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2021-12-06 16:06:02陈元福吴汝鑫李明
江西农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晚疫病田间管理种薯

陈元福,吴汝鑫,李明

(宣威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曲靖 655400)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产业中的种植量较大,是极为常见的粮食作物。然而,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许多病害问题,马铃薯晚疫病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重视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合理地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也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构建监测体系,实现有效掌控

想要确保能够将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地应用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过程中,重视构建监测体系是极其重要的,毕竟通过科学的监测体系能够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诱因、发病周期等予以有效地掌控,而且环境变化是引发马铃薯晚疫病的关键因素,所以,监测体系的作用自然得到体现。可以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合,获取实时的天气变化信息,便于随时掌控马铃薯种植环境的气候情况,若遭遇明显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马铃薯生长的前提下,对种植环境内的温度、湿度进行及时调整,避免马铃薯晚疫病滋生,实现从环境的角度予以防控。也可以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情况进行深入掌控,即通过各类技术设备能够对马铃薯的生长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收集相关数据,若这期间存在任何变化,便会实时传递异常数据,种植人员可以根据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确定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时间、发病程度等,实现及时掌控病害情况的同时,也能以这些数据信息作为基础采取对应措施的参考,确保防治措施的针对性[1]。

2 注重科学选种,做好必要措施

选择合适的种子是运用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的必要手段。通常情况下,合适的种子不仅具备良好的长势,也能够具备较好的抗病毒能力,尤其是对马铃薯晚疫病这类常见的病害,能够具备优秀的抵抗能力,毕竟只有马铃薯种子自身具备较好的抵抗晚疫病的能力,才能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良好的基础,比如延薯4号、花园525等,因为这些种薯都经过脱毒处理,而且在经过冬藏、出窖等环节时,都会将其中存在病毒的种薯及时剔除,能够以健康、无毒的状态用于种植,否则,一旦含有病毒的种薯未被清除,种植后,病毒便会进入土壤中,也会随之生长而存在于每个阶段,对其生长过程产生严重的影响。选择好种子后,还需要注重进行预处理,才能用于保存并保持良好的状态,例如,为了确保种薯得到合理的贮藏,在切除病菌处时,需要提前将切割刀片用75%酒精溶液进行消毒,还需要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对种薯进行浸泡消毒,时长约10~15分钟。

3 重视田间管理,降低发病几率

田间管理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主要从种植、施肥等来考虑。其中种植方面是在拥有良好种薯的前提下,选择土壤成分良好,有利于马铃薯生长的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地,这样才能够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支撑,而且为了降低环境因素成为发生马铃薯晚疫病情况的助力概率,还应当做好整地、排水工作,确保能够将土壤间存在的杂草等清除干净,避免滋生细菌。施肥方面主要是提高对基肥的重视,要对不同基肥的用量予以有效地控制,避免为晚疫病的滋生创造条件,可以加大磷、钾肥的施用比重,但是氮肥必须控制在标准用量内,否则将会起到助长病害的作用。至于马铃薯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也要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工作,比如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时,病菌孢子囊容易在滋生后坠落,逐渐进入土壤中并附着于种薯表面,从而引发晚疫病,所以,在该阶段需要积极开展培土工作。如果是马铃薯晚疫病严重期,必须及时将因病枯死的块茎、叶片以及种秧分割提出,防止疾病蔓延。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提升田间管理的效果,也可以通过轮茬的方式来交替种植,既能合理运用土地资源,也能显著提高马铃薯抵抗晚疫病的能力。

4 运用化学手段,确保有效预防

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控技术还能够在病害发生阶段予以体现,主要是利用化学手段来予以解决,毕竟晚疫病发生后需要及时处置才行,只有化学手段能够达到该方面要求,例如,通过利用微生物制剂枯草芽孢杆菌便可以在预防马铃薯晚疫病时予以适用,通过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良好的活性剂,能够具备高效的抗病毒能力,可以在防治阶段给予马铃薯有效的保护,减低晚疫病发生的概率。也可以通过运用化学药剂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防止病毒蔓延,然而,不同的化学药剂在药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用比例上必须予以有效的调整,或者在整体用量方面必须做出控制,否则,不仅无法达到防治和控制晚疫病的作用,还会对马铃薯造成二次伤害,例如,嘧菌酯悬浮液500~800倍液比例应当为25%,精灵霜甲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比例应当为68%,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使用量为20 g/亩。另一方面,由于马铃薯晚疫病能够在使用化学药剂时产生耐药性,需要在运用多种化学药剂时,采取交替施用的方式。同时,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间隔等都存在差异,比如,通常晚疫病的滋生温度在18℃~22℃,湿度则大于90%,在这种情况下,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应在5次以内,间隔时间不小于5天[2]。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马铃薯晚疫病会给马铃薯种植过程带来影响,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产量,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高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关注度显得尤为重要。还应当将构建监测体系、注重科学选种、重视田间管理、运用化学手段与实际相结合,显著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同时,也能降低对土地产生的伤害。

猜你喜欢
晚疫病田间管理种薯
无花果田间管理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18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28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2:52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蔬菜(2016年8期)2016-10-10 06:49:06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中国马铃薯(2015年3期)2015-12-19 08: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