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秀女
(河北省泊头市交河中学 河北 泊头 062151)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强有力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要时刻记住物理是基于实验的一门学科。物理学知识通过大量的实验被物理学家概括,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提高物理实验能力,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提高物理实验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实验主要在实验室完成,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实验可以由自己一个人来完成,也可以组建实验小组共同完成。实验的知识内容可以由老师来确定,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实验探究,共同完成同一个主题实验。也可以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知识点进行实验探究。总之,学习物理知识,要重视物理实验,老师要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技能的培养,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学习。对于处于物理学习初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不太了解物理学知识,实验兴趣较低。考虑到这种情况,有必要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引导学生对物理学感兴趣。比如通过罩杯实验和浮力实验对学生进行特定的指导。为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可以进行测量实验和声音实验操作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由于受物理教学条件的限制,物理课堂往往演示实验比较多,这不利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增加实验的次数,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物理实验能力。笔者通过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认为:实验应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并主动观察实验现象,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熟悉实验规则,理解物理概念。增加实验的机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学“密度”这节课的内容中,考虑到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没有必要进行繁琐教学,这个实验可以改为小组实验。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和知识,学生印象很深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同一材料不同体积和不同材料体积相同的两个选择对象,分别进行实验,对质量和体积进行测定,从每单位体积的质量来理解“密度”就变得轻而易举。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常常会把物理实验设计成探索实验,这对提高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通常的物理实验的教学中,物理教师单靠简单的解释及实证是没有很强的说服力的,特别是一些物理现象,往往只靠理论说教得出结论和总结是没有说服力的。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在体验物理实验的“神秘”中不断增强探索的欲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学好物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尽可能的把演示实验和小组实验变成探索性实验。例如,在研究 《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 这个实验的时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自己设计并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相关数据,概括成像特性等。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对象距离、图像距离、图像尺寸的改变规则等。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所形成的一些感官认识、知识认知,以及各种能力都是亲身经历,记忆和印象会很深刻。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打破现有的教育模式,利用周围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进行实验,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加强实验活动的指导和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 《声音》 这一部分内容时,除了使用音叉做实验之外,还可以使用塑料尺、梳子、硬纸片和塑料片来验证声音的生成。可以使用针筒、注入管进行连接器做油压冲压等实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还可以使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释周围的物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