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意识与作品表现语言

2021-12-06 22:24贾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角度

贾凯

摘要:在油画艺术的历史上,油彩肖像画的历史十分悠久,并且成就很高。自古肖像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它的出现本身就具有重要性及其代表性。但大众对于艺术的看法总是不断变化着的,我对于肖像艺术的看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着,因此,我们得以更多的关注画面的形式与表达状态。由此引入我的论文,既从创作出发辩证论述:个人经历造就的意识与作品表现语言,对肖像艺术的当代化有促进作用。作为艺术家的自觉,未来的路上,我会在艺术创作的油画肖像的方面,探索越来越深的灵感与精神。

关键词:个人意识,角度,遮蔽,显示

一、提出论点

在绘画艺术中,一幅作品始终是与作者本人的存在,是紧密结合的。从一开始只想单纯的画画,到一定要画好,这种心态的转变与递进,是和个人意识的发展分不开的。这也导致我从一开始的油彩绘制转变为材料结合式的创作。你可以说现成品艺术和极简主义影响了我,但我还是会回归到自己的肖像创作之路。就像古人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那个境界一样,于我来说,看山不是山的时光也早已过去了。现在的山,在我的眼里,还是那座山,还是我最初偏爱的肖像。由此我终于可以带出本文的论点:从创作之中体现:个人经历所造就的意识与作品表现语言,对肖像艺术的当代化有促进作用。

二、创作的灵感来源与元素分析

肖像绘画作为最主要的题材之一,是我们最为熟知的题材之一,从很早开始,我们就沉浸于肖像里面了,不论素描的,还是彩色的,肖像这一个方向上的钻研学习造就了我们欣赏写实的本领与意识。我喜欢的永远是舒坦的事物,就像内蕴丰富又平坦无阻的大麦田,一望无际,不落边际。自然,绘画风格在手上表现出来,就也满满的都是个人的影子:舒心、朴素、真实。从一开始画谁都像是画自己,到后来能够依靠娴熟的技法描绘不同的人生百态,到后来发现技术已经限制了自己的提升,最后忍痛放弃了过激的技术,去肆无忌惮的捕捉我最爱的一瞬,那种灵魂深处的凝视或感觉。但对于油画创作来说,还总是觉得厚的效果最好,就像是大地,平整外表下的大颗大颗的土粒,才最有触感,才最打动眼睛。

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大家都在各处搜索各式各样的素材和设计稿我。百般思索中,接触到了极简主义。改变厚重画法的意识,就是从接触到极简主义开始了。这是我第一次意识的更迭对作品产生的影响。

最开始打动我的极简主义作品是巴内特·纽曼的一件作品,那个时候的我对于灰蓝色有莫名其妙的喜爱。说是莫名其妙其实也有原因,蓝色在我看来是承担了过去的颜色(过去塑造了现在的我的意识),承担了某种忧伤,某种秘密。也是男人的颜色,绝不是女人,女人大体该是淡雅的糯色。这可能是我一方面的抽象意识在作祟。

这位画家,虽然所有的作品与我之前看过的写实作品相比都超凡脱俗,却并不是每一张作品都有感觉,但蓝色的貌似都是我个人意识里的偏爱,就像我对肖像艺术一样。油画肖像之所以这么吸引我就是因为它可以以不俗的方式记录当下,还有它独有的实质性、历史性和永恒性。当时的我虽然不了解极简艺术,但还是画出了平面的背景,突出的人物来自于过去的,恰到好处的机缘促使我诞生了创作的新思路。后来我就决定把这种感觉延续下去。

三、论述创作过程的研究和意识的更迭

就从绘制过程开始来说,结合了以往绘制失败的经验,我这一次所采用的是另一种简洁利索的手法,大方展示个体肖像的独有魅力。拍去了多人群相的繁杂之后,所展现出来的是灵感爆发点的统一与集中,增加了以同一肖像内容为出发点,不同角度的更多探索与解读。这个和极简主义的巴内特·纽曼对我意识的更迭是分不开的。我也得以借此机会,迈向更为当代的表现形式与手法,既单一人物肖像的提炼与解读。稍后我思索了很多角度,本打算再多创作一部分作品最终展示多个角度来完善我的表现形式,我就忽然觉得“三”这个数字更能表达我想要的感觉吧,所以最后我也就这样创造了三副不同角度的作品出来。就好像是庞茂琨的油画作品《子夜》中描绘的那样,三幅画面相互关联,是一种包容的、多维度的、精神性的、观念性的关系。

创作的过程中,我时刻保持最初的状态,这对于我来说其实很不容易。所以为了在展示的时候能够获得足量的表现形式与效果,我开始思考有没有其他可能让我的画面更加的有味道。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开始慢慢关注当代艺术,虽然我本身对当代艺术不感冒,但不得不说他们有很多作品很有意思,让人耳目一新吧。比如杜尚的小便池作品。后来慢慢的在了解到现成品艺术,也就是拿现有的成品人工制品当作材料与元素进行创作的一种手法。再三思考后,我决定从这个方面下手进行表现形式的突破。

现成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并不是什么都用得上,对于我的作品与现成品艺术的结合,只是一个巧妙的机缘,我需要更实际的操作引导才有可能做出不错的效果。一本书叫《艺术在没落中升起》中,描写的大概是基弗的一些灵感记录(以会议记录的形式,对话的形式编著成的书),因为基弗的名字即使是在我这种对当代不太感冒的人面前也如雷贯耳般响亮。况且他也在现在活着并且继续创作他的作品也应当属于某一种当代的东西,虽然他的确是归属于德国新表现主义,但风格哪有区分的这么明显呢。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无意间翻到了书里面的几句话:“在丢勒之前,人们是隔着宗教、隔着神性上帝看事物,也就是说,观看被神性‘中介化’了”我看到这里时理解的、想到的是,可能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名称阻挡了人们直接观看事物的渠道。这时候我就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再现这种观看方式的“阻隔”呢。紧接着顺着读下去一句关键的话出现了:“艺术乃是无蔽者。艺术是无蔽的,但它也是遮蔽的”读到这里我愣了几秒,我思考我表现的画面是不是艺术?当然是的。如果不是,那其实很多画就都不是艺术了。那么什么东西即是“无蔽”的同时又是“遮蔽”的呢。我力图做到的其实就是,再现这种形式,或者说象征一下艺术的这种特质。在恍惚转念与老师交流后,我忽然意识到屏幕就是一种这样的形式,既遮蔽又让他显示,正是我所需要的了。很幸运的,我得以在最后的时间里,把作品在表达形式与语言的层面上,加入新的材料以使他们得到更加当代化的展现。

四、总结

总结下来,我一直在不断的钻研肖像艺术,但从一开始倘若我没有去学习艺术的相关知识,我的作品就会发展成只有塑造却没有神韵与当代效果的作品。庆幸,我很幸运的遇到了好的老师和同学,不断的学习中得以快速的完善自己钻研的肖像。我在不断的探索人物肖像的神韵。我由探索神韵,主动晋升为了探索我不熟悉的当代效果,特别是学习了解了极简主义与现象学之后,我完成的创作画面终于能够为进步做一个交代。从创作出发辩证论述的论点,既个人经历造就的意识与作品表现语言,对肖像艺术的当代化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德」Anselm Kiefer.艺术在没落中升起.杭州:商务印刷出版社.2014年版

[2]《美与时代(中旬刊)·美術学刊》,2016年8期.

[3]《牛克诚写意山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06-01.

猜你喜欢
角度
画与理
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物的内心
一副三角板的魔法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趣话角度arccos
例谈角度变换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