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有效策略

2021-12-06 22:26:54黄紫红
花卉 2021年10期
关键词:林农林场林业

黄紫红

(广东省清远市国有林场和生态公益林服务中心,广东清远 511500)

0 引言

发展林下经济对提高林区群众收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气候、地理条件的制约,广东省的林下经济主要依靠天然资源,同时还存在资源底数不清、规模总量不大、管理手段落后、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随着国家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有关政策的颁布,人们对发展林下经济有了新的认识。

1 林下经济经营模式

1.1 林下经济产业形态

1.1.1林下养殖

当前林下养殖是利用林地资源的一种典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林下养殖具有高效、立体以及生态环保等特征。目前,林下经济最常见的养殖种类是家禽,比如柴鸡等,散养在林下的柴鸡可以自由的取食林下的草种子、昆虫等,并且林下养鸡可以添加很少的饲料就可以达到较好的饲养效果,产出的肉鸡和鸡蛋具有营养价值高、绿色和无公害等特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另外,林下养蜂、林下养金蝉、养殖兔子以及养殖牛蛙等,以及利用林下养羊、养牛等林下养殖模式在生产中也常常见到。林下养殖可以充分的将林地资源有效利用,并且降低饲养的成本,减少树林病虫害情况的发生,抑制杂草的生长、增加林下土壤的肥效,从而可以达到以林养牧、林牧结合,实现林业和养殖业循环发展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林下养殖的密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养殖的密度不宜过密,并且注意养殖要适度,否则养殖的家禽、牲畜等会对树林的生长造成危害。

1.1.2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是我国林下经营中常见的模式。林下种植与常规的农田耕地种植不同,需要充分考虑林下具有氧气足、湿度大、昼夜温差大以及光照弱等特征。目前,我国林下种植的主要作物包括粮油作物、蔬菜作物、食用菌、中药材和牧草等。应该根据树林的不同生长阶段和林下土壤的性质,来对种植的品种进行灵活调整。一般来说,林木生长初期,树林荫蔽小,对土壤肥力的吸收弱,此时可以种植蔬菜品种;在林木生长的中期,适宜地种植花生、大豆等粮油作物以及当归、金银花等中药材。当林木生长成林后,因为光照减少荫蔽条件好,可以种植食用菌等,比如木耳、蘑菇等。充分利用林下荫蔽的特点养殖食用菌,产量高、品质好。林下种植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种植收益,还可以将林下的地表进行覆盖,有效防止林下土壤水土流失等,丰富林下生物多样性,有效提高树林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从而实现双丰收。

1.1.3森林生态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是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好、负氧离子含量高等特点发展的一种旅游形态。森林生态旅游可以集文化、生态、修养和参与等为一体,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自从张家界市在1982年建立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景区以来,森林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已经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国家公园、森林猎狩为主要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森林生态旅游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并且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其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诱人的野趣能够大量的吸引追求健康生活的游人,不断的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游玩和度假。文化旅游、林业生态旅游以及修养旅游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风生水起的四大旅游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各地林区均利用丰富的森林景观发展乡村森林休闲旅游,并且还可以将林下产品销售出去,农民增收效果可观。

1.2 林下经济组织形态

1.2.1林农独立经营模式

我国自从林权改革后,农民成了林业经营生产的主体。对农户颁发林权证极大的激发了林农生产的热情以及创业的激情。大量的农户开始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种植或者养殖,这也成为林下经济的最主要经济组成模式。对于广大农户来说,独立经营林下经济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发挥林农自身特长和技能,因地制宜的发展诸如畜牧家禽养殖以及特色农产品种植。但是林农独立经营多属于分散化的经营模式,面临着产业化进程缓慢以及承受市场风险能力低、食品安全难以监管以及农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

1.2.2林下专业合作社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将农户有效聚集在一起的一种组织形式。自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2007年7月实施以后,将法人资格赋予了农民合作社,促进了农民的合作和经济互助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也大量成立,截至2018年,我国的林业合作组织数量达到14.5万个,国家林业局还将200多个县确立为林业合作组织示范县。林业合作社将林农有效组织起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比如可以降低林农的生产支出,并且能够将林产品有效的销售出去,从而增加林农的总体收益,这样就可以引导林农采取专业化、集约化等方式进行林业生产的销售和经营。

1.2.3林下企业模式

林业企业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最重要支撑。林业企业是指对林下产品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并且销售加工产品的企业,林业企业能够将林下产品的附加值有效提升,延伸林下产品的产业链条。林业企业通过市场牵头林业企业,然后林业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生产基地,基地连接林农、林农依靠林业企业和农户提供服务等经营战略,发展区域化的林业种植和养殖,能够带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科技含量的提升,从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2.1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科技指导

广东省有优越的天然资源条件,但在林下经营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水平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且林区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缺乏及时、有效的科技指导,特别是缺乏长期的技术跟踪指导服务。

2.2 经营规模小,经营模式单一

广东省有一定的林下产业基础,但总体经营规模较小、经营模式和经营品种单一、经营布局分散,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林下经济经营项目重复性大,难以充分体现林下经济的多样性。

2.3 加工及市场开发不够

目前参与林下经济的大中型加工企业少,精深加工能力弱,林下经济产业链条短,没有规模优势,带动林下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够。林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市场销售渠道,产销脱节,市场动态难以把握,造成了林区群众对收益预期信心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下经济的效益。

3 我国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具体解决策略

3.1 政府统筹,科学规划

广东省部分国有林场缺乏全面科学合理的发展林下经济规划方案,为此,政府主管部门应有效行使管理职能,帮助国有林场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并与当地气象部门、畜牧部门以及农业生产部门等建立合作,寻求共赢。林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充分把握现有的国家政策,科学合理地利用国有林场的土地资源,在相关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种植业以及林区旅游业,在满足城乡市场需求的同时,逐步高质量、高水平地发展林下经济,进而最大限度地丰富林场职工的“钱袋子”。

3.2 加强林下经济宣传,促进发展理念转变

对于信息相对闭塞的贫困山区,做好林下经济的宣传工作也十分重要。但由于人们对其认识有限,林下经济模式深层推广的难度有所增加。为多层面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力度,有关部门应充分用好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对林下经济进行有效宣传,也可借助成功案例经验分享会等形式,让人们对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林下经济的发展应与脱贫攻坚需要充分结合,注重加深贫困地区群众对林下经济的认识,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林下经济生产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当地林业经济规划的实施,更好地利用森林资源,还可为困难群众的脱贫方式提供更多选择。

3.3 成立专业服务队伍

没有技术支撑的产业就没有广阔的前途,只能盲目低效发展。要把科技变成生产力,就要建立专业的服务队伍,这个队伍不是单一方向的技术人员,而应该包括农业、牧业、林业、水务、建筑、工商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全方位进行服务,以保障林下经济的发展。

3.4 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竞争力

林业主管部门要有意识地考察林下经济发展良好的国有林场,逐步将其扶持建设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林业示范企业,并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内化部分经济效益不好的国有林场,整合为更有竞争实力的大型品牌国有林场。另外,国有林场还可以借助自身的林木资源优势发展副业,深化产品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地方品牌,进而突出品牌效应。国有林场在发展林下经济,满足民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将产品范围扩展到林医、林菜等诸多方面,有效促进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长远发展。

4 结语

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是符合科学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在有效发挥利用林场资源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产生经济效益。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要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为国有林场的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促进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林农林场林业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 07:50:32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绿色中国(2019年17期)2019-11-26 07:04:38
land produces
林场住宅
现代装饰(2017年12期)2017-05-22 02:41:54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浙江林业(2016年5期)2016-11-30 11:35:49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红土地(2016年7期)2016-02-27 15:05:48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