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重要作用

2021-12-06 22:26:54周雪
花卉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森林资源环境保护

周雪

(瓮安县林业局,贵州 瓮安 550400)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部分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我国的资源开发利用空间相对来说较大。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使我县“四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得以优化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付出相应的环境代价。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对国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同时对生态自然环境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我国近年来,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城市冬季出现严重雾霾,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威胁,所以粗放型经济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因此,怎样增强森林资源保护,改善自然生态资源状况逐渐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临的重大难题。

1 林业发展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1 林业发展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

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中,林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自然中多种多样的植物在适应自然环境而不断进行进化,也同时保护着大自然,互相适应,协同发展。不积树木无以成森林,通过植物、昆虫、微生物、飞鸟、游鱼、矿物质等不断繁殖,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链,不断地进行良性循环,形成了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在早期社会,人类对动植物、森林资源的利用较低,森林资源丰富,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一直持续进行。然而,随着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长期平衡状态也就会渐渐地被破坏,人类在赢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同样遭到大自然的打击报复,这种大自然的反噬作用会毫无保留的施加到伐树毁林、破坏生态平衡的人类身上[1]。

森林资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天然有效载体,不仅具有净化空气的现实意义和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积极作用,还在营造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各领域具有无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林业资源持续发展是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节能减排的行为,也可以减轻前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大自然的污染及破坏问题,在调节气候、防风固土、涵养水源、减少恶劣天气、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森林资源中,有半数以上的产业已经参与到地球的化学循环当中去了,并且森林对自然生态系统里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间的物质交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平衡的关键。想要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水平,首先应当注重加强林业发展,以达到净化空气、涵养水土、减少自然灾害、提供工业化生产原材料、节能减排、繁荣经济等目的,让人类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

1.2 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加强林业发展,有利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森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大部分的生态污染源。另外,森林中丰富的植物资源在光合作用进行过程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不断被吸收,释放出的大量氧气使周围环境空气得到净化,森林资源对净化空气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加强林业发展在自然生态资源保护方面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涵养水土,保持水土平衡

加强林业发展,可以有效涵养水土,保持水土资源平衡。林业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自然蒸发,各类植物发达的根系还可以起到固土、蓄水的作用。当面临强风暴雨的袭击,有了林木资源的保驾护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问题,可以对地表植被覆盖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森林资源缺乏、沙漠化严重、缺少水资源经常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因此,加强林业发展,可以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4 调节气候

众所周知,林木在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过程中,环境中的热量得以有效吸收,周边环境温度得以降低,气候环境得到调节。大自然中林木循环进行蒸腾作用,同时会产生水汽,这样可以起到调节周边环境的温度[2]。通过林木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在挥发的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引起气温冷凝,达到降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雨水的自然循环,更好的达到调节气候的目的。

2 林业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资源短缺,破坏严重

我国人多地少,森林资源东西南北分布不均,部分平原地区的森林资源覆盖率不高,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也可能存在不重视的问题,甚至存在滥砍滥罚的问题,加之缺乏科学陪护,使森林资源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的森林资源短缺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因为长期的不被重视,林业管理不积极,林业保护意识不强,所以,个人认为应该提高林业发展的地位,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发展。

2.2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健全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人民的综合素养是密不可分的,地方政府的宣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体现。在国家发展建设初期,不少地方政府过于重视本地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另外,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也不够健全,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等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滥砍滥伐问题的产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2.3 林业发展实施力度弱

部分区域的相关部分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但是,林业发展实施力度弱,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制定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形同虚设,实施力度很弱,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很好的起到作用[3]。在目前林业发展过程中,缺少对森林植被结构的合理搭配以及科学规划,甚至在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

3 落实林业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3.1 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应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推进,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众所周知,林业资源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是地球提供给全人类的极其丰富的宝藏资源,因此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人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寻找科学有效的保护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森林的滥砍滥罚问题,实现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如我们可以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定期宣传。

3.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依靠科技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比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科技、设立生态环境领域平台基地等,还可进行科技兴林战略落实来实现林业生态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在林业领域加强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生产方式,使其具有针对性、高效性。应把科技成果适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进一步将先进科技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当中去[4]。在林业资源生物防病虫害方面,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以做到减少环境污染,更有效治愈病虫害的问题。同时,应该借助新技术的优势,科学合理地开发生态环境资源,做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资源的可再生需求,形成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

3.3 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时代,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只有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效益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当然,也不是说为了生态效益,就要损失经济效益,放弃必要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放弃势必会影响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让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基础得不到保障,也失去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意义。专家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4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在开展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林业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落实好林业资源的保护问题,维护林业资源的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森林资源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改善园林土壤质量有效提升园林绿化生态效益
北京园林(2020年2期)2020-01-18 03:30:46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16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42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2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
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及其评价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0:09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
世界科学(2013年7期)2013-03-11 18: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