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德芳
南岳忠烈祠于1943年7月7日建成,是国民政府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修建的大型烈士陵园,其中包括第二次长沙会战牺牲的部分将士。
南岳忠烈祠是国民政府在大陆最早修建的一处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位于南岳衡山香炉峰下方,距南岳古镇4公里,于1938年筹建,1940年9月破土动工,1943年7月7日落成,占地230亩。忠烈祠坐北朝南,由祠宇和墓葬两大部分组成,祠依墓建,墓依祠立。祠宇部分包括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安亭战役纪念碑、享堂等建筑。“七•七”纪念碑、安亭战役纪念碑及墓葬区为纯石结构,采用西方建筑手法,其余建筑以木石结构为主,建筑形式为石墙碧瓦、单檐翘角的传统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牌坊是三门四柱三楼式的石木结构,正中拱门竖额上镌刻着“南岳忠烈祠”5个字,由原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题写。牌坊内的广场上种植了松柏、含笑,喻示烈士英名永存,含笑九泉。
/ “七•七”纪念碑。
/ 纪念堂。
“七•七”纪念碑位于广场正中,由5颗直指蓝天的炮弹组成,象征着我国汉、满、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御敌。碑的正前方和东西两侧的青石碑上,用汉白玉石镶嵌着“七•七”两个字,纪念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碑的后面是薛岳将军题写的《“七•七”纪念铭文》: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为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
/ 纪念堂。
/ 享堂。
木质鎏金堂额“纪念堂”3个字是原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屈武题写。纪念堂为三开间,正中竖立一块巨碑,碑上刻有薛岳手书的《南岳忠烈纪念堂碑记》,碑记介绍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东西两间为《南岳与抗战》陈列展,用大量的图片、文字详细介绍了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战争期间,两党在这里举办三期“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以及四次军事会议等内容。纪念堂后有两道平行纵列石磴,分段而上达276级,气势宏伟,中间草坪用大理石片镶嵌“民族忠烈千古”6个醒目大字。
安亭战役纪念碑是为纪念第19集团军在上海凇沪会战最后一次战役“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修建的。
享堂是祭祀活动的场所,为祠宇建筑,平面呈“十”字形,悬在正中的“忠烈祠”匾额为蒋介石所题。中厅突出部分为讲坛,坛后巨牌竖刻第一、第三、第九三大战区数十次战役中阵亡将士的神位,居中设“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祠内石碑刻有国民党党政军要员题词及部分阵亡将领(如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等)的英雄事迹。
祠宇周围为墓葬区,共有集体墓葬7座,个人墓葬12座。这些墓葬,都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有的华表相望、墓阙凌空,有的碑碣行列、塔尖入云,令人景仰。目前,忠烈祠公墓区已修复的墓葬:个人墓葬10座,分别是郑作民(黄埔1期生)、孙明瑾(黄埔6期生)、罗启疆、胡越、彭士量(黄埔4期生)、廖龄奇(黄埔4期生)、陈烈浩(黄埔15期生)、陈炳炽、章亮基、赵绍宗墓;集体墓葬3座,为第37军60师、第140师、第74军集体墓,其中最大的一座集体墓葬是第37军60师,葬忠骸2128具。
第37军60师集体墓位于忠烈祠右侧方,1942年7月建成,2013年修复。安葬的是在湘北抗战中收葬的2128名阵亡将士的遗骸。37军60师曾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以及四次长沙会战中与日军浴血奋战。抗战中,该师有万余名官兵为保卫中华民族而壮烈捐躯。
第74军集体墓位于第60师集体墓的上方,也在忠烈祠右侧方,1943年7月建成,1994年按原照片恢复。抗日战争中,74军曾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次战役,战绩卓著,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称号,并被授予飞虎旗。
第140师集体墓位于忠烈祠左侧方,1943年8月建成,2010年修复。该师参加过晋南战役、鲁南战役和三次长沙会战,殉国的先烈共计5116名,此公墓内仅葬忠骸926具。
南岳忠烈祠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2016年被列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同年9月被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9年被列为民革党员教育基地。祠内先后举办了《南岳与抗战》《抗战英烈生平事迹》《勿忘国耻,警钟长鸣》等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陈列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学生团队、烈士后裔来这里缅怀和祭祀。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等也先后莅祠参观。近几年,忠烈祠成功举办了“勿忘历史•强我中华”大型图片展、“南岳忠烈祠•中华儿女公祭抗战民族忠烈大典”“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万人祭英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公祭民族忠烈大典”“春祭”等一系列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