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张晓琳
(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口镇街道办事处,山东 济南 271114)
生态工程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而进行的自然生态恢复和人工生态建设的技术手段,也是一项根据整体-循环-协调-自生-共生的生态调控手段设计的生态建设方法。它强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清洁生产以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林业的生态工程建设是指在林业的发展规划中,在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进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天然林的保护就是对森林进行生态保护的一项措施,减少森林的开发,保护现有的天然林,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业的生态建设和天然林的保护,能够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作为一种以获取经济收益为目的的生产活动,必然需要建立在林业生态呈现良好态势的基础上。如果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对于林业生产管理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林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保证。林业的生态建设和天然林的保护能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林业资源,保证林业的经济效益[1]。反过来说,林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天然林保护的重要经济支撑。无论是天然林的保护还是林业的生态建设,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才能开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林业创造了经济收入,也为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天然林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建设。
森林资源被称之为“地球之肺”,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林业的发展就依托于森林,森林是林业最重要的材料来源。进行植树造林,增加我国森林覆盖面积,能够避免水土流失。如果山地的森林遭受到大量砍伐,等到雨季来临,缺乏森林对土壤的固定,雨水的冲刷就会将泥土包含在地表径流中,带入河道,抬高河床,堵塞入海口,导致河水泛滥,危害极大;植树造林还能防风固沙。在植被较为稀缺的西北地区,风沙会掩埋田地和绿洲,污染空气,破坏人们的生存空间。要抵御风沙的打击,必须造防护林减弱风的影响,沙尘遇上防护林,速度会衰减七成以上。植树造林形成林带,还能吸附风中携带的沙粒,避免沙尘天气影响城市;造林还对缓解全球变暖有很好的作用,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改变低空气流的功能,把树林当做是一个小型的蓄水池,它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吸附空气中温度较高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空气温度;森林还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森林是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过度砍伐会造成森林覆盖面积减少,破坏生物生存空间,林业的生态建设和天然林的保护,可以为动物提供新的家园,保护生态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森林人均资源较少,加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过于迅速,近年来,人口对森林资源的需要与森林资源紧缺性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林业生产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各种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资源进一步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情况严重,严重制约了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而且我国林业经济体制发展较慢,还处在经济转型期,缺乏完善的市场体制进行科学的规划,使得林业市场发育处于落后状态[2]。在木材的经营上仍未摆脱以往统购统销的模式,林业生产者获得的收益较少,进而使得林地投入逐渐减少。林业生产者为了获得足够的利益,又会加大对原生林即天然林的砍伐,为了节省资金支出,就会减少对森林的种植和恢复,导致森林资源危机的出现。
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方面,加强幼苗种植是一项重要举措。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培育机制,对森林的培育进行统一规划,共同管理。首先,要加强幼苗的种植,利用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等种植方法,增加森林幼苗种植面积,维护森林的覆盖面积[3]。在种植工作完成后,还要加强对幼苗的管理工作,做好透光管理,增加树木的光照时间,加快树木生长。加强对树林的巡查工作,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发现有树木被虫蛀空,或是死亡的树木,就对其进行迁移,防止感染到健康树木,这样还能扩充树木生长的空间,保证树林的发育。
由于城市的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森林的砍伐越来越频繁,严重破坏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在林业的大量砍伐中,对树木的生长换代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保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合理的砍伐方式。在砍伐的过程中,要尽量砍伐生长时间长、较为粗大的树木,保留年份较小的树木,为树林的重新生长提供条件。在树木砍伐后,还要对留下的树根进行处理,不然树根就会干扰来年幼苗的生长,不利于林地的恢复。还要避免滥砍滥伐,对森林造成重大破坏。进行科学合理的砍伐作业,维护好森林的生态平衡。部分企业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不顾国家相关规定,滥砍滥伐,无节制的对森林资源进行索取,导致森林覆盖面积迅速降低,严重制约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开展。必须要加强对林业砍伐阶段的控制,让林业人员合理砍伐,规范砍伐,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林业。
森林火灾从广义上讲: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都称为森林火灾。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一旦发生,就会烧毁树木、烧毁林下植物资源、危害野生动物、引发水土流失、污染空气、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森林火灾的发生,会对诸多环节造成危害,不仅会对森林本身造成危害,还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森林火灾会波及到林业,造成林业人员的经济损失,严重者直接危及生命。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由于森林火灾而死亡的人数高达千人[4]。森林火灾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危害都是不可估量的,森林防火工作是中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事关森林资源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防止森林火灾,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要求,也是保护天然林的要求。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和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对维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兼顾了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还存在着部分问题,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解决,共同构建和谐发展的林业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