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虹
(新疆乌苏市畜牧兽医站,新疆 乌苏 833000)
现阶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基层养殖户中无法获得专业动物医疗室提供的帮助,仅能依靠自身养殖经验进行疾病诊治,对于这种情况则很容易导致误诊等严重问题发生,因此,基层畜牧兽医应不断探寻动物疾病的诊治方法,推动基层畜牧业的发展。
临床诊断作为动物疫病诊治工作的基本环节,其诊断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基层兽医在进行诊治工作时,应提前做好对养殖地周边环境因素和疫病动态的调查工作。因此,兽医应充分了解养殖地的周围环境因素、气候的变化规律,并调查出现疫病情况的动物是否接种过相应的疫苗,询问养殖地开展的疫病防护工作情况,以及养殖户是否直接接触过发生疫病的动物。在这之后,兽医应开展相关的信息采集工作,分析疫病发展的动态以及传播规律。除此之外,基层兽医还应调查周边是否发生过症状类似的疫情,了解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确疫病诊治的方向。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依靠专业资料,明确疫病种类型。
在初步掌握周围环境的动态以后,基层兽医应开始着手对养殖场的环境调查。深入养殖场进行检查,探查实际的养殖环境中是否有诱发疫病问题的潜在因素。具体要向养殖户了解的信息内容为以下几方面:畜牧养殖种类、规模、场地消毒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相关内容。兽医在了解完基本信息之后,应详细记录发生疫病的动物数量、疫病出现时间、动物进食情况等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若养殖户已经实施了一些治疗手段进行处理,兽医必须及时了解使用的药物种类,以及使用效果。
疾病临床检查顺序主要为先静后动、先群体后个体,具体检查内容为以下三点:①观察静态状况。在开展临床试验以前,应先站在远处观望动物的活动状态,之后在慢慢向动物的活动区域靠近,开展观察活动。要注意的是,在这期间不可以惊扰到动物,静态观察是一种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实施的方法。主要观察因素为:环境因素、发病数量,呼吸情况等。②动态检查。在患疫病动物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其体态变化,然后将其与正常状况下的行为作对比,进而发现疫病动物活动与正常活动之间的差异。③详细检查。在以上两种检查进行完毕以后,把可能患病的动物进行临床试验,详细检查其临床症状反应,通过测体温,核对呼吸数,闻气味,观察毛发,触摸有无膨胀硬块,有无充血,粗些点的分布,注意浅表淋巴结有无变化,检查眼口鼻有无分泌物及分泌物多少颜色性状等[1]。另外,还要观察动物的尿液、排便等功能是否正常。
将死亡时间小于8小时的动物进行解剖处理,依靠科学知识检查其病理。主要检查部位为心、肝、肺等器官,看其是否发生过囊肿、寄生虫等病变。另外,要与养殖地曾经发生过的疫病症状进行对比,检查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
在实际发生疫情的时候,为保障疫病治疗以及疫情控制的有效性,需要先按照之前临床诊断以及相应检查结果,找出出现病变的功能系统或者器官,确定疾病发生部位。对于特征明显的病变规律,将其作为主要疫病因素。
在对疫病进行初步判断的过程中,为避免给畜牧养殖造成更大的影响和损失,需要先判断疫病是否具备传染性,然后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控制或者治疗措施。因此需要先结合疾病的发生规模以及数量的先后变化规律,判断该种动物疾病是否具备传染性。若规模数量长期不变,就不具备传染性;若这两种因素的变化规律和时间长短成正比,那么该种动物疾病就具备较强的传染性。
对于疫病性质的检验是后续制定相应治疗措施和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确定好疫病是否具备传染性之后,需要判断出疫病属于病毒性还是细菌性。在此过程中需要参照现场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试验数据和周边的动物病史等因素,初步对疾病种类进行判断,为保障判断的可靠性,还需要采用抗菌药物进行验证。另外,通过查询专业资料的方式,了解病毒性、细菌性疫病的发病特征,进一步判断疫病的种类,并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诊治方式。
由于动物疾病的发病因素非常多,而且很多动物疫病在临床表现和症状上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确诊较为困难,很难做到精准辨别动物的疫病种类,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导致误判现象出现,因此,在进行现场检查和诊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临床诊断,在无法确定病因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解剖检测,同时基层兽医需严格记录整个诊疗过程的信息,把各种检测结果与最终的确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多种核查方法,将一些疑似病因排除,尽可能地避免误判现象出现,进而提高诊疗计划的使用效果。
由于动物疫病的诊断可能会出现误判,因此为保障治疗效果,需要严格按照治疗流程进行,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①试用药。根据疫病诊断结果,选择有效且足量药物,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实时追踪,从而对疫病诊断的正确性进行佐证。②效果反馈。若试用药的效果明显,则说明疫病诊断正确,可以进行下一步治疗。结合试用药的实际疗效,制定治疗计划,并根据实际效果反馈情况,合理调整药物用量,以便提供治疗效果;若试用药的效果不明显,则表示该药物对于疫病没有疗效,说明前面的推断存在误差,需立刻改善治疗方案,在无法进行准确判断的情况下可以向相关检验部门求助,获取更多的技术支持,以确保诊断准确。③疗后跟进。确定疫病获得有效控制之后,基层兽医还需定期回访养殖户。以便对其指导接下来的消毒工作,避免疫病二次暴发[2]。
尽管基层兽医的医疗条件无法达到专业检测机构的水平,但其作为基层畜牧业的主要医疗保障,应不断完善诊疗方法,开展科学诊疗工作,降低疫病发生率,进而推动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