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丹
(广州茏腾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520)
森林公园是以优美的森林自然环境为基础,具有科学教育和休闲游憩价值的区域,经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公众提供旅游、观光、休息和科学文化活动的特定场所[1-2]。而城区型森林公园是公众与自然之间重要纽带,能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的简便方式,也为自然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场所和资源。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韶关市中心城区,是典型的城区型国家森林公园,是韶关市中心城区重要的森林绿地斑块,局部区域具有城市公园的性质。公园是在国营韶关林场的基础上设立的,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型季风区,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公园现有野生维管植物680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3种,具有马尾松林、桫椤群落、枫香林、皇岗夕照等自然景观和韶阳楼、万寿寺、莲峰樵唱等人文景观[3]。自公园设立以来,先后获得韶关市区新十景、省林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韶关市文明示范窗口、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中国最美森林称号等殊荣。随着森林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改善,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但是,以森林公园为依托的自然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主要通过SWOT分析评估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优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关的建议,为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2.1.1区位优势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韶关市中心城区,是韶关市区重要的大型绿地斑块,拥有城区丰富的自然资源。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森林公园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融入大湾区旅游网络条件成熟[4]。此外,森林公园与浈江和武江城区紧密相依,公园周边道路系统完备,可进入性良好,交通条件优越。
2.1.2自然生态条件较好
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3.78%,形态优美的山体和保护完好的森林植被是公园自然景观资源的最大特色,园内山清水秀,林木葱郁,植被覆盖度高,物种丰富,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生态环境优美,具备开展自然教育的良好条件。
2.2.1科普宣教设施建设尚较薄弱
韶关市自然教育建设主要集中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乐昌林场等具有代表性自然资源的区域,而韶关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资源在韶关市不具备典型特色,在自然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自然教育资源尚未得到系统性的开发,科普宣教设施较为薄弱。
2.2.2专业专职人才缺乏
目前,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的管理人员主要为韶关林场的工作人员,在自然教育方面,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难以适应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自然教育新形势,出现配套服务与一流景观不成比例的现象。
2.3.1政策支持
2015年4月25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中提出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2019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这是第一个国家政府机关部署全国自然教育的文件;2020年6月,《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方案》提出了将加快推动自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逐步把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融入中小学校教育;2020年12月,《关于加强林业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25构建覆盖广东省的广东林业科普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创作大赛、讲解大赛、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等特色品牌。
2.3.2韶关市自然教育发展及需求
《中共韶关市委关于制定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期间,韶关市将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优化研学线路,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生态休闲旅游高地。韶关国家森林公园作为韶关市城区的绿核,在旅游、研学中具有重要区位衔接意义。
2.3.3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带动
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5]。拟设立广东南岭国家公园选址于韶关和清远[6],国家公园的建立,对韶关市、清远市内的旅游活动和自然教育活动都将有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4.1市内其他景区景点的竞争
目前,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的莲花山片区具有一定的城市公园性质,其他片区旅游开发程度较低,与韶关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相比,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知名度仍较低,面临着被周边区域旅游业屏蔽和分流客源的风险;森林公园资源较为普通,如何挖掘提炼并利用公园的核心价值和主要特点,在同周边片区的激烈竞争中开发特色自然教育,是公园自然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2.4.2森林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是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教育发展中一大挑战。森林公园作为韶关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绿岛,其赖以发展的旅游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随着韶关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韶关自然教育的积极性高涨,如何合理、有效控制公园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强度和频率是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4.3游客需求提高
森林公园目前旅游产品以登山、休闲、游览为主,自然教育活动为中小学自行组织,森林公园仅提供产地服务,不利于森林公园自身特色的发挥。同时,随着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的蓬勃发展,游客对森林公园的自然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森林公园是一大挑战。
2.4.4建设具有公园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
在自然教育方面,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基础良好但特色不显著,区位良好但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如何建设一套适用于森林公园的具有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是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建设的挑战。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必须先进行资源调查,摸清公园内的本底资源,从中挖掘特色自然教育资源,科学论证,合理规划。
结合森林公园景区景点特征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园区内闲置建筑布设自然教育课堂,合理规划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内自然教育基础设施;以科学性和趣味性为特点在自然教育径、自然教育课堂等布设解说媒介;规划设计不同的课程主题,完善自然教育场地的服务设施,保障自然教育体验。
森林公园内现有华南虎园、韶关林场生态综合示范园、广东首个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岭基地等适宜开展自然教育的区域,其中,生态综合示范园是广东省首批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10个建设单位之一,示范园规划有必要的服务设施和用于开展自然教育的设施设备、开展自然教育的服务体系,可提供森林教育、湿地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育等各类型自然教育产品与服务。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教育活动建设可优先基于以上区域,统筹规划全园的自然教育体系。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为韶关市中心城区,周边分布有风采楼、南华寺、三江水上游、芙蓉山矿山公园、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南雄梅关古道、南雄珠玑巷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可通过加强与以上资源的联动,联合打造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的自然教育网络,丰富自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公园自然教育的质量。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需完善公园自然教育的制度,建立一支以公园职工为核心,以周边大学生志愿团体为辅助的自然教育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加强与周边自然资源场地、教育机构、中小学等的合作交流,开发特色课程,构建特色自然教育体系,提升公园自然教育水平和自然教育队伍的专业素质。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在开展教育方面既具有城区型森林公园的区位和资源双重优势,同时也面临自然教育基础薄弱等劣势和挑战。对于森林公园自然教育体系的建设,应首先“摸清家底”,在做好资源本底调查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地规划,并根据不同景区的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加强与周边资源的联动,最终打造高质量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自然教育需求,促进当地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