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红梅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州 350108)
教师专业化发展, 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对其内涵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第一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第二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第三是认为以上两种内涵兼而有之。叶澜教授认为,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或者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还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是指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不断提高,还包括教师在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与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意识等多个层面的发展,大致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等三个层面。 因此,从专业发展的内容来看,教师需要掌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伦理、态度和价值观等,使教师的自身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 成为更加高效的专业人员; 从专业发展的过程来看, 应是贯穿于从职前、职中和职后教育培训的教师教育全部阶段,是一个延续不断的长期过程;从专业化发展的范围来看,既包括教师的正规学习教育, 又包括非正规学习教育,应是多元化的活动方式。[1-2]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 它有四个基本含义:第一,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教育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 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这个过程本质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社会服务方面不断提升、成熟并创新的过程。 同时,这个过程还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体现在当今社会和国家对教师专业发展时代性的要求上。
叶澜教授认为: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都是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将它们对照使用时还是有区别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 指的是教师内在的、个体的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外在的、群体的专业性提升[2]。 本文倾向于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这两个概念,统一用“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表达。
1.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需要。 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4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 这些标志着国家已经从顶层设计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新一轮重组,并且出台了具体的战略规划。 “双高计划”就是落实这种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的一项重大举措,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3]。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就是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需要。 具有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4]。 在“双高计划”下,要求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流动,切实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而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其实现途径。
3.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往往决定了教学的水平,从而影响培养高素质高职人才的质量。 “双高计划”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和趋势要求教师提高自身对于职业专业化的认识, 深入思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不仅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长期需求,而且还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许多教育研究机构加大力度,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从当前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这两个方面来打造教师专业化道路。 这对于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必将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实现为高职教育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目前,全国高职专任教师人数接近100 万人,教师整体素质稳步提升。但从“双高计划”建设出发,中国高职教育师资的质量现状与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的要求差距较大, 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甚至阻碍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不少高职院校对教师专业化理解不够深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认识不够。 学校在评聘教师方面,过多重视高学历、高职称,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种在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上的认知偏差,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招聘难上加难[5]。这种只重结果不重效果的评价导向, 弱化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偏离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方向。 目前中国的高职教师专业标准模糊,国家仅有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整体性标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用的是一套标准, 只是在具体专业考核内容上有差别, 并没有针对高职教师群体设定专门的师资资格标准,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模糊化。 国家也尚未建立“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界定的国家标准,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在引进与培养“双师型”教师时,缺乏专业统一的标准,与高职教育的实际需求相差较远。
1.教师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 理论文化课教师偏多,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缺乏,难以承担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教学任务。 由于高职教师大多来自高等院校,他们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专业理论扎实,但是对职业教育的全面认知比较缺失,更缺乏企业(行业)实践经验。而部分专业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他们实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但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规律认知不足,理论欠缺,缺乏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论。
2.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年轻化现象较为明显。 青年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 “主力军”。职业教师队伍年轻化的好处是教育教学工作充满活力,师生关系融洽,不足的是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经验比较欠缺。 青年教师虽然在个人专业发展上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 但是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权缺失。 他们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之后,其他的精力多花在提高学历和职称的晋升上,无暇顾及自身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3.专任教师数量不足。高职院校生师比不达标,教师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很多高职院校都不得不大量依靠兼课兼职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 尤其是一些民办职业院校, 大部分是依靠外聘教师来维持日常教学,从而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1. 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机并不强,缺乏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一方面,高职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缺少长远的规划。另一方面,存在学校管理过于苛刻,学校专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明显,“双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明显滞后,较重形式化,现有的高校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前的岗前培训时间短、内容宽泛,针对性、系统性不强,无法持续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
2. 高职院校整体的科研氛围不强,高职教师群体的科研能力偏弱。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高职教师群体承担的教学任务和压力持续增加, 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上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参与科研的时间自然相应减少, 科研能力提升的速度相对缓慢,表现出明显的专业化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更新高职教育理念,提高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对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资源保障和制度环境,政府和高职院校都责无旁贷, 唯有积极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才能努力为国家发展提供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制度建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需从政府、高职院校两个层面大力推进。在政府层面上,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基于中国高职教育发展需要,要从专业品质、服务素养等方面制定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 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依据。此外,还需制定高职教师准入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强调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 在高职院校层面上,要建立健全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配套制度,实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与考核; 推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评聘,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锻炼的激励、保障等机制;制定科学公正的奖惩机制;制定有竞争性的绩效奖励,进而切实推进“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自主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时间、 精力和工作热情,要经历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从而获得成长与进步。要切实增强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意识,帮助教师明确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帮助教师完成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成长机制,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关注专业化发展, 从而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意识。 例如可从每一位高职教师的特点出发,建立差异化的教师培养制度。针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分别建立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和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同时建立教师培养档案制度[6],把每一位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考评结果建档。以院系为单位,针对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建立培养计划并保障落实,还可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师, 指导每一位教师的培养计划和过程。这样,使每一位在职教师都可以参与到培训学习中,激发其内生动力,极大地调动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意识。
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求的变化,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提出了四个新要求:一是专业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要具有从事教师必备的师德和教师岗位的职业道德。 应以新时代“四有”教师标准统领师德建设,提升师德为职业品质。二是教育素养,教师要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与学生沟通管理的能力;以教师发展中心为纽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反思能力。三是专业素养,通过加强教师专业学习和培训,更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动专业建设和专业群的建设。四是服务素养,从职业教育应服务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出发,要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研究,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真正把产学研结合起来,形成产业良性循环,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开发与服务能力。当前,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参与推动“1+X”证书制度,这就是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同时,又与社会企业、行业之间形成充分的横向交流, 可有效地实现高职主动服务社会大众的目标[7]。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贯穿于职前、职中和职后学习和培训的教师教育全过程。 新时代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观念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利用到企业行业轮训、挂职、外出访学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 以达到新时代教师的要求。 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为高职教师群体提供持续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综合素养的培训, 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支撑起高职教师群体长期系统的专业发展。 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突出强调教师对自身职业教育的生涯规划,建立个性化的终身学习的培养培训体系。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实现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既需要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等外力的支持,也需要教师的内在改变。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艰巨的时代课题, 对高职教育事业发展、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