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国翔
吴芳吉,字碧柳,著名爱国诗人,1896出生于重庆江津县(今江津区)德感坝后街。后街当时鱼龙混杂,吴芳吉父亲用白石灰浆把自家房墙涂抹成白色,以示为清白之家,吴家也将自家房喻为白屋。后来,吴芳吉自号“白屋吴生”,世称“白屋诗人”。
吴芳吉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也是重庆大学的创办者之一。
1931年,应江津县长邀请,吴芳吉辞去重庆大学文学系主任之职,回乡任江津中学校长。他上任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
鸣钟集会唤醒民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江津时已是深夜。此时,吴芳吉刚接任江津中学校长28天,住在江津中学校内。繁重的校务令他身心疲惫,但他得知这令人震惊而又悲愤的消息后没有半点犹豫,立即起床,穿着单薄的衣服,敲响学校的大钟,全校师生进行了紧急集合。
吴芳吉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怒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号召全校师生不忘国耻、精诚团结,奋起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次日一大早,吴芳吉便安排校工在校门口安置了四门大炮模型,对准日本方向。
他还带领全校师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游行。游行队伍沿着校外的黄荆街走到长江边,沿途高呼抗日口号,向群众散发抗日传单,在全城贴满抗日救国的标语。
吴芳吉又与城内各学校商议,举行了水陆大游行。游行中,吴芳吉与师生奔走呼号,痛斥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传单诗和豆腐诗
江津有千年的文化底蕴,当地百姓一直都具有深刻的爱国思想。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传到江津后,江津中学以聂荣臻等为代表的师生就走出校门,宣传抵制并焚烧日货。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吴芳吉夜不能寐。他找出早前创作的一首《仇货买不得》诗稿,稍作修改,就此开始用诗歌宣传抗日救国。
全诗很短,只有六句:
仇货买不得!仇货买不得!!/买了仇货,卖了中国!/休将仇货污人格!信誓勿逾越!!
这首诗很快就在报纸上发表,轰动一时。吴芳吉又将其油印在小纸单上,交他人在重庆及江津各處张贴。一时间,大街小巷的黄包车上、剃头匠的玻璃台上、抬夫的轿篷上、货郎的货架上、小学生的藤编书包上等,都贴着这首《仇货买不得》。市民称此为“传单诗”。
更有趣的是,豆腐干作坊的老板将其刻在模板上,压出的豆腐干上也印上了这首诗,百姓又称其为“豆腐诗”。
一些商家舍不得将日货下柜和销毁,还悄悄进行售卖。进步学生或青年就将“传单诗”张贴到这些店铺的门板上。店铺的生意很快冷清下来,老板只好将日货下柜。
《仇货买不得》由于押韵顺口、通俗易懂,很快又传到全国各大城市,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后来,学界有专家称,此诗是中国第一首抵制日货的诗歌。
激情朗诵《巴人歌》
侵占东北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企图侵占上海,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本侵略军由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吴芳吉闻讯后,击案而起,慷慨高歌。他对同事说,真想一人立即飞往前线,痛杀侵略者。
次日一早,平时都要巡查学生朝读的吴芳吉没有到教室,老师们感到非常奇怪。这时,校工说,一大早就看见吴校长外出,以为是公干。大家这才恍然大悟,马上追到长江边的渡口,将正在等船的吴芳吉劝回。
连日里,吴芳吉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和悲激之情,创作了颂扬十九路军的《巴人歌》等抗日诗词。“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浣血斑斑……”这些诗作被争相传诵,成功唤起民众的抗战热情。
他还多次应邀到重庆各大中学进行演讲和宣传。4月26日,他应旅渝西侨文幼章等邀到重庆讲演。活动结束后,吴芳吉又急着赶回江津中学。晚上,他召集全校师生集会,并演讲和朗诵《巴人歌》。他情绪激动、声泪俱下,最后晕倒在讲台上。
师生们立即将他抬到家里休息,随即进行抢救。
5月9日,因抢救无效,吴芳吉离世,年仅36岁。
从九一八事变发生,到1932年5月9日,在近8个月共200多天时间里,一代爱国诗人吴芳吉难消心中块垒,加上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这位战斗的诗人,永远停下了手中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