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
(金沙县鼓场街道林业环保站,贵州 金沙 551800)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到林业经济建设中,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可为实现经济增长而破坏环境生态,发展传统林业经济项目时,需运用生物化肥、生物防治等方式逐步取代污染严重的化学农药及肥料,同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发挥出林业经济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林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可真实反映人类行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林业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产业,可调节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除此之外,注重林业生态可保护部分濒危树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林业生态均衡,由此可见,林业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生态发展,改善区域环境,具有较强社会效益。
林业经济的发展可直接反映森林资源的利用情况,同时林业产业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的生态功能,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程项目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逐渐提升,导致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的现象出现,忽略了林业经济的生态效益,对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而在生态环境保护视阈下,林业经济活动逐渐规范,林业生态效益功能显露,不仅可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建设,还可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林业具有经济效益,林木作为可再生资源,其在社会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木在造纸、建筑、工艺等产业中被广泛应用,并创造出一定经济价值,林木资源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正是因为对林业产业经济效益的盲目追求,导致林业生态效益的损失,因此在林业经济未来发展中,应在发挥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1.1合理选择树种
为确保林业经济稳定增长,应以树种习性及生长环境综合分析林业树种,林业规划前科学检测林木质量,若效益不达标则禁止引进。首先,应秉承因地制宜原则,选择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的树种,尽可能选择当地树种,确保林木成活率,便于后期管理,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成本;其次,注意引进外地优良树种,引起前应做合理化测试,对引进树种展开试验种植,确保外地优良树种可适应当地环境,此时可采用“人工栽种+野外发展”的方式展开管理,提高地优良树种成活率;最后,应以当地环境、林木特点为依据合理选择林木移植时间,确保土壤营养成分可满足林木生长需求,例如:降水量较少的区域,尽可能选择春季移植,蒸腾作用较弱,可抑制水分蒸发,便于林木根系生长,干燥地区春季移植时,应注意林木根部降温,规避由温度过高引起的林木根系死亡现象[1]。
2.1.2优化林木种植
林木前期生长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因此为保障林木健康成长,应结合林木实际生长情况展开种植优化,如林区环境较低时,应防寒保暖;风沙较大时,可建立抗风罩、抗风棚,以此降低外力对林木生长的阻碍效果[2]。为保障林木资源切实创造效益,实现林业经济稳定发展,应确保林木种植成活率,现阶段常用穴植法进行林木移植,以此保护林木根茎,该方式应提前3d灌溉林木土壤,使土球维持湿润状态,确保林木入穴前的水分供给,同时可松散土球土壤,益于林木根系呼吸,防止林木长期运输造成根系损坏。林木种植后应加固处理,调整林木状态,为后续林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林木移植为抚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可直接关系到林木后期生长。林木移植前应测试栽培土壤,依据林木习性调节土壤营养成分,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可在林木土壤中添加砂砾及有机肥,提高林木土壤透气性及松散度,同时补充林木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林木种植后应做好修剪工作,注重顶端优势,清理林场杂草,为林木生长营造适宜条件,提高林木抚育质量,促进林业经济稳定发展。
2.1.3注重管护细节
为保障林木生长质量,应合理控制林木规格,即林木移植时,小型乔木应控制在0.4m左右,大型乔木控制在1.2m左右,种植间隔约1m,根据林木实际情况合理调节种植密度,若在抚育过程中林木死亡,需及时补种,提高土壤利用率。完成林木移植后需深耕整地,改善土壤透气性,将土壤中隐藏的有害虫卵翻出,同时应集中施肥,不可选用对环境危害较大肥料,施肥前需进行土壤元素测定,了解土壤所缺乏的营养元素,有针对性地选择肥料,分层施肥,避免土壤结块固化,阻碍根系生长。
2.2.1发展混农经济
为促进林业经济在生态环境保护下稳定发展,除规范传统林木种植活动外,应结合当前林业发展趋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完整林业生态。采用“林业+农业”发展模式,林业种植的同时进行农业种植,发展混农林业,即在同一片土地内同时种植林木及农作物(或药用植物、食用菌),或在林区内放牧禽畜,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延长林区生物链,以此实现林区物质良性循环,实现能量流动,构建高效稳定、多级生产的林业生态经济系统[3]。发展混农林业时,应以地区实际情况为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协调林木种植、作物生长、禽畜放牧三种生产活动间的关系,寻找三者平衡点,不可过度种植与放牧,破坏林木生长环境,在选择混种作物时,优先选择药用植物、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提升林业发展经济效益。混农经济理念自提出以来逐渐完善,采用混农林业模式时应以合理规划当地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可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林区生态,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2.2林业生态旅游
在协调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过程中,应根据环境承载力适当扩大林木种植面积,可适当种植部分观赏性树种或药用树种,实现林木价值增长。为推动林业发展进程,实现林业经济稳定建设,应延长林业产业链条,培育部分新型产业,遵照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实现林业增收。例如:将林区打造成森林公园等旅游观赏区,融入旅游资源,可在林区内增设垂钓区,人们可在林木环绕的环境下享受垂钓休闲时光,通过旅游经济带动林业经济,同时发展林业及旅游业,实现经济增收,但应不可在林区内过度开发旅游资源,防止旅游活动破坏林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在发展建设中逐步摸索林业与旅游业间的平衡点,真正促进林业经济稳定增长,保护林业生态环境。
2.3.1增强生态意识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当地林业部门的职责,同样需当地居民参与其中,防止人们为获取经济利益而违规占用林区土地,在发展林业经济时,应注意提升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识,使其意识到林业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以此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稳定林业经济生态。例如:当地林业部门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定期组织座谈会、讲座、讨论会等活动,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鼓励当地居民种植再生林,加强其对生态经济建设的认知,引导其参与到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中来,同时传递当地林业部门对人民群众的关心,最大限度争取当地居民的支持,以此保护林业生态发展,保障林业经济效益。
2.3.2落实林业执法
林业经济在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发展建设时,应落实林业执法,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及经济发展效率,应立足于林业整体发展,构建林业保护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对乱砍滥伐、过度开发、违规占地等行为予以严厉惩处,提高人们对林业生态的重视,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落实林业执法过程中,应立足于现行法律法规,组建合格执法队伍,有效执行林业发展规程,同时应改善执法行为,文明执法,因此需注意提升林业执法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防止暴力执法等不良现象阻碍林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林业经济,为林业经济生态化发展营造适宜执法环境。
2.3.3多部门联合管理
合理开发林业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为林业部门职责,应多部门协同,引导经济、环境相关部门参与其中,在多部门联合管理下抑制林业经济及生态问题的产生,明确不同部门职责,杜绝职责混淆、权责不明问题。例如:林业开垦土地时,应确保所开垦的土地资源符合征用条件,不可破坏植被,应与当地国土资源局相互配合;此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通讯站建立时应注意保护当地林业资源,协调林业发展与通信建设,不可因某领域发展而出现乱砍滥伐、毁林占地的现象,通过多部门联合管理保护林业生态。
综上所述,在生态环境保护视阈下,林业经济应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林业经济,提升林业抚育质量,运用生态化发展手段,从混农经济与生态旅游两个方面寻找新的经济发展点,为林业经济建设提供新活力,同时应加大林业管控力度,严惩随意占地、乱砍滥伐行为,完善执法,增强当地居民生态意识,联合多方部门实现林业全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