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鸿伟
(古田县水产技术站,福建 古田 352200)
香鱼,俗称油香鱼、鲇,系名贵小型淡水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尤以其脊背含有香腺发出特殊香味而闻名于世,但香鱼娇贵,人工养殖易发病,尤其易患弧菌病。弧菌虽对一般消毒剂和抗菌素较为敏感,但弧菌属典型条件致病菌,一旦养殖水环境恶化或鱼体抗病力下降,极易复发。传统采用单纯的药物防治,但治标不治本,在每年5—9月的发病高峰期,最高病死率可达50%以上。因此,香鱼弧菌病是人工养殖中危害较大的多发性细菌病,发病快、病死率高,且对幼鱼危害尤甚。2020年,笔者作为宁德市级科技特派员,针对大屿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香鱼养殖场的香鱼弧菌病防治难题,指导该场采取改善养殖水环境,保持良好水质,投喂高蛋白优质全价配合饲料,科学饲养管理,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等生态综合防控措施,大大降低了弧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就香鱼弧菌病的流行情况、主要症状和综合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香鱼弧菌病一般流行于每年的4—10月以及5—9月、水温15~25℃时是发病高峰期。
患鱼体表溃疡是本病的典型症状。发病初期,体表多呈斑块状褪色,病鱼食欲下降,上浮水面,离群缓游;继而鳍基部、躯干等发红或点状出血;严重时,病灶组织浸润呈出血性溃疡,有的鳞片脱落,鳍条、鳍膜腐烂缺失,有的眼球突出、眼眶出血,有的肛门红肿,腹部膨胀,有腹水;剖检肝、肾、脾、肠有发炎出血症状。
人工投饲喂养,池底常有剩饵残渣、鱼体粪便等有机物沉积腐败,不但造成养殖水体的恶化,而且极易导致弧菌的大量滋生传播。因此,改善养殖水环境,保持良好水质,是遏制弧菌滋生繁殖的最有效方法。
3.1.1 及时清污 香鱼喜刮食池底着生的苔藓和藻类,及时清除沉积于苔藓、藻类中的有机污物,是预防弧菌病的关键。养殖前期的两个月,每天傍晚清污1次;后期每日早、晚各1次,清污须在投饲后的1~2 h时段进行。清污时先拔掉出水管处的控水管闸,同时用长柄毛刷沿池周边依序将沉积在池底的剩饵残渣、鱼粪便等污物洗刷推送至池中心排水口,由排水管排出。
3.1.2 坚持长流水养殖 长流水,一可确保养殖水体高溶氧、低氨氮;二可迎合香鱼喜流水的生活习性。其流量、流速,要满足每天换水量为养殖总水体2倍以上的需求。
3.1.3 定时泼洒微生态制剂 水产养殖业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复合EM菌和蛭弧菌等。其中,乳酸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搭配泼洒效果最好。乳酸菌一能分解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二能将水体中不易降解的悬浮颗粒、有机碎屑絮凝、沉淀,起净水洁水作用;三能产生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细菌素,抑制水体中的有害病菌。而枯草芽孢杆菌则能分解水体中的氨氮和其他大分子有机物,将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可利用的硝酸盐,并能很快在水体中形成优势种群,有效抑制其他有害藻类和致病菌。这两种微生态制剂搭配使用,可以优势互补,功效倍增。当养殖水体水温上升至25℃以上、pH值7.0~8.0时,每月泼洒2次,第1天泼洒枯草芽孢杆菌,第2天使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每次用量0.4~1.5 mg/L,乳酸菌每次用量0.75~3.0 mg/L;泼洒时应选择晴天上午,直接兑水泼洒。微生态制剂进入水体会增加耗氧,为预防养殖水体缺氧,在泼药的同时要开启增氧机。另外,所有的消毒剂和抗菌素都会影响微生态制剂的效果,若近期养殖水体泼洒过消毒剂或抗菌素,前后3 d内均不宜使用微生态制剂。
3.2.1 饲料种类与规格 养成阶段,香鱼食性逐渐由鱼种阶段的动物食性转为植物食性兼杂食性。为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应投喂香鱼专用人工配合高蛋白优质全价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要达到46%~48%,粗脂肪含量3%~10%,粗纤维含量1%~4%,粗灰分15%~19%,同时还应适量添加微生态制剂、Vc或鱼用多维。体长4.3~9 cm的幼鱼,投喂粉料、碎料;体长9 cm以上时,前期投喂中苗料(粒径0.9~1.5 mm),中后期投喂成鱼料(粒径1.6~2.5 mm)。
3.2.2 日投喂量与日投喂次数 根据古田松洋当地气候条件,香鱼养殖期一般是在水温上升至15℃后(水温低于15℃时购调鱼苗易感染水霉而发病)。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具体视育苗场的育苗情况而定)购进3 000~3 500尾/kg规格的“黑苗”(鳞片长齐的稚鱼俗称“黑苗”,鳞片未长齐的仔鱼俗称“白苗”),先行集中暂养,待规格达到300~400尾/kg时(一般养至4月上旬),按160尾/m2密度进行分塘疏养,饲养至8月份后即可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大个体分批捕捞销售(一般每隔10 d捕捞1次),而小个体则留塘续养,直至10月份全部结束。由于香鱼的摄食、消化和吸收均与水温息息相关,故不同月份和季节的日投喂量和日投喂次数亦有所不同。
12月至次年4月:为小苗暂养期,水温较低,以少量多餐为原则,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6%~8%,日投喂粉料(前期)、碎料(后期)4次,07:00,12:00,17:00,22:00各1次。
4—6月:分塘疏养,此时水温回升,日投喂量4%~5%,日投喂中苗料3次,07:00,12:00,17:00各1次。
7—8月:正值盛夏高温,宜减餐减量,日投喂量2%~3%,日投喂成鱼料2次,6:00,18:00各1次。
9—10月:入秋天气凉爽,水温转凉,日投喂量3%~4%,日投喂成鱼料3次,即07:00,12:00,17:00各1次。
3.2.3 注意事项 香鱼性贪吃,投饲过量常会发生过度饱食而撑破肠腹致死事故。要坚持“四定”“少量多餐”“递增递减”原则。另外,日投饲量还须依天气、水温、鱼体活动等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灵活掌握,一般每餐投喂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八成饱为度。
3.3.1 环境因子的调控 水温:香鱼为亚冷水性、一年生鱼类,既怕冷又惧热。当水温高于30℃时会因酷热而死,当水温低于12℃时,则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其最适生长水温为22~24℃。水温低于22℃时,应提高池塘水位进行蓄水保温,当水温高于24℃时,应采取遮阳、夜间进水等方式进行降温处理。
酸碱度:香鱼养殖用水pH值允许范围6.0~8.5,最适范围6.5~7.8,偏酸时可泼洒生石灰进行调节。
溶解氧:香鱼需高氧,养殖水体ρ(溶解氧)≥5 mg/L。养殖期间可采用水车式增氧机打水增氧或由罗茨鼓风机通过分布在池底的纳米散气盘进行喷气增氧。前期,根据水体溶解氧情况,行定时、间断开机;高温季节和养成后期,应全天开机连续增氧。
氨氮: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含量控制在0.2 mg/L以下即可。当氨氮超标时,一可泼洒活性硅藻土、沸石等吸附剂进行物理吸附处理,二可使用有机酸等络合型化合物进行络合化学反应消除之,三可泼洒硝化菌、枯草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利用微生态制剂进行生物降解。
3.3.2 坚持早晚巡塘 巡塘时,除观察天气、水温、水质变化、香鱼摄食和活动状态等情况外,还应关注低氧、停电、停水等意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3 及时筛选分养 由于鱼苗先天个体差异和投饲、摄食不匀等后天因素,在饲养一段时间后,同池的香鱼会出现个体生长分化。为避免小个体因抢食能力弱而成为生长不良的“鱼丁”,一般每隔30 d进行1次带水过筛分养,以利于同池整体同步生长,确保出塘规格大小均匀整齐。
弧菌病属细菌性疾病,外消杀菌加内服抗菌药物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传统的外消杀菌药物有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优氯净等含氯制剂和高锰酸钾。但含氯制剂和高锰酸钾刺激性较大,且具有毒副作用。氯霉素是传统常用的内服药物,但其为原农业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规定的21种禁用药物之一。外泼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内服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并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保肝健脾散(中草药)进行投喂防治,能收到明显效果。
聚维酮碘:属碘制剂,是环保安全、刺激性小的广谱消毒剂,能消灭大部分细菌、真菌和病毒。常用量0.1~0.3 mL/m3,加水稀释全池泼洒。
二氧化氯:为高效安全的氧化型消毒剂。氧化力强,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对水产动物的多种病原菌、病毒均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常用量0.1~0.3 g/m3,加水稀释及时全池泼洒。
氟苯尼考:为国家允许使用的动物专用抗菌药,对敏感细菌所致的鱼类细菌性疾病疗效显著。是氯霉素最新替代产品,无副作用,对环境无公害。用法:鱼体质量每千克用量10~15 mg,每日拌饵投喂1次,连服3~5 d。
甲砜霉素:属酰胺醇类抑菌剂,为国家允许使用的广谱抗微生物药物,抗菌活性为氯霉素的6倍。用法:饲料每千克用量0.1 g,每日拌饵投喂1次,连服3~5 d。
大蒜素:为天然植物药,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都有抑制、杀灭作用。同时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药理活性。用法:饲料每千克用量1~2 g,拌饵投喂。
保肝健脾散:为纯中药制剂,具有保肝解毒、提高机体抗病力等功效。用法:按药品使用说明书介绍的用量,拌饵投喂。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在防治香鱼弧菌病中,采用改善养殖水环境、投喂高蛋白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和科学饲养管理等生态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可行,有成效。所筛选的两组药方(内服氟苯尼考+外泼聚维酮碘+饲料添加大蒜素和保肝健脾散投喂;内服甲砜霉素+外泼二氧化氯+饲料添加大蒜素和保肝健脾散投喂)均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属国家允许使用的国标渔用兽药,使用安全,疗效显著,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