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
常熟市碧溪街道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立于2011 年,是以常熟市横塘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由常熟市滨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新规划、改造扩建而成。园区北依长江,西接白茆塘,东临太仓,总占地面积381.6 hm2。为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十多年来,园区克服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机人才匮乏等困难,以“统一规划、规模经营、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发展思路,投资近2 亿元,改善基础设施,引进机械化装备,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智能产业,全力打造基础设施现代化、生产手段科技化、管理模式规范化、生产产品绿色化、生产方式生态化的示范园区,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园区现有特色蔬菜品种60 多个,蔬菜年产量8 000 多吨,年产值2 000 多万元。蔬菜生产机械化推进措施与成效如下:
1)统一规划建设。园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投资建成9 座变频恒压泵站,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修建沥青道路12.5 km、沟渠10 km,建成“田成方、路相连、渠相同、地平整、涝能排、旱能灌”的宜机化基础设施。
2)扩大设施规模。10 年间,共建设连栋大棚4 万 m2、832 钢架大棚 10 hm2、冷链配送中心 900 m2、管理中心1 600 m2、农机库2 000 m2。在连栋大棚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机操作使用的空间布局要求,同时兼顾智能化、自动化的功能配备。
3)引进机械化装备。配备各类蔬菜生产机械80 多台(套),机械设备种类涵盖蔬菜生产的育苗、撒肥、耕整地、起垄、覆膜、移栽、播种、植保、收获、农业废弃物回收、净菜加工、贮藏等环节。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减轻了基地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有效解决了当前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园区基地上雇佣的临时工作人员由10 年前的200 多人减少至现在的90 人,用工量大幅下降。
园区借助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和常熟市农业农村局的科技力量,制定了50 多个品种蔬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借助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常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科技力量,逐步建立健全配套的机械化生产操作规程;依托项目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蔬菜生产机械装备,经过试验、比较,筛选适用机具,不断提高园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大宗蔬菜商品(菠菜、甘蓝、青菜、西兰花等)生产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为目标,逐步推进自动化智能化;对特色蔬菜生产,着力实现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园区建立了一支高效稳定的农机人才队伍,每年都会组织农机手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积极参加省市级的各类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引入新机型时,还会组织农机企业对农机手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更新机手知识结构。
近年来,园区不断加强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涉农科研院所以及农机推广部门的合作,积极引进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蔬菜自动化包装机、农机库远程监控设备、科技超市远程管理系统、自动卷帘机、温湿度感应器、自动化喷灌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臭氧发生器等生产设备,以及大棚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自动化监测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使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机械化和智能化的田间管理,使基地上的农药使用量减少了40%,化肥使用量减少了10%,提高了农资的利用率,有效保证了基地产品的安全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在土地深松深翻、高效植保、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环节,实施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有效地提升了耕地质量,保证了蔬菜稳产增产;同时,改善了种植环境,使园区的农业生产向高质量、可循环、绿色发展迈进,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
园区广泛开展产学研活动,与中国蔬菜协会、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常熟市农机推广站等单位合作,不断引进先进的农机装备和农机技术,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建设成为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常熟专家服务站、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蔬菜智能化精细生产技术与装备研发常熟示范基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基地、蔬菜科技集成创新(常熟)示范区、江苏省优秀科普惠农服务站、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核心示范基地、江苏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基地、省出口蔬菜示范基地、省蔬菜全产业链示范园区、省绿色防控示范区、苏州市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苏州市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常熟市碧溪街道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机械化自动化建设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出的一大步,是农业转型和寻找经济增长的一次大胆尝试,是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典型。园区将以推进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以补短板、促集成、提质量为重点,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