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蔬菜鸭儿芹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2021-12-06 12:49:00
广东蚕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工植株种子

孙 琴

野生蔬菜鸭儿芹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孙琴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怀化418000)

鸭儿芹属于野生蔬菜之一,最早产于北美温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文章从种植地选择、育苗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出发,介绍了野生鸭儿芹的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为鸭儿芹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野生鸭儿芹;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鸭儿芹又称三叶芹、鸭脚板、鹅掌菜及散血草等,为伞形科鸭儿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山林之间或者路边的灌木丛中。鸭儿芹所含营养物质丰富且味道鲜美,不仅具有芹菜和芫荽的香味,还具有保健功效,对感冒、咳嗽、肺炎、尿道感染等疗效较好。由于药食营养丰富、保健价值较高、质地柔嫩,野生鸭儿芹的叶片通常作为蔬菜进行炒食,或拌成凉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野生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野生鸭儿芹在雪峰山地区分布广泛,但因其不耐高温和光照,加之种子具有深度休眠周期,人工栽培发展进程缓慢。目前市场上的鸭儿芹多数以野生采摘为主,市场供应量少,供应季节短,且对生态破坏性较大。因此,文章从种植地选择、育苗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出发,探讨野生鸭儿芹的人工栽培技术,旨在保证鸭儿芹生长质量、产量和野生味道的同时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收益。

1 鸭儿芹的特征与营养价值

1.1 鸭儿芹的特征

野生鸭儿芹全株高30 cm~90 cm,具有独特的芳香,全株无毛,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野生鸭儿芹主根较短,侧根细长成簇。茎直立且有分枝,略带紫色。茎生叶和基生叶三出,叶片呈三角形,宽2 cm~3 cm,叶柄较长,叶片基部呈鞘状抱茎,中央小叶呈菱状倒卵形,两侧小叶呈斜卵形,小叶无柄,呈披针形,叶片边缘具不整齐的锐尖重锯齿。7月—8月抽生花梗长50 cm~60 cm,为伞形花序圆锥状,小伞梗少数,不等长,白花,花瓣呈披针形。花期一般在4月—5月,果期在6月—11月份。双悬果,呈狭长的长椭圆形,9月—10月果实由绿色变成黄褐色时可收获。种子为黄褐色,呈长纺锤形,表面有纵沟,千粒重为2.25 g~2.50 g。

野生鸭儿芹在潮湿冷凉的环境下生长较好,不耐高温和干燥、忌强光,在高温干燥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受抑,茎叶容易老化。野生鸭儿芹耐寒性较强,能忍受-5 ℃~-3 ℃下的低温环境,在10 ℃~25 ℃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最适,当生长温度超过25 ℃时,植物生长速度变缓,当生长温度超过30 ℃时,植株叶片开始发黄[1]。

1.2 鸭儿芹的营养价值

鸭儿芹叶片内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素、维生素C、糖等营养物质,以及钙、钾、铁、锌、镁、磷等矿质元素,营养含量丰富,可作为纯天然绿色功能性食品进行开发,开发利用价值高。

2 鸭儿芹的定植

2.1 鸭儿芹定植地选择

野生鸭儿芹喜阴凉、耐寒性强,常生长在山沟旁或林下阴湿处,在高温干燥环境中生长受抑且地上部分容易老化,从而影响鸭儿芹的食用口感和产品品质。因此,在选择种植地时,要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多孔、保墒保肥性能好、pH值呈弱酸性的土壤进行种植。种植地周围需有充足的水源,且交通便利。

在定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耕,翻耕深度保持在20 cm~30 cm,清除田间杂草、残根、病株。施足基肥是鸭儿芹高产的关键,翻耕后,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 000 kg~2 500 kg。鸭儿芹生长过程中对氮肥需求量大,氮肥对增加鸭儿芹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将厢面整平后,再进行开厢,避免下雨天积水,厢宽1.3 m,厢长依据种植地块决定,厢面横向开定植沟,宽12 cm~15 cm,深15 cm~20 cm,定植沟之间的沟距15 cm~20 cm,两厢之间的厢距控制在30cm~35 cm。

2.2 定植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20 d可对种子进行处理。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晒种,一般晒4 h~5 h为宜,再用温水浸种24 h,待其沥干后再用1 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 min,然后将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冰箱冷藏室冷藏18 d~20 d,冷藏期间可每隔5 d~7 d对种子进行一次清洗。由于野生鸭儿芹种子具有深度休眠周期,休眠时间长,将浸种消毒后的种子进行冷藏处理可有效打破种子的休眠期。

2.3 鸭儿芹的播种与定植

湖南省鸭儿芹种植过程中,通常采用分期播种法,春播可于3月中旬进行,秋播一般在9月初进行。播种采取条播的方式,条距4 cm~5 cm,每平方亩用种子量10 g,待苗床浇透水后,将种子与少量湿润细沙拌匀,均匀洒至条沟,播后盖细土,以盖住种子为宜,不可太厚,以免影响种子出苗。因春播时气温不高,为确保种子顺利出苗,播后可拱小棚或盖稻草,以保持床温,促进鸭儿芹出苗[2]。

播种后10 d左右可以出苗,出苗后要及时掀开拱棚或移去稻草。鸭儿芹培育期间,白天温度需要控制在15 ℃~23 ℃,夜间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0 ℃~12 ℃,培育期间苗床温度不能低于6 ℃。定植前每隔5 d可浇一次水,当苗高8cm~10 cm左右,长至3~4片叶时,即可定植。为确保幼苗移栽后能迅速适应露地栽培环境,定植前8 d~10 d开始进行炼苗。苗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猝倒病等,需注意防治。在4月初至5月初,可在野外挖取生长健壮的野生鸭儿芹苗株进行定植,挖取幼苗时最好带土连根挖起,以提高鸭儿芹的成活率。

春季定植应选择在晴天的傍晚或者阴天进行,这样有利于移栽后缓苗。对于分株繁殖的苗株,在定植前应将苗株基部5 cm以上的枝叶进行剪除,每穴植入3 株,定植密度为18 000~20 000 株每亩,定植后要及时浇水。

3 鸭儿芹的植后管理

3.1 中耕除草管理

待野生鸭儿芹定植后,应定期进行巡田,查看植株的存活情况,并及时进行补苗。待苗成活后,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进行中耕除草,将田间的杂草、病株及时去除,在封行前进行1~2次,靠近幼苗的杂草可以用手拔除,注意不要拔出幼苗。在定植缓苗后,可在鸭儿芹的行间中耕松土1~2次,中耕深度不宜过深,以免伤到鸭儿芹的根系。

3.2 土壤肥水管理

在开展田间管理工作时,需要及时进行追肥,无论使用何种方式促进苗芽生长,都需在定植之后完成根系追肥,从而保证苗芽的成活率。幼苗成活至封垄前可以追施尿素8 kg/亩~10 kg/亩2次,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发育。为提高鸭儿芹的产量,每一次采收都可施入少量追肥,追肥以稀释的猪尿粪为佳[3]。

鸭儿芹喜欢潮湿的环境,不耐高温和干旱,因此,在干旱天气应做好田间灌溉工作,在高温天气可每天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阴天可不浇水,下雨天气则应确保田间排水通畅。为保持土壤湿润,预防出现杂草滋生等现象,在封行前中耕后,可在鸭儿芹行间铺盖茅草或者稻草。

3.3 植株遮阴管理

高温、强光容易导致鸭儿芹基部叶片黄化、枝叶老化,阴凉环境有利于鸭儿芹保持良好品质。因此,在夏天高温天气,为降低局部光照程度,可通过拉遮阳网为鸭儿芹进行遮阴处理,也可在田间插入树枝进行遮阴。及时拔除鸭儿芹基部黄化的叶片及老化的枝叶,可有效减少植株养分的消耗。在植株生长中期,可将行间早期已经抽薹的植株拔除,减少土壤肥力消耗。

4 鸭儿芹的病虫害防治与采收

4.1 鸭儿芹的病虫害防治

在鸭儿芹种植过程中主要出现的病害有细菌斑点病、枯萎病、病毒病,出现的主要虫害为蚜虫、蓟马。对于野生鸭儿芹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病害防治方面,黄瓜的花叶病毒可引起鸭儿芹的病毒病,合理轮作、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及时去除基部的黄化叶、病叶、枯叶,防治蚜虫传毒,能有效地防治鸭儿芹的病毒病。对于细菌斑点病的防治,可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间隔5 d~7 d 1次,连续用药2~3次为宜。

虫害防治方面,蚜虫是其主要虫害来源。防治可选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液进行喷雾防治。用5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倍液、20%噻虫嗪悬浮剂5 000倍液防治蓟马效果较好,喷药间隔5~7 d 1次,收获前15 d应停止用药。

4.2 鸭儿芹的采收

采收过早会影响鸭儿芹的产量,采后过晚会影响鸭儿芹的品质。鸭儿芹的采收可以分批采收,也可以掘根一次性采收。

分批采收:当鸭儿芹长到30 cm以上时,可以进行采收。采收时,以割荐采收方式为主,用镰刀在鸭儿芹基部2 cm~3 cm处进行平割,需要注意留出植物生长点,避免影响鸭儿芹下一轮的生长。采收后去除黄叶和老叶,根据不同等级进行扎捆销售,一个月后可再进行第二轮采收,每亩产量可达3 000 kg左右。在每年采收结束后,可在行间开浅沟施入复合肥或者腐熟的有机肥,施后盖土,培肥地力。

一次性采收:当植株长至30 cm时,掘根进行采收。将采收回来的鸭儿芹清洗干净再上市销售,保持植株根系完整,可延长其保鲜期。

5 结语

野生鸭儿芹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且其营养价值也较为丰富,是一道爽口、风味独特的菜肴,在市场上广受欢迎。野生鸭儿芹因未经过长期的驯化,仍具有喜湿、喜阴、喜凉的生长习性,对强光和高温环境耐受能力差,抗病性弱,不耐重茬,人工栽培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进一步对野生鸭儿芹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生态栽培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早日实现鸭儿芹的规模化栽培和推广。

[1]霍蓓,李刚凤,高健强,等.梵净山荠菜、鸭儿芹营养成分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25(14):139-141.

[2]汪舍古,叶建军.鸭儿芹的人工野化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9,25(2):71.

[3]甘宏信,项小敏.衢州地区野生鸭儿芹秋季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4(4):22-23.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2.30

S647

A

2095-1205(2021)12-83-02

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雪峰山区域野生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18C1659)

孙琴(1989- ),女,湖南益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

猜你喜欢
人工植株种子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军事文摘(2022年8期)2022-11-03 14:22:01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哈哈画报(2021年11期)2021-02-28 07:28:45
桃种子
幸运的小种子
幼儿园(2018年15期)2018-10-15 19:40:36
可怜的种子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