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旭东
(甘肃省康乐县水务局,甘肃 康乐 731500)
地下水资源水量足、水质好,是人类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人们广泛利用。现阶段,我国的水资源问题较为严重,虽然南水北调工程已解决了部分极度缺水地区的用水问题,但由于水质、水量达不到饮用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水资源较为匮乏。同时,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了一系列生态问题,部分水资源也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得水资源供需与生态保护的冲突愈发明显。因此,要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很多地区不注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均匀开采,无节制的开采地下水资源满足人们的日常用水,导致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进而引发了水质下降、水量减少、水环境污染等问题[1]。此外,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工业、农业、建筑业等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城市周边仅存的地下水资源也被不断地开发利用,在没有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过度消耗,从而引发一系列不利于生态平衡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地下水保护和管理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地下水保护和治理基本以省市行政区划分管理,实行逐层分级管理制度[2],很难实现对整条流域的综合治理。上游区域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水质污染会直接影响下游区域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涉及到不同行政区域时难以采取统一有效的保护和治理方案。
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模式主要有分散型和自主型,各区域行政部门和水资源开发管理部门很难达成共识,致使地下水开采工作存在较多问题。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部分地区的水利部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地下水资源的实际情况缺乏实地考察和系统分析,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盲目、不合理,易造成水资源枯竭、水质大面积污染等问题。此外,地下水资源开采成本较低,地表水开采成本较高,导致地下水资源被无节制的滥用,尤其是农业灌溉和工业机械化用水。因此,在缺少健全的政策支持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无法实现合理化、节能化[3]。
我国在地下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方面的研究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存在科研经费不足、人才紧缺等问题。部分地区对地下水污染及防治的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由于地下水的开采难度较低,相对于地表水及区域外调水水价较低,企业使用地下水在节约成本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大部分企业优先选择使用地下水资源。
保护地下水要与保护地表水相结合,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同时,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力争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综合开发。
通过全面评估和实地调查分析,全面、系统掌握区域内地下水的分布及组成,结合当地实际用水需求,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进行系统规划,确保符合开采条件[4]。利用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换和协调关系,采水的同时更要护水,防止因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而导致土地干旱、水土污染等生态问题,实现科学用水、治水。
相对于地表水,地下水更容易被污染。地下水地理位置隐蔽,分布情况复杂,流动性较大,治理难度大,治理所需成本高,且部分污染严重的流域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治理。因此,在开采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建立地下水防护带,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和水质条件,对防护带进行科学且全面的划分,做好污染水源的有效隔离,从而对整个流域的地下水资源进行生态防护。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现代化技术被应用于地下水资源开采与防护,如卫星技术、模拟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这些技术手段利用尖端的高科技仪器设备参与地下水资源勘探工作,将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信息和地理信息整合到计算机系统平台,实现各区域地下水资源信息的云共享。同时,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既能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能对水质、水位进行监测[5]。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较严重,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环境污染、改善水环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