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树种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的探究

2021-12-06 06:07刘鹏
花卉 2021年4期
关键词:植树造林树种树木

刘鹏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林业调查设计队,山西忻州 034300)

0 引言

造林工作十分系统且复杂性,要想提高造林有效性,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贯彻,各地区林业部门应重视树种的科学化选择,将适地适树工作具体落实,进而推动人地自然关系和谐发展。以山西省忻州市植树造林为例,当地林业部门结合自然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在林地、树种间权衡,取得适地适树的良好效果,实现森林生态系统良性运作,并大大提高林木综合价值。

1 造林的作用

1.1 减少地质灾害

造林面积扩大的同时,能够提高地表绿植覆盖率,并起到水土保持、水分涵养等作用。例如,我国山西省忻州市水土流失问题严峻化,当植树造林工作具体落实,能够改善水土流失现状,确保当地生态系统平衡。此外,植树造林活动在斜坡、河床地带开展,还能减少泥石流灾害,一定程度上降低山体滑坡灾害,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化[1]。

1.2 净化城市空气

森林培育活动常态推进,能够对所在地区的空气起到净化作用,即森林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地区人们在天然氧吧中生产、生活,让人们保持愉悦心情和健康身心[2]。当城市温室效应得到缓解,会加快城市化进程,并且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随之提高。久而久之,城市居民会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实现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良性循环建设。

2 造林树种选择环节遇到的问题

2.1 选种缺乏合理性

森林生态系统良性运作的重要条件,即树种多样性、种植层次化,同时,这是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基本要求。现今,部分地区造林树种单一,这无疑会制约森林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作用,并且森林病虫害发生率大幅提高。分析原因可知,造林选种环节的规划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所以造林效果会大打折扣。

2.2 立地条件不足

造林活动开始前,往往选择适宜土地,细致观察土壤条件、地势高低。但城乡结合区的整体立地条件较差,表现为土壤透水、透气性不达标,土壤不够肥沃,并且垃圾堆放量过多。由此可见,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植树造林,无疑会增加造林难度,导致造林成本大幅度增加。

2.3 树种间搭配不当

造林工作开展时,既要分析树种在地区环境的适应性,又要了解树种之间的协存状态。如果忽略树种与地区间、树种与树种间的协调性,那么会不同程度地阻碍树木生长,并且还会与生态系统多样性建设要求相背离,致使适地适树工作停留在理论层面[2]。

3 造林树种选择依据

之所以造林树种选择工作要有依据的进行,主要是因为林地用途存在差异。当前林地类型分为经济林、风景林、用材林、薪炭林、生态林等,树种选择的具体标准如下:

3.1 经济林

开发具备经济效益的林业项目,如苹果树、梨树,或者用于制作工业原料的树种。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应结合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这是保证果实品质、增加产量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暖湿环境适宜种植苹果树、湿热环境适宜种植梨树。

3.2 风景林

风景林具有一定观赏性,因此所选树种要在外形方面具有美感,让人们通过树木外形营造心境,如油松给人高洁、坚定之感,垂柳能为人们报春。除此之外,选种时还要考虑消音性、空气净化效果,尽量选择多功能的树种。

3.3 用材林

选择树种的过程中,结合林木在建筑业、家具业的使用需求,往往以优质性、遗传性、丰产性、速生性为主要标准。并将选种地区投放在深山区或高山区,将树干粗大、通直的树种纳入选择范围。如落叶松、油松等树种适宜种植在用材林。

3.4 薪炭林

这类林地的林木主要用作燃料,以此缓解能源供应的紧缺态势。树种选择时,应具备快速生长、树高径大、恢复周期短、无毒、易燃等特点,这既能提高砍伐价值,又能维持生态平衡。山西省忻州市林业部门积极响应能源节约政策的号召,在薪炭林营造中选择小叶杨、柠条等树种,为植树造林贡献绵薄之力。

3.5 生态林

3.5.1 农田防护树种

人们能够发现农田附近往往营造林带,主要是因为林带起到农田保护作用,如大风天气下的林带能够削减风力,避免农作物因折断、倾倒而减产,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防护林带在粮食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选择树种时,既要考虑抗风性,又要具备速生性、耐寒性,并且所选树种不能与庄稼出现养料争夺现象。农田附近的小路上可以选择灌木树种,如穗槐、沙枣等。

3.5.2 水土保持树种

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从造林选种方面来看,应选择根系发达的树种,这是水分涵养的关键。同时,还要将旺盛生命力视为树种选择的重要标准,因为在恶劣天气下,树木仍能健康生长,继续发挥水土保持作用较为关键。一般来说,乔木、灌木均可成为水土保持林的栽植树种,如落叶松、山杏等。

3.5.3 防风固沙树种

近年来,土地沙漠化现象呈严重态势,不仅沙尘会对农作物产量、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还会不同程度破坏建筑物,导致后期重建工作耗时耗力。基于此,应高度重视防风固沙林的营造,结合所在地区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树种,如荒漠带优选抗旱、生命力顽强、环境适应性较强的树种;草原气候带优选树根粗壮、抗风沙能力强的树种,如榆树、山杏等。

4 适地适树原则

植树造林活动有效推进的过程中,应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在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中找到平衡点,进而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经济双赢。下文围绕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地适树、改树适地四项原则重点分析:

4.1 选树适地原则

这一原则指的是,所选树种应与当地气候条件、立地条件相适应,因为树木所在生长环境的良好度直接影响树木生长速度和质量,进而关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具体来说,树种选择的前提,即细致考察林地自然条件,如土壤肥沃度及透水透气度、季节温度、地势高低等,根据土地条件选择存活率较高的树木。如水分匮乏的地区适宜种植耐旱树种,如白杨树,当柳树种植在这类地区,那么柳树存活概率会大大降低,最终会浪费植树造林资源,增加造林成本。树种确定后,涉及树种移栽活动,尽可能选择本土树种,因为本体树种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并且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再加上,当地人在本地树种移栽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种树任务,为植树造林贡献积极力量。

4.2 选地适树原则

选地适树的思想与上述选树适地思想相同,但顺序发生了变化。主要根据树木生长规律、习性特征选择适宜的林地,这要求造林工作者对各类树木全面了解,确保造林地选择工作科学化、合理化进行,从而加快林木生长速度,保证林木质量,将林木自身效用全面发挥。逆向思维分析可知,如果造林地选择工作过于随意,那么林木的存活率难以保证,最终会浪费林地资源,导致植树造林的综合效益大大弱化。从中能够看出,造林环节遵循选地适树原则是十分重要的,这对林业经济、国家经济稳健发展有关键性影响[4]。

4.3 改地适树原则

基于上述选地适树原则可知,树种在适宜土地环境中生长至关重要。当树种确定,然而土质与所选树种的生长要求存在出入,则意味着所在地区土壤条件不适合树木的发展条件,要想继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那么定要坚持改地适树,其目的即达到树木生长的必要条件。可供借鉴的措施如下:

如果土壤存在板结现象,那么利用自动化灌溉设备对土壤润湿处理,视情况增加灌溉频次,并适当修整土地。在此期间,渗透科学化管理理念,确保土壤条件改善效果达到预期要求。灌溉措施不仅为了增加土壤湿润度,而且还能利用水流冲刷作用,带有土壤盐分,因此,这在盐碱地处理环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改地适树原则实践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然环境对树种生长环节产生的威胁,并且会加快植树造林速度,大大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4 改树适地原则

改树适地原则仅在某一特定地区适用,改树多指改变树种属性,使树种的环境适应性大大提高。该原则遵循的过程中,应客观分析当地土壤特点、气候特点,真正达到适地适树效果。除了这一方法外,可以通过树种替换与当地环境相适应,进而加快树种生长速度,保证林木产量和质量。常见改树措施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一定程度上提高树种耐低温、耐高温等性能,从而提高树种存活率。

5 结论

综上所述,造林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想充分彰显植树造林的现实意义,应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并以地区自然条件为基础,在环境与树种间探索平衡关系,从而提高造林效率。要想促进我国植树造林工作长效开展,应细致解读适地适树原则,深入了解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地适树、改树适地的内涵,从而规范植树造林行为,顺利完成林地生态化建设目标。这既能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又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长足动力,最终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稳步推进。

猜你喜欢
植树造林树种树木
植树造林 保护家园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木之最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辨认树木
植树造林绿化浙江大地
植树造林共参与
树木之最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