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霞
幼儿时期是幼儿个体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在幼儿园中幼儿第一次接受到了正规的机构教育,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怎样在日常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老师包办代替
目前的幼儿园绝大多数都以知识教育为主,教孩子们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手工作业等,却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太重视,最终导致幼儿动手能力差不能更好的处理自身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一遇到困难或者挫折就一味的寻求老师的帮助或等待着父母长辈的帮助。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要求和示范,而并没有实施以具体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幼儿,而是出手帮忙。幼儿产生依赖的心理,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有些老师主观地认为有些事幼儿做不来,或者怕伤着幼儿,或者觉得让幼儿自己来做浪费时间了,就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做。
另一方面,还有些老师为了追求效率等原因而对幼儿提出超越其年龄发展的要求。这些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培养方法单一
在实习的北京陆航幼儿园中,经过对小中大各个班的接触和各班老师的交流发现。在幼儿无法独自完成自己的事情时,许多老师只是对其进行枯燥的语言教育,并没有进行多种方式的指导,这样单一的教育方法导致无法有效地达到最初的目标,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采用多样的教育方法指导幼儿在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家园教育不一致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从爸爸妈妈身边来到老师身边,从个人来到小朋友中间,一切堵在悄悄改变。上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以个人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以个人能力处理周围的事物和人际关系。孩子在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建立一套与在家里完全不同的处事方法。孩子在幼儿园里可能会自己吃饭,睡觉,穿衣服,但是在家中就会出现另一种现象,吃饭睡觉都会需要家长的催促,乖哄,而且有的家长还会一直追着孩子去喂食。这种家园不一致的现象是很常见的,所以孩子在幼儿园建立的自理能力,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的配合,才能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提高老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
幼儿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园、老師、幼儿本身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幼儿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以后接触社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幼儿园应重点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培养中,老师要尽可能地用不同的合理的方式为孩子展现更多的生活趣味和技能类的知识,让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大量事物,认识更多的好的东西,增长见识,拓宽视眼,这样幼儿知道的东西多了他们就会自己明白什么事情是应该不依赖他人自己做的,并且会改正以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而且教师在制定班级教学计划时,可以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明确的在计划中提出,以便教师可以更好的按照教学计划去进行教育。
幼儿园应该大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通过和幼儿的接触认识,帮助教育工作者寻找更恰当的途径,更好地促进幼儿生活自理意识的形成,使幼儿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进而在行动上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建立科学规律的生活常规,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二)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1、榜样示范法
幼儿期正是幼儿模仿能力好奇心最强的时期,在幼儿园,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不自觉的去模仿学习,幼儿教师的所作所为对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教师在带领孩子们做手工时,用完胶棒或剪刀,盖好盖子放回原地时,孩子会下意识的学着老师,把盖子盖在胶棒上放回原位;教师在擦桌子消毒时,孩子会主动问教师是什么,还会学教师怎样用抹布擦,并且有时会主动帮忙擦桌子,甚至饭后自己收拾自己面前的餐桌。当幼儿做这些时,教师都应积极地刻意的去指导幼儿去做,最好是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生活能力,有必要的话刻意以身作则做出示范,并告诉其他小朋友应向老师模仿学习,形成良好的影响,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因材施教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每个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需因材施教。对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应肯定。如在午睡起床后,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穿衣服、鞋子、叠被子等。使能力强的幼儿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也使能力弱的幼儿在内心深处播下了要学会自我服务的意识并逐步学会掌握自理方法。
3、循序渐进
自理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进步的。例如:小朋友学习吃饭,我们首先应该让幼儿学习用勺,再要求让幼儿做到碗净、桌子净、衣服净这三净原则,最后才要求幼儿注意速度和质量等。经常性的提示和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去做,并逐步提出新要求新的问题,从而阶段性的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指南》中提出:以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幼儿园应和家长统一要求,提出阶段培养目标,定期与家长交流培养效果,使幼儿生活在一致的生活和学习氛围中。使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入园前,老师要做好家长工作。老师要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个性、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等。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幼儿个别方面的纠正教育。同时,对特殊幼儿做好个案记录及时向孔子反馈,并征求对幼儿园老师工作的建议,共同商讨措施。
教师可以通过家园桥梁、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在园情况,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