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艳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晋中 032700)
植树造林过程中,苗木培育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林业工程本身工程周期比较长,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式,从而能够有效改善我国森林质量。经过长时间的探究获得了一定成绩和进步,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进行处理,林业工作的开展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增强苗木生长效果为根本目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对当地林业种植结构进行改善,从而优化当地生态环境。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土地面积1639785hm2,市林业用地面积、未成林造地面积、疏林地面积、宜林地面积分别为397866hm2、63986hm2、209753hm2,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8.2%。晋中属于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而且整体降水数量偏小,年均气温10.2℃,而且年均降水量500mm。而且山西省启动造林模式,晋中市严格按照国家的号召,通过林业试点的方式,通过科学的林业资源管理方式,提高当地林业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了林业工程建设和进步。
在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育苗场作为首要工作内容,而其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土壤,首先保证土壤需要拥有充分的肥力,而且灌溉和排水功能需根据木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匹配,选择土壤之后,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调整,保证能够满足苗木生长养分的需要[1]。需结合当地土壤情况和气候条件,尤其是水分、温度等因素需进行综合考量,促使苗木能够在较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场地中生长。
苗木种子选择和处理过程中,种植人员的工作能力对苗木的存活率造成最直观的影响,而且育苗质量提供保障的同时,选择对环境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种植,避免发生水土不适等现象。播种开始之前需进行催芽,将种子进行清洗,并做好消毒工作保证种子水分充足,种子对外界环境的温度比较敏感,种子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发芽率进行检测,避免因为是种子自身原因产生成活率低等问题。
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应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播种技术,精准控制播种的时间和范围,而且在播种时,需对播种区域和实际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和检测,从而能够确定苗木种植的最佳时间。播种时间对播种的最终效果影响非常明显,所以苗木播种工作进行过程中,需挑选最佳时间,而且严格把控苗木播种温度[2]。灌溉工作和地膜覆盖,灵活应对各种天气情况,保证种子生长的同时,能够抵抗天气带来的影响。苗木生长和其他种子在萌发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工作人员在施肥过程中,需调整林木种植方式,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提出科学的培育方式,从而提高森林质量。实施针对性施肥的方式,并且通过发酵处理的肥料,需在种植的土壤上均匀撒开。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而且苗木在实际生长过程中,对所缺的肥料进行科学判定,尤其是在苗木实际生长状况进行监控和观察,根据苗木生长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追肥,为苗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
苗木培育期间,管理人员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对苗木进行系统管理,从而能够保证苗木的生长状态。工作过程将技术管理工作全方位进行落实,而且苗木成长期可能发生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病虫害给林业工程造成的损失。苗木不同的生长时期,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也存在着差异,需要加强日常的巡查,才能够保证苗木健康生长,并通过对苗木水分的精准控制,从而提高林木质量。
根据环境之间的差异,苗木移植的时间各地有着很多不同点,一般来说是每年的3—4 月,此时苗木处在初期的发芽阶段,而且随着温度的不断提升,提高了苗木移植存活率,为移植造林提供质量保障,从而保证整体植树造林的效果。植树造林过程中,需对苗木品种规格进行明确把控,而且通常情况下,苗木的胸径为4~6cm,小型乔木最佳的造林规格树高为45cm,大型乔木和和苗木高度需控制在125cm。如果在苗木移植过程中,遭遇了特殊情况,需根据移植环境的情况、移植条件、位置等工程设计等需求相结合,根据树种进行细微调节,而且在确认移植造林规格的过程中,通过苗圃为林业工程的发展提供苗木支持,种植人员开展移植工作之后,需根据种植苗木的数量,从对林业工程基础质量进行控制,移植造林工程需在450 株×10000m-2。
完成整地并明确造林规格之后,需对苗木进行移植,苗木从原生地移植前,需对苗木进行一些列必要的处理,从而保证移植的成活率。苗木根部采用一定保护措施,降低树木中水分流失的速度。树苗在起苗、包装、运输等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所有环境必须进行严格把控,在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下,保证工作环境阴凉,并且保证苗木柱根系不会受到损伤[3]。在移植之前,需对苗木根系采取技术保护处理工作,具体措施为修剪根系、包裹土球、泡水等方式,如果移植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病虫害的征兆,种植人员可以在根系处进行农药喷洒,而且避免根系受到病虫害的威胁,而且移植之前苗木加以截杆、剪枝、喷水等方式进行科学处理,提高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苗木内部水分流失的速度,促进苗木新梢的生长。
在开展移植造林过程中,需针对当地工程技术要点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根据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需采用相应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有效规避移植过程中出现苗木损伤的问题。移植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移植苗木在造林过程中的质量。通过抚育手段,优化苗木的生长环境,苗木完移植之后,可能会遇到降雨量不够的情况,影响苗木质量和生长速度,所以需要3~4d 对苗木进行浇灌,而且苗木的生长环境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匹配的状态,种植过程中需对苗木进行科学系统的保护,避免遇到极端天气的时候,降雨量过大导致苗木被雨水冲走。如果出现倒伏的情况,需及时将苗木扶正,如果树盘被雨水冲毁,需及时进行建筑和修理,并针对树穴进行覆盖,而且大雨发生之后种植人员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松土和杂草进行处理。
苗木移植过程中面对的病虫害种类数量巨大,所以在移植过程中需把握矛盾要点,并注意矛盾的把控,并开展苗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差异化元素,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促进苗木移植工作中病虫害防治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而且食叶类害虫在防治过程中,对苗木喷洒400 倍的乐果乳油,针对病虫害发生的程度和影响的范围,提高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和工作效率。针对当地林业工程中出现导致树木腐烂的病虫害,可以通过911 乳油将病害发孢子进行杀除。而且除此之外,根据不同季节的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通常情况下冬季和春季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对苗木影响比较大的病虫害主要集中在春季爆发,种植人员需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药物,对病虫害生活有利的外部环境进行破坏,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和害虫的生长繁育相结合,需及时在苗木上进行药物喷洒,冬季苗木冻伤的地方是细菌滋生的地方,针对性进行药物喷撒,并对已经发病的树枝进行修剪,避免病害的影响不断扩大,相关工作人员在苗木周围喷涂波尔多胶,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有效保证苗木主体躯干的健康生长。
苗木移植过程中,需检测苗木是否存在病虫害,在这个基础上完成苗木移植运输的工作,实现移植之后的苗木,为减少病虫害造成的影响,对检查移植后的苗木进行细致的检查,并做好后期管理工作,控制苗木的栽培密度,充分结合造林地域的基本条件和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在实际移植过程中,根据造林绿化的需求,通过对造林策略的不断调整,苗木须根的完整性。完善质量检测系统,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病虫害的防治是长期的工作,所以需要在检测系统的帮助下,加快林业工程的发展速度。
苗木造林培育对林业工程而言非常重要,造林技术的选择对最后的造林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苗木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能够提升整体林业工程的价值,森林移植和培育,不仅能够让当地居民获得经济效益,还能够在造林过程中改善生态环境和林业造木的工作效率,站在林业工程的整体发展角度,对苗木培育技术进行分析,保证苗木质量并且提高造林工作的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