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露
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實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①。
《方案》从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等七个方面给出了21条具体指导性举措,给高职教育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案和具体措施。
本文通过对《方案》的解读,对高职院校如何建设专业使之成为优质骨干专业做出几点思考。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每个专业都会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但不同高职院校相同专业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多少不同之处呢?大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无法成就优质骨干专业,因此建设优质骨干专业必须要制定出有创新性的、无法复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提几句口号就制定出了无法被模仿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需对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做出和合理的调研,才能使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行业企业提供有用的人才。在此基础上设置理论课程、校内实训课程、校外实训课程,合理的课时分布,安排适宜的(校内外)任课教师,将企业融入教学,做出成熟有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合力之下才能创建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全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学习借鉴但终究不可复制。例如,“金职模式”——依托学校强大背景,深度产教融合,创建出独树一帜的“金职模式”。“上海科职模式”——聚焦单一技能培养,将自身强项做到极致,以企业标准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出竞争力极强的专业人才。
二、打造优质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水平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名师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双师型素质骨干教师、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等,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推进学校和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实现集生产性实习实训、技术培训、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四大功能,服务于企业、院校、教师与学生四类受众。
根据“三师合一”要求,专业教学团队需建设一支集教师、职业技能师、职业指导师素质为一体的专兼结合的物流专业教学团队。 “双师”素质比例需达到较高比例。
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技术推广或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科研课题。此外,还积极参加省级、院校等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注重教师素质提升,构建三级平台,推进“名师递进”工程,形成合理的专业教学梯队,物流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以校企合作单位为平台建立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可聘请企业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形成行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
三、建好课程、健全课程资源
成为一名优质教师是从上好一门课开始,每一门优质课程是构建优质专业的根基。建设一门优质课程需要教师在任课前、任课中、任课后不断修缮课程。鼓励教师做优质课程,积极参入到校级、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中,比赛是很好的途径,通过比赛可迅速提升课程质量。
改革课程体系,突出职业特色。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在开发物流专业课程时,将物流行业及物流企业的新技术标准融入到物流专业课程;将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标准纳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物流专业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操作性强的课程,从工作过程出发,同时体现高职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学校、系部、专业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以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模式让学生在企业中接受物流企业兼职教师的进行培养。在开展校内、校外实训课程时,把实训内容按照物流工作流程进行模块分割,同时借助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充当学生实训中的实操指导教师,在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持续做有特色的产教融合
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增加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和类型,满足高职物流专业对于校外实习基地多样性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得以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
规划产教融合。将物流产业与社会建设规划职业教育;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在发展过程中政策和具体措施,开发产教融合的多元化支持方式和实现途径。统筹物流职业教育与本区域物流行业的发展布局。
促进职业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加强高等学校与物流行业骨干企业的紧密程度,和中小微创业型企业共同创新育人系统,协助物流企业集聚人才资源,协助物流企业注入创新人才,牵引产业升级能力。重点推动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专业建设。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机制。
做好以上几点是建设优质专业的必选项,专业建设的过程更是不断运行、不断修正、不断增容的动态过程。优质专业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学团队长时间努力的结果,更离不开社会及校方的共同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发〔2019〕4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