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云南 昆明 650000)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与此同时对环境有着诸多影响,如环境破坏、森林火灾等都是目前社会存在的问题。我国取得了重要经济领域成就,但是对于环境的破坏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森林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生态功能,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重要的森林物质防火,对于调节气候、水土保持、减灾防灾,净化空气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性作用。因此在我国深化改革阶段需要注重森林防火管理[1]。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可以打造更加丰富的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为区域性的水土保持提供更有力的环境,尤其是森林中的各类木本植物,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储水功能,对于抵御风沙、净化空气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特有的地理条件是背对蒙古以及西伯利亚,每年的春、秋两个季节都会由北向南产生大风天气,而直接带来的后果是缺少植被覆盖的地区会产生扬尘现象,这种天气形势已存在多年,对于我国很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改变现阶段的问题,应充分注重森林的保护作用,森林不仅对于防风固沙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同时还能促进大体系内的生态循环调节,降低扬尘风险,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地区由于植物覆盖面积较广,可以有效利用植物根茎抓住松散土壤,尤其在干旱地区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使用价值,与此同时还能促进周边产业的快速提升与发展,例如农业种植、畜牧业生长等都与良好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工作达到一定高度,才能提高行业自身竞争力[2]。
我国近些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在林业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性进展,同时森林也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但是与此同时现代工业的无序扩张也对森林防火造成了重要影响,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形势的发展却没能注重人们精神意识的提升,目前而言社会上缺少集体性的森林防火保护意识。我国长期以来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近些年来国家层面在经济领域中已经名列世界前茅,因此党和政府对于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发重视、强调绿色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是由于森林防火保护以及生态林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缺少相应的经验积累,所以生态林业等环节还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林业防火管理必须秉承科学谨慎的态度,并以动态的方式不断调整法律及行政法规。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林业管理存在着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这也是阻碍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障碍。目前很多地区的森林消防管理存在着一定的认识不足情况,尤其是管理人员仅仅对一些初级的森林防火管理常识有所了解,对于实际的安全情况却没能深入调查,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消防设施维护以及火情巡查,但是对于消防设备数量、维保程序以及消防管理工作包括的内容却含糊不清。对于自身负责的管理区域安全底数了解不足,使得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能只是按照模式化的工作程序进行,存在着走马观花、流于表面的问题。部分地区对于森林消防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尤其是历史遗留问题,未能痛下决心进行有效整改,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进行忽略[3]。
自改革开放以来,前期的森林种植发展过于粗犷,缺乏细致化的有效管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依法治国,因此森林消防安全管理方面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注重推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建立。以城镇为例要明确不同区域不同空间的消防安全职责,推动社会单位责任主体责任方案建立,并由单位层层签订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将森林消防工作细化到个人,做到有责可追、有责可查,充分激发社会单位的森林消防安全责任感,督促消防责任人履行自身的消防职责,做到政府与社会同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国地域面积广阔,不同的地区森林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森林消防安全管理并不能采用同一的模块进行框定,要注重个性化方案的制定,同时也要强调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过程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利用专项检查对各类消防隐患细节进行彻底清除[4]。另外,也要充分注重群众的监督力量,可以开通森林消防安全隐患举报平台,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对安全隐患进行举报,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拓宽消防管理的维度和深度,并积极探索社会单位的联防、联查、联控等网络化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森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效能,让森林消防安全管理不断进步[5]。
完善的管理体系框架是确保森林防火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以及基础,但是不同地区存在着地理差异性和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秉承科学谨慎的态度,对当地的森林进行实地勘察,建立符合自身未来发展趋势的管理体系及方案。与此同时还要站在高瞻远瞩的角度,将生态发展与森林防火管理进行有效融合,既要让森林防火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需要带动相关经济产业提升、实现良性循环,为森林防火管理以及生态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契机以及环境。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有关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规建立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以灵活的方式进行构建。首先,林业管理部门应对辖区内的森林防火进行案例整合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将违法行为进行备案录入,为后期的法律制定做好数据基础。其次,林业管理部门应基于现有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对区域性的森林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完善,提高管理效率。最后,建议定期聘请相关专家对森林防火管理进行整体方案分析,强调灵活性的法律构建模式,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有效整改,以此确保森林管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6]。
长效的森林防火管理以及林业发展必须依托于基层人员队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森林发展形式,因此要注重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议相关部门与各大高校进行联合,强调综合性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注重现代化技术在森林防火管理中的运用,例如无人机操控、远程视频监控以及数据整合等技术的使用,可以为广大高校学子提供广泛的实习平台,并与优秀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加快整体队伍壮大。另外,法律法规的建立也要充分注重人为因素的执行力,建议基层部门要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学习,针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收集并及时上报,为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材料支持,同时建议相关管理部门根据人员表现建立考核及奖惩制度,将绩效工资与防火考核结果进行挂钩,体现出学习培训的重要性[7]。
综上所述,随着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林业防火工作,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