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宁
(泾县林业局,安徽 泾县 242500)
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政府部门及相关人员对生态园林绿化高度重视。乡土树种因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特色性及观赏性,应在园林建设中大力建设,但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乡土树种在生态园林绿化中所占比例不高,影响了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开发乡土树种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成为园林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乡土树种作为本地土生土长的树种,生命力强,对当地的生长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由于长时间在自然环境下繁衍,所留下的树种都是受到大自然的洗礼,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及较高的成活率,相比于引进的外来树种更适应本地的生长。
通过与引进的外来树种进行比较,发现乡土树种成本更低、养护管理更加容易,可以最大化地保证园林建设的经济性。在生态园林建设中,为推动园林建设的发展,成本投入是必须考虑的。乡土树种因其属于本地品种,易于成活,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强,相应的栽培管理及运输成本也比较低,资金投入相对较小。而对于外来树种,因其是外地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未知,对后续的成活率没法保证,后期进行栽培管理时,相应地会付出更多费用。另外,外来树种苗木价格相比于乡土树种的苗木价格要高,也相应地加大了资金投入。二者相比,乡土树种更符合生态园林绿化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追求个性化,园林建设发展也面临着这个挑战,但原有的园林绿化由于外来树种的引进,并没有实现个性化,反而导致所有景观绿化都千篇一律。另外,不同的环境会生长出不同的树种,每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独有的特色,而独特的乡土树种不仅使绿化更具有特色,还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所以,选择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的绿化,也是向外来人员塑造地方文化特色,突出独特的人文情怀[1]。
乡土树种是经过时间的沉淀生长出来的,与当地的生长环境相适应,抗灾能力高。因此,在进行栽培后,可与环境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相比于引进的外来树种,防御能力更强,不需要过多管理,就可以健康生长。不仅减少了资金的投入,还便于生态园林的管理。
该树种喜光,深根性,萌芽力强,可作药物使用,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格,耐热耐寒,抗污染,但不耐移植,多长于石灰岩钙质土,与其它树种混交能形成良好的干形,是荒山瘠地造林的先锋树种。
属乔木,喜光树种,深根性,侧根发达,对光照、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土壤适应强,抗风、抗毒气、在向阳的缓坡或石灰岩石地生长良好,根皮、树叶可入药,有杀虫、解毒、利尿作用。
喜温暖湿润气候,深根性,抗风力强,耐干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涝,不耐寒,不耐移植及修剪,在湿润肥沃红黄土壤上生长良好,种子有隔年发芽的习性,木材坚硬,可制家具及装箱,树脂可做药,解毒止痛作用。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高温、耐寒,对水分有要求,忌连续阴雨,土壤以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石灰片岩风化而成的砾质壤土为宜,红壤、沙土不适宜山核桃生长,山核桃果实可做膳食,有较高食用价值。
阳性树种,喜光、喜钙,根系发达,适应性较强,喜生于石灰岩山地,耐寒耐旱,不耐水湿,对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种子可榨油,枝皮纤维可做书画宣纸原料,药用价值有祛风、除湿作用。
喜光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萌芽能力强。在深厚、湿润、肥沃、疏松的中性土中生长迅速,在轻盐碱土中也能正常生长,对土壤水分很敏感,不耐干旱,也不耐水湿,在积水低洼和地下水位过高(0.5米以下)的地方不能生长,有抗毒性,经济价值高,可医用。
香椿喜温、喜光、耐湿,抗寒能力随苗树龄的增加而提高,适宜生长于河边、宅院周围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一般以砂壤土为好,可消炎止血。
喜光,喜温暖环境,深根性,耐烟尘及有害气体,抗风能力强,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忌积水,不耐干旱和贫瘠,生长慢,木材纹理细,可做家具。
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能生于酸性土壤,石灰性土壤,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树形优美,可作庭园树。
喜光,喜温暖,畏严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性,抗风力强,萌芽力强,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和煤烟的抗性较强,种子出油率高,有经济价值。
当前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园林绿化的认知较落后,对于乡土树种在原林绿化中所占比例少,影响原林绿化发展的情况,相关人员应提高乡土树种研究工作的重视度。首先,对于乡土树种的研究方向应从资金投入、乡土树种的管理、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研究,政府以及相关林业部门可以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可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建立完整的技术规范标准,优化乡土树种培育、栽培、管理的一系列流程。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规划园林,减少错误栽培方法所带来的影响,推动园林生态化的建设。因此,首要任务是完善乡土树种的培育工作,针对树种资源要进行调查、研究,并站在观赏角度、经济价值角度进行规划。依据树种的生长习性、生长数量、范围、特性等进行研究,并根据发展前景设计出相应方案,培养相关技术人员以树种的选种、栽培、后续管理工作为导向进行深入研究。
在建设园林绿化中,苗木是园林绿化的基础,所以,为保证园林绿化的整体质量,必须完善乡土树种的培育体系。为此,针对苗木市场的管理,在管理中首要做的是进行引导,对乡土树种苗木培育的市场体系加强建设,保证苗木的质量,满足绿化的需求。相关工作者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改变传统的思维,减少外来名贵树种的栽培,对乡土树种苗木的培育工作加大力度,保证园林建设的长久经济效益。另外,政府可号召增设乡土树种苗木基地,从根本上解决乡土树种缺少的问题,已有的树种苗木基地,也要进行扩大规模,加大树种产量。为保证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在选择树种时,要选择生长强壮、抗灾性好的树种,保障园林绿化的质量。与此同时,在选择树种时,可尽量将树种的数量加大,以此促进市场需求,完善乡土树种的市场体系。
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乡土树种的保护工作是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苗木经营者为满足自身经济利益,快速展现园林绿化效果,随意进行砍伐、买卖,使乡土树种大大减少。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制定树种保护制度,做好乡土树种的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监督体系,对于破坏林木的人给予惩罚,并加大巡视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面对群众,要加强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及相关法律,提升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根本上解决乡土树种被破坏的问题,促进林业发展。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借助信息化技术及设备进行巡查,以此减少人力、物力[2]。
为保证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必须对乡土树种资源进行开发和规划。针对树种资源的开发必须根据树种资源的特性,从有效途径及经济价值方面进行挖掘、利用,为此必须保证设计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绿化施工单位紧密结合,共同挖掘资源。首要做的是将乡土树种代替经济成本高的外来树种,将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进行合理分配,最大化的保证园林绿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园林绿化必须高度重视,优良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不仅能改善城市景观环境,推动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还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