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布朗族聚落乡土景观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06 16:46韩冰
现代园艺 2021年20期
关键词:布朗族田原佛教

韩冰

(长春大学园林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1 影响聚落景观总体格局的主导因素

1.1 山地地形

山地地形对西双版纳布朗族聚落的影响深入到方方面面,对聚落整体格局的影响则更是直接、深刻。布朗族聚落选址在不过于陡峻的山麓、山腰、山脚留作田地是为了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中满足农耕需求[1]。因此,将平坦地段用作田地,而居住空间选择在山麓、山腰。由于受到山地地形的影响,布朗族聚落呈带状分布,因为在山地环境中,聚落的平面形式要么平行于等高线,要么垂直于等高线,无论是哪种形式,带状形式都是最佳的形态。另外,布朗族聚落建筑为了适应地形而呈台地布置,聚落因此呈现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景观层次效果,与依附的山体相融合,营造出良好的聚落景观环境。

1.2 新技术、新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布朗族与外界接触增多,新技术、新材料、新思想,使布朗族聚落景观发生了巨大改变。采用砖、混凝土施工技术,使布朗族宅居建筑从低矮的茅草竹楼,变成一幢幢挺拔的2 层小楼;从原来的竹木结构,变成现在的砖木结构;建筑材料由竹子、木材、茅草,变成现在的砖、混凝土、瓦。建筑材料的变化,改善了布朗族的居住环境,增加了舒适度,最明显的体现是建筑体量的改变。由于结构的变化,建筑体量不再受材料限制,变得高大。除了外形上的变化,新技术、新材料也使布朗族建筑居住舒适度发生了本质变化。在西双版纳地区,由于受气候、地形影响,宅居建筑重檐大顶、墙壁无窗,导致室内光线昏暗。现在布朗族建筑墙体用砖砌筑,可在墙上开窗采光通风,增加居住舒适度[2]。

新材料的使用也影响了布朗族聚落宅居建筑的色彩。布朗族建筑的屋顶过去采用茅草或瓦片铺筑,现在多用琉璃瓦,材质铮亮反光,在日光照射下容易让人产生跳跃的感觉,大面积使用不利于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在一些聚落中,对琉璃瓦颜色没有进行考究,硕大的蓝色屋顶挺立在山中,显得格格不入。聚落中的建筑既有最原始的茅草顶,常见的灰瓦顶,又有琉璃瓦顶,3 种屋顶质地、色彩完全不同,使得布朗族聚落景观失去了与自然的协调性。

2 影响聚落自然景观的主导因素

2.1 自然环境

布朗族聚落的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山岳景观、田原景观,对二者影响最为明显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自然环境。西双版纳地区多山,往往在群山绵延、沟壑纵横间分布着布朗族聚落。贯穿于平坝沟谷和山岳间的,是属于澜沧江水系的河流,澜沧江盘踞蜿蜒,支系河流屈曲回环、绕山而行,构成了布朗族聚居地的山水格局和山岳景观。聚落所在的山水格局和神林的完整性是影响田原景观的重要因素,神林面积及其保护程度影响了聚落田原景观。因为布朗族聚落与田原之间往往是以神林进行过渡,神林的葱郁程度成为田原的背景,与村寨一起构成了聚落的整体景观。

2.2 现代经济

布朗族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中,也在努力寻求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种植业是最合适的发展途径。然而在创造利润最大化的诱导下,布朗族人逐渐改变了他们传统的耕作方式,从而间接改变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布朗族在选择聚落基址时会首先考虑耕地,满足耕种需求的地方才会成为聚落选址。布朗族人注重山林和耕地的平衡发展,因此,实行轮歇的耕种方式,发展多种作物轮种。然而抛荒7~8 年的土地使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布朗族人发展经济的需求,因而布朗族人开始实行无休耕作,田地在时间上被百分百地利用[3]。在品种上,为了经济利益只选择速生或创收类品种,于是大片茶、甘蔗、橡胶种植基地相继出现。在范围上,田原也由原来的神林之外发展到任何角落,而且在一些聚落中甚至有减少神林面积,开拓耕地的现象。如此,布朗族聚落原有的田原景观和山岳景观都受到了影响,聚落的自然景观时常处于变化中。

3 影响聚落人文景观的主导因素

3.1 宗教信仰

3.1.1 南传佛教。西双版纳地区布朗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佛教,南传佛教大约在200 年前由傣族地区传入布朗族地区,在解放前就已经得到了发展,并成为布朗族地区全民信奉的宗教,基本上每个寨子都建有佛寺。布朗族地区南传佛教的一切制度、设备、礼仪都仿效傣族地区的南传佛教。南传佛教的盛行深深地影响并主宰了布朗族人的生活和思想,从而影响了布朗族聚落的景观。布朗族人由对南传佛教的信仰,而对与佛有关的一切产生了敬畏之心,使得佛寺成为聚落中的制高点,也使佛寺建筑成为聚落中最豪华气派的建筑[4]。在西双版纳布朗族聚落中,无论如何变迁与发展,佛寺的地位是始终不变的,始终位于聚落中最高的地段上,俯瞰着整个聚落,令人远远望去便生敬畏之心。正因如此,佛寺常被视作聚落景观的一个终结点,而佛寺建筑的豪华气派不仅体现在体量上,更表现在色彩上。普通的民居建筑多为灰色,而佛寺建筑则为红色、黄色、白色、蓝色,十分鲜艳,可识别性强,常作为聚落中最明显的标志性景观。

原始宗教对布朗族聚落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寨心的设立和宅居建筑的选材及布局上。布朗族人在建寨时,设立寨心,寨心是寨神所在处。寨心作为布朗族聚落中一个重要的景观节点,因而具有人文含义,也受到聚落居民的共同保护。布朗族原始宗教对于宅居建筑选材及布局的影响,分别基于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建宅时,布朗族人会首先在山林里选择建房的2 根中柱,并优先运回,因为它们是祖先神灵所在之处。布朗族民居中都会在堂屋的正中间设置火塘,这种火塘居中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布朗族人对火神的崇拜,是自然崇拜对聚落景观影响的体现。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因此需重视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为了充分展现建筑工程的设计价值,建筑工程在正常使用与维护下,结构设计需满足使用年限的需求,在保证使用安全与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延长使用寿命。

如果学校不结合产业,“闭门造车”培养出来的人才肯定不适应生产一线,行业企业不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课程的设置等,也将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势在必行。如从职业院校的校级到系部级别,都要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由行业企业的现场专家组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审定。

3.1.2 原始崇拜。在佛教传入前,布朗族信仰原始宗教,其核心是“万物有灵”,它支配并贯穿于布朗族整个宗教生活及生产和日常生活。布朗族原始宗教的内容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佛教传入布朗族地区后,大多数布朗族在信仰原始宗教的同时,信仰南传佛教,南传佛教的盛行,使原始宗教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从属于佛教活动。但原始宗教作为布朗族传统的宗教信仰并未因此走向衰亡,相反,原始宗教在与佛教的矛盾冲突中,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一些与佛教教义相抵触的原始宗教,为适应佛教需要而顽强生存下来,并最终与佛教相配合,逐渐形成了布朗族地区原始宗教与佛教彼此配合、相安共存的局面。

式中,Yit=(LNLCCCit,LNPgdpit,LNLIIVit)T表示第i个城市第t年的3×1维内生变量,即土地综合承载力变量、人均GDP变量、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变量。其中,i表示城市;j表示滞后期数;t表示年份。Yi,t-j表示滞后j期的变量;α0表示截距项;αj表示滞后期系数矩阵;φi表示固定效应向量;φit表示时间效应向量;γit表示随机误差向量。

3.2 传统文化意识的衰退

布朗族聚落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布朗族人通过各种媒介主动了解外面世界,政府也通过各种渠道,将外面的世界带到布朗族人面前。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布朗族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有所降低。最为明显的是,布朗族传统宗教信仰意识的衰退,例如,布朗族原来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表现在生活生产中的方方面面。竜林作为布朗族人的祭祀场所,受到所有村民的保护,不是祭祀活动不能随意进入。保护竜林体现了布朗族人对山林水体等自然的敬畏之心,正因为布朗族人对自然的敬畏,才使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的环境中[5]。

但现代布朗族人逐渐认识到自然是应该被利用,为人服务,因此,不再严格保护竜林,开始随意砍伐树木、大肆扩耕、大兴土木,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布朗族聚落的形态和景观特征。例如,布朗族人对田地态度的转变,过去布朗族人虽然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耕种状态,但他们对待土地的态度是科学的,懂得轮歇耕作,抛荒土地数年,令其恢复生态特征。然而现在布朗族人为了经济利益,已经和用地紧张的中原地区一样,令越来越多的土地超负荷“工作”,成为人工化的田地。布朗族人传统文化意识的衰退不仅表现在原始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宗教信仰,也都不同程度地从现代布朗族人的生活中淡出。除了宗教信仰,现代布朗族人对于传统服饰、艺术、审美观念等的传承大多没有明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致使一些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正在消逝。

4 展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不停地探索着神秘的民族文化,如何将民族文化中包含的要素和精华很好地传承、保护、运用,是一直在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分析西双版纳布朗族聚落乡土景观的影响因素,期望能够在今后的乡土景观设计中,传承布朗族传统而绚烂的民族文化和景观要素,真实、完整地将民俗景观文化要素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将民族文化真正变成世界的。

猜你喜欢
布朗族田原佛教
布朗族民歌
河流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田原发表全新EP《2080》第二首单曲《WHY 2080》
村上春树的17岁
布朗族音乐文化探究
少数民族音乐
走进布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