农旅结合等方面的差异化发展,重塑区域品牌影响力。

3.4 整合资源深挖新兴产业

整合团风县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打造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和农旅产业三大新兴产业[4]。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展“一乡一品”或“一镇一品”,因地制宜发展多功能油菜、香菇、油茶、高山有机茶、中药材、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现代化的生态养殖场、四季水果标准园、绿色蔬菜标准园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结合乡村振兴、乡村环境整治,大力开发农业旅游资源,建设农业休闲、观光体验产业园,开发旅游产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5 搭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加快建立与农业科研单位长期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用深层次合作,提升科技支撑和服务团风县现代农业的能力。鼓励团风县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兴经营主体与农业科研院校积极对接合作,定向开展有偿科研研发和技术服务。加快优质农产品的良种选育和引进,加紧研发针对不同目标市场,不同品质、熟期、抗性等要求的品种。加快绿色品种、绿色耕栽、绿色防控、绿色养殖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稻虾、稻蛙鱼鳅一种四收绿色技术应用。

3.6 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建立健全农机农艺结合的工作机制,引导基层农技服务单位(推广、土肥、植保)、农机服务性组织(农机局、合作社)、科研服务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构建技术联盟,针对农业生产难题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和示范推广,形成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建议政府统筹建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5],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标准化种养,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大力推行适宜机械作业的农艺模式,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加大对团风县农机大户、种养大户及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机购置、农业生产、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3.7 优化招商安商政策

根据团风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划定农业产业集群区域范围,设计配套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安商稳商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企业和机关干部包联企业制度,走访企业实行常态化,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加强对每一个企业都要建立详细的台账,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逐一登记造册,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与企业及时沟通,实行一事一议、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安商、富商大环境。

3.8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

结合团风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的政策投向,积极组建专班或智囊团,整合团风县各部门资源,在项目谋划上做到有的放矢。加强统筹协调和对接联系,在项目申报上做到项目争得到、盯得住。在推动实施上要见真效,全力把基础设施夯实、产业项目做优、民生工作做实,加快团风县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