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花
《新课程》对写作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新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一、赏识激励先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原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坚决不讲,老师只在学生的错误点、疑难处、分歧点、跳一跳够不着时,进行指导点拨,该放手时就放手。老师起到引领作用,方向错误时纠正,学生松懈时鼓劲打气,学生偷懒时督促。学生自己能做好的,老师坚决不越俎代庖。
如进行《人物动作训练》时,对于什么是动作描写和动作描写的作用,学生一般比较熟悉,但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发言交流,老师通过屏幕出示相关知识即可。而对于如何进行动作描写,不仅要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而且在征询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接着小组代表板书展示,再接着其他小组补充,最后老师点拨规范。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尊重学生的意愿、见解,一是不打断学生的展示、发言、补充,二是充分肯定学生的认识。当然,学生的分析中有明显不围绕主题进行的时候,如分析特征法时,学生明显把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混为一谈,但老师不必急于否定,而是待学生展示、发言、补充完毕,才适时点拨:手忙脚乱是神态,不是动作,三段文字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各自的心理、性格,这就是动作描写中的特征法。正是老师的尊重、赏识和激励,学生才放下包袱,开动脑筋,敢想敢说,接下来同学们的分析连贯法一步到位,既准确又干练。
正是源于对学生的赏识激励,学生们才越来越喜欢语文,喜欢写作,喜欢语文老师。我不是最美的,但我是最有魅力的。
二、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
每次上课,老师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黑板上划出小组得分表,以备上课小组评价之用,并与班级小组评价、语文学科评价结合起来;甚至每次学生的练笔,除了等级评价,还注重关键词的评语评价。包括勾画好的词语,包括到位的学以致用等。至于口头评价那是随时随地,公平公开,慎用“但是”。如,在进行人物动作描写指导训练时,明知道第一组上台展示的同学没有明确本次的学习主题是动作描写,而是把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混为一谈,但是老师还是先肯定他们的展示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然后点拨时强调突出动作描写。这正是老师的保护和鼓励,接下来学生的分析和展示没有因此蒙上阴影,而是一如既往地参加到学习展示中来。在此过程中,老师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学总比不学强,只要学就会进步,总比一棒子把学生“打死”要强。
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
每次练笔结束,我都要把学生的练笔收上来,除了给学生划上AB等级,慎用C级,还统计两个班达到A级学生的人数,一是便于了解学情,二是激励学生。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和二次运用。如所用人物描写练笔结束,把学生的几次练笔发下去,学生汇总,选取其中自己最优秀的,自主拟题,扩展成一篇作文。另外,学期结束,让学生装订自己的作文,自主拟题,形成自己的作品集。
正是赏识激励先行,巧用多样评价,学生才在语文学习的舞台上,在写作手法的指导训练课上,主动思考、大胆展示、自我发展、成果共享,搭建了学生语文学习、作文写作的平台,让作文教学旧貌换新颜,焕发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