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环境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2021-12-06 10:31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旅游业景区资源

石 洋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是全球性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我国抓住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契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大力推动我国旅游业,使我国旅游业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逐渐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全国各省市旅游景区也加大了开发力度,完善旅游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各省的举措从一定程度上确实产生了很多方面的积极效应,为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在各种旅游动机的刺激下,我国百姓开始进行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其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大众化。

近年来,由于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世界旅游业中处于了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至2015年,我国出国旅游人数增加了近10倍,2014年跨入了“亿时代”,2015年达1.279亿。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增长15.19%。其中城镇居民花费3.22万亿元,增长16.77%;农村居民花费0.71万亿元,增长8.56%。在2017年世界旅游业带动的产业综合增加值中,有1/6源于中国。全球旅游业的大发展的同时也提供了无数的就业岗位,其中,有大于1/4来自中国旅游产业。以2017年为例,我国主要地区辖区旅游资源覆盖率较之以往得到极大的提升,具体见图1。

图1 2017年全国主要地区辖区旅游资源覆盖率①

同时,我国东西部地区旅游业差距也呈不断缩小的趋势。在新型旅游模式的带动下,星级酒店、旅行社等的数量不断减小,汽车露营地、途家公寓等新型旅游模式配套设施不断增加,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外出旅游方式。A级景区的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新的旅游业态。仅2017年一年,国内旅游达到44.4亿,同比增长11.%;其中,城镇居民31.95亿人次,增长14.03%;农村居民12.4亿人次,增长4.38%。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吸引着世界各国进入我国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促进了我国GDP的不断增长,使得中国旅游时代的市场基础更加稳固,创新更加频繁,经济社会效应更加明显,旅游业也因此而成为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2017年,入境游客较之以前呈增长态势,入境游客集中分布在亚洲,达1 659.47万人次,占总入境游客的64%,其次,为欧洲游客和北美洲游客,占比分别为19%和11%。入境游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及旅游环境具有优势的省,具体人数分布见图2。

图2 2017年全国主要地区入境旅游市场分布(单位:万人次)②

二、我国旅游环境风险分析

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还为旅游开发商制造了较大利益,以至于许多旅游开发商为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盲目加大了旅游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仅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造成了很多有利资源的浪费。

1.不合理的开发导致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平衡失调。由于近年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生物旅游资源呈现部分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工林面积扩大,天然林仍在减少,有些风景旅游区的森林甚至遭到开发者的掠夺式砍伐,造成附近水位下降,影响了旅游景观价值;第二,生物多样性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当开发使得珍贵物种处于消失殆尽的边缘状态。当前,全世界物种灭绝的速度一直呈加快状态,我国濒危动植物在受威胁动植物中的占比也不断逐年上升;第三,生态环境纯洁性降低。有些景区为追求经济效益,在景区附近建采矿冶炼厂等,造成了景区周围的水土污染,进而影响到生态平衡。

2.景区内游客超载导致的旅游资源环境的恶化。众所周知,旅游景区对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是有严格限制的。景区游客超载,会对自然景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动物与植物资源以及森林植被等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从2000年开始,秦岭生长了几十年和几百年的冷杉死亡了近一半,经有关专家研究后,给出了其死亡原因,即:旅游者的活动频繁,加重了秦岭冷杉生存环境的负荷,越来越多的游客践踏冷杉林下面的灌木丛,致使冷杉周围温度提高,导致使冷杉死亡的小蠹虫迅速生长繁殖,同时人类的入侵使得小蠹虫天敌的鸟类被惊扰而迁徙,因此,导致233棵冷杉死亡。

3.游客素质低下造成的旅游景区自然环境破坏。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国内旅游者规模迅速壮大,由于部分游客环境意识淡薄,出现了一些不文明旅游行为,如:践踏草坪、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使景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变差,破坏了景区的自然环境。可见,素质较低的游客成为了新的污染源。

三、旅游环境破坏的应对策略

旅游业发展给旅游景区带来的破坏,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自然环境,还有隐形的人文环境,在治理时不仅要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应针对人文环境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国家应该对全体公民加强立法和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旅游者的环境意识。除此之外,景区在旅游业开发中也要注重规划,创新发展新形式的生态旅游,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依法保护环境。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逐步提高百姓对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旅游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在岗培训,杜绝无证上岗。旅游景点景区应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倾听游客的诉求和建议,及时解决和改正发现的问题。同时,要建立严格的教育处罚制度,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当地居民的经营活动,号召其遵守我国旅游业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各省市应在国家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补充,通过法律保护和治理旅游区环境,建立完整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发展健康的旅游业。

2.控制景区容量,保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生态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我国在未来中长期旅游规划中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要求各景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如:通过扩大景区容量、合理调整门票价格、限制游玩时间、合理位置规划等方式,控制景区游客容量,降低环境承受能力风险,减少游客对景区自然环境的破坏。

3.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旅游产业。在自然景观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应联系协调景区周边各区县进行统筹规划,做到“系统开发,分期开发,开发一片,完善一片”。各景区也应当相互配合,共同开辟线路,开拓市场,在交通、购物及导游等方面统一提供配套服务。在人文旅游项目的开发上,充分发挥人文与自然的优势,按照系统工程理论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对原有知名度高、基础好的景区景点进行重点规划调整以及改扩建,使整个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应加强宏观控制,避免重复开发形式雷同、毫无特色的旅游建设项目,减少人财物的浪费。

总之,对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国家在立法、规划、宣传方面还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景区的原真性、整体性。同时,各地在治理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我们只有在旅游业发展中真正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真正有效的保证我国旅游业的永续发展。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②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猜你喜欢
旅游业景区资源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