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2021-12-06 00:27贵州商学院会计学院董培苓刘永久
绿色财会 2021年9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财务人员

○贵州商学院会计学院 董培苓 刘永久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2021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们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举措。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业结构、农村集体经济规模、收入形式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对农村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核算和管理、提升农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现状,梳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以服务于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乡村的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实现,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科学的财务决策、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的审计监督为支撑。

(一)在“产业兴旺”方面

我国农村产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除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等产业亦会获得极大的发展,农业企业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且需要参与国内外竞争。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需要会计核算方法的更新与完善,针对新兴的农业产业确定合理的会计科目、收入及成本确认方法,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地确认、计量和报告。农业企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同时涉及投资、融资等企业管理行为,在项目投资、融资渠道与规模选择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能做出科学决策,这需要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方法的应用及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二)在“生态宜居”方面

实现生态宜居,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主要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极大地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1]。部分产业、企业在资源计价不合理以及环境成本未计量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多的盈利,投资人亦获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造成了较大的负外部性。在生态宜居的建设要求下,我们需要完善绿色会计制度,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科学地计量,并将环境污染与治理成本纳入企业核算范围。

(三)在“乡风文明”方面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需要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的共同参与,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同样需要完善的会计核算以及预算管理制度,并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及审计制度为保障。乡村振兴过程中还要加大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的监督和治理,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同样是有效手段。

(四)在“治理有效”方面

财政资金的使用、村委会规范化建设以及村务公开“阳光工程”都需要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支撑,同时以有效地审计制度为保障。另外,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对乡镇及村级干部进行绩效考核亦需要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和专业财务人员的参与。

(五)在“生活富裕”方面

我国农村产业多元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农民可能以土地、资金、劳动等各种形式参与农业生产,合理的收益分配则应建立在对各类投入要素的精确统计与核算之上。同时,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以及高效、廉洁的村级政务管理同样需要以科学的财务决策、有效的内部控制以及审计监督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项目投资、资产购买、费用审批、财产管理等进行管理,以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绩效,促进农民增收,生活富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尽管农村普遍采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记账”或者“村财乡(镇)管”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村集体仍享有一定的财务管理权限,仍然面临较多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对多个村镇进行调研走访,我们发现我国农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账务处理混乱。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混乱[2],原始凭证不齐全,内容填写不准确,报销手续不合格,审批程序不规范,部分收入不入账,随意开支费用项目[3]。账实不符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第二,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缺乏财务管理部门及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决策不科学。项目投资缺乏必要的论证,筹资渠道及筹资规模不合理,导致部分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停工,因筹资渠道不当而承担过高的成本,或者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第三,资产管理薄弱。不能按规定对村集体经济资产进行定期盘点,新增资产不入账,报废不销账,或者部分财产被个人长期占用和无偿使用,导致村集体财产数量不清,产权不明。

(二)财务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先后经历了“村账村管”、“会计委派”、“村财乡(镇)管”以及“村级会计委托代理记账”等模式,各种财务管理模式均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下产生的,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均存在一定问题与缺陷。当前,“村财乡(镇)管”与“村级会计委托代理记账”模式较为普遍。两种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及规范化程度,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会降低村级组织经营管理效率。村级组织进行资产购买、费用报销、转账汇款、资金支出时均需到乡镇设立的会计代理中心进行申报、处理,提高了账务处理的时间成本。二是降低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水平与财务决策能力。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记账”模式下,各村通常不再保留专业财务人员,这也造成了村级组织财务管理能力的欠缺,在进行项目投资、资金筹集、预算管理时难以作出科学决策。

(三)普遍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合理保证经营主体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真实准确以及经营效率。部分村集体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4],主要情况包括: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并不合理;建立了合理的内控制度但未得到执行。具体表现有:未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职责划分不合理;经营活动未遵循授权审批控制原则;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村干部抵制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虽有内控制度,但代签代批情况普遍,导致未得到有效执行等。有效的内控制度的普遍缺乏使得村集体管理混乱,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升高,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财务公开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制

尽管多数村集体都建立了财务信息公开机制,但限于村集体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财务信息公开效果较差,公开信息不够全面准确,村务监督机构人员通常与村干部具有良好的私人关系,通常不愿、不敢进行监督。多数村民文化程度不高,财务知识缺乏,对公开信息不够关注,也难以进行有效监督[5]。农村财务审计制度不够完善,无法很好地监督村集体的财务活动,无法对村干部、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人员起到约束作用,无法保障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等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五)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专业人才缺乏

专业化的财务人才队伍是提高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而专业人才缺乏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多数农村地处偏僻,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相对落后,能够负担的财务人员工资也比较低,且村级财务人员不能纳入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诸多问题使得农村难以吸引专业的财务人员[6]。多数农村财务人员没有相关专业学历,没有会计资格证书,这也成为村集体会计核算与财管管理水平低下的关键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会计核算水平

首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充分认识加强村级组织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县、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村集体经济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管,村级组织、村办企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其次,应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在收入确认、成本计量、费用报销及财产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清晰、准确地管理和核算。再次,提升财务决策水平。村级组织应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村干部、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应通过培训与学习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方法,当进行融资时能够根据资本成本与财务风险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与融资规模,当进行项目投资时能够科学计算项目的投资风险与收益,选择可行的投资方案。

(二)优化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模式

由于当前普遍实行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记账”等模式存在着降低村级组织管理效率与财务决策水平等问题,且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可考虑不同的村级组织推行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集体经济规模较小,业务较少的村级组织可考虑继续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记账”等模式,这样既可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又可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而对于集体经济发展较好,业务较多,收入较高,实力较强的村级组织则可考虑采取“村账村管”模式。村级组织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聘用专业人员,健全财务制度与内控制度,既可提高村级组织运作效率又可提升财务管理与财务决策水平。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村级组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都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得经营与管理规范化。通过宣传与培训让村干部与村民认识到内控既是对权力的限制又是对管理人员与集体财产的保护。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存储与沟通系统,为提升管理效率建立信息基础;依据村集体经济的业务类型及特点设置合理的控制程序,建立风险管理系统,避免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另外,村集体还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村集体的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内控缺陷并加以改进。

(四)完善财务公开与审计监督制度

首先,应加强对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的监管。可考虑由乡镇财政部门、农业部门牵头成立村级财务监管机构,对财务公开内容进行审核和监督。村级财务监管机构的成员应该包括乡镇相关部门、各村相关人员以及专业财务人员。其次,完善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与制度,将村集体经济经营情况纳入审计全覆盖范围,对村集体进行定期审计、涉农资金、业务专项审计等。再次,还可通过宣传与培训提升村务监督机构以及村民对村财务活动的监督能力和监督意愿。

(五)提高财务人员待遇,建设职业财务人员队伍

首先是提高农村财务人员薪酬待遇。薪酬待遇是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的基础,可参考当地财务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调整村集体财务人员待遇,并可考虑将财务人员纳入当地事业编制。其次,职业化的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可通过“外引”与“内培”两个途径解决。在“外引”方面,可以通过事业编制公开招考、“三支一扶”考试选拔等形式引入专业人才;在“内培”方面,可从本村及附近村镇选拔文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村民通过培训与考核后承担村集体财务工作。此外,还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以保证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再次是推动建设开放竞争的会计代理机构市场,各村可自愿选择专业能力强的代理机构负责处理本村账务以及进行财务决策咨询等。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财务人员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人员的转型问题与对策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