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洋 李春雨 王学恩 祁晓超 薛 可
肉羊春季综合养殖管理技术
何洋李春雨王学恩祁晓超薛可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123000)
肉羊疾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饲养环境及条件、饲料质量、饮水质量、饲养员技术条件、养殖场的位置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羊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文章以标准化养殖技术为核心,分析了肉羊养殖的健康管理需求,探讨了肉羊春季养殖管理技术及综合防治策略,旨在为肉羊养殖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肉羊;防治技术;春季养殖管理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而畜牧业在我国农业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一些省份,牛羊养殖甚至一度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特别是羊养殖在农村养殖中极为常见。传统的羊养殖以家庭为单位,养殖数量相对较少,养殖环境相对简单,饲养技术存在不规范的问题。随着养羊业的发展,我国新时期养羊业也逐渐在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一方面农村羊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总体而言,羊养殖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同时,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羊肉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不断地促进着肉羊养殖业的发展。肉羊标准化养殖已成为现代羊养殖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研究肉羊疾病防治和春季养殖管理技术对促进我国肉羊传统养殖向标准化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肉羊标准化养殖指养殖管理过程中实现肉羊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肉羊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是为了科学地实施饲养管理,更加高质高效地预防肉羊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肉羊养殖的综合效益,实现肉羊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良种选择,保证肉羊品种的优良性,以及品种来源的可追溯性、检疫合格性。通过标准化养殖生产环境的建设,提高养殖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利用可控化基础设施,根据气候环境变化、疫情防疫需求等控制羊舍温度、空气流通性、微生物菌分布数量等,为羊提供健康的养殖环境。通过肉羊规范化饲养管理,以及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兽医技术人员,或及时在肉羊身体状况出现异常时请兽医诊断医治,来更好地阻止疫病的传播扩散,实施疫病的动态化管理。通过体系完善的防疫制度化建设,来确保疫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规范的综合防疫措施,并加强隔离管理,对病死肉羊做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疫情扩散。通过粪污无害化处理,确保肉羊粪污排放达标,防止粪污污染造成疫病的传播扩散。此外,还可以通过粪污回收利用,提高对肉羊粪污资源的利用率,如利用粪污种植牧草。开展绿色生态的循环养殖模式,可极大地提升肉羊养殖的健康性,预防疫病的传播及流行[1]。
优质健康的种公羊和母羊是确保羊繁育品质和健康性的基础。种公羊的健康性直接影响着后代的生长发育能力和基础抗病能力。培育强壮的种公羊进行配种,能够保证后代拥有健康的基因。优质健康的母羊则是防疫的基础。在母羊妊娠前加强营养和必要的免疫接种,能提高母羊妊娠期间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预防疫病感染。初生羔羊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抵抗力较差,春季感染疫病的概率较高。在妊娠期间按照规定接种免疫疫苗,也可以预防一些垂直感染疫病通过母羊传染给初生羔羊。
为肉羊养殖创建良好的饲养环境是健康管理的必然需求。养殖场的建设应远离畜禽屠宰加工厂、居民生活区、交通干线等区域,之间的距离要大于500 m。春季放牧也应该远离可能存在环境污染或危险的区域,防止交叉感染。此外,春季放牧还应避开地势低洼积水区,以免污水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造成肉羊感染疫病。在羊场羊舍内,则应配备良好的排水通风设施,保证良好的采光条件,有宽阔的适合运动的运动场。羊场内还应有界限清晰的场区划分,将生活区、肉羊生产区、粪污区分开设置,生活区、草料贮存场、羊舍、粪污堆积处理区应按照顺风向顺序排列,保证肉羊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养殖环境[2]。
肉羊养殖中疫病的传播扩散与环境卫生、病死羊的处理是否达到环保要求有紧密的联系。肉羊健康管理需要加强养殖场对垃圾、粪污的科学管理。垃圾及粪污等需要分类集中堆放,且位置位于下风向。羊场的整体环境卫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标准化养殖场还应配备焚尸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羊无害化处理设施。对病死羊的焚烧、深埋处理等,都应该有完整详细的记录。非规模化养殖场出现病死羊需要处理时,在缺少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情况下,应报防疫部门统一处理。病死羊处理必须达到国家环保要求,特别是在疫病流行区,更应该重视对病死羊的处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地方性流行趋势,防止疫病扩散。
2.4.1 适度的规模
适度的养殖规模是确保肉羊健康养殖的前提条件。养殖规模应与养殖场的面积、基础设施投入、饲养条件、种公羊及母羊的比例、生产技术等相适应,才能为羊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并需要有与之匹配的疫病综合防治能力来保证肉羊生产各个环节的健康性。一般专业大户标准化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建议控制在500只~1 000只。对羊的引进、繁育、饲养管理及疾病情况等,均应该做好记录。为每只羊制作档案,监测其生长发育及疫病发生情况,以便于提供针对性的防疫管理。
2.4.2 合理的分群饲养
肉羊养殖场应对种羊、妊娠母羊、羔羊等,以生产目的为标准进行分群饲养的划分,来实施合理的分区饲养,并根据划分羊群的特点为其提供饲草饲料及生产管理条件等的设置,保证每个羊能够获得全面充足的营养和需要的养殖管理条件,提升羊群整体的质量,减缓肉羊羊群的退化情况。此外,还可以根据羊群生产目的、年龄结构、防疫要求为其提供养殖管理服务,确保不同生长需求的肉羊能够获得全面充足的营养,增强羊群整体免疫力,减少疫病的感染和流行。特别是在春季羊群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为不同羊合理地提供饲料饲草、室内温度等,可以提高肉羊对饲料的利用率,激发其生长潜能,增强免疫力,缩短羊的出栏周期。
2.4.3 完善规范的防疫
完善规范的防疫是以预防疾病感染和在羊群间传播扩散为目的,对羊舍内外进行清洁打扫、定期消毒、适时免疫,可有效地提升肉羊的健康性。在春季、秋季常见疫病的高发期,要分别采用灭虫丁、左旋咪唑、敌百虫等广谱驱虫药对羊只进行体内外的驱虫。同时,还应根据春秋季节羊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3联苗或5联苗、口蹄疫灭活疫苗、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防疫,预防常见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此外,养殖场应该对饲料、兽药的使用以及免疫、消毒等有完整的记录,以便于追踪疫病发生病因,采取针对有效的防疫措施。
春季是羊抓膘的重要时期,也是羊常见病高发期。通过加强春季营养管理,增强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可降低春季羊病的发生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好羊群春季的饲养管理。不同年龄段的肉羊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不同,在饲养时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羊的体重及营养需求提供日粮。日粮的搭配主要取决于草料的营养和质量。优质草料营养高、质量高,采食量可适当减少。在草料供应上,应注意青干草和粗细草料的合理搭配,同时根据羊各个时期对营养的不同需求适当添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益生菌等,来保证肉羊增重期获得充足的营养。春季青草供应相对方便,可延长放牧时间或添加玉米秸秆的叶片到饲料中。肉羊放牧或投喂饲料饲养,为了保证足量,需要确保足够的采食时间。常用的能量饲料包括玉米、大麦、高粱、蜜糖等;常用的蛋白饲料包括豆粕、棉粕、菜粕、胡麻粕、葵粕、大豆、花生、豌豆等;常用的粗饲料包括木塑、柠条、沙打旺、羊草、苏丹草等;常用的矿物质饲料包括磷酸氢钙、石粉、盐、小苏打等;常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常用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包括酶制剂、益生菌、酵母培养物、有机微量元素等。由于春季羊易发生应激反应,可以通过合理搭配各类饲料,来保证羊获取日粮营养物质的全面性,增强其机体免疫力,预防应激及常见疾病的发生[3]。
3.1.1 羔羊养殖管理技术
羔羊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机体免疫力较弱,在春季易发生应激反应,从而增大传染病发生的概率。羔羊出生后最好在30 min内保证吃到初乳,特殊情况下应保证5 d内吃到初乳。并在一周内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加强环境管理,使羊舍温度不低于5 ℃。羔羊母乳喂养应不少于30 d,30 d后可逐渐增加使用草籽辅助断奶,之后逐渐补充其他饲料。母羊哺乳条件较差时,应通过采取人工哺乳措施干预,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乳和哺乳。人工哺乳时可用羊奶、牛奶、奶粉、豆浆加辅料配方代替初乳。常用配方:羊奶(牛奶、溶解奶粉、豆浆)1 L,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滴剂2.5 mL,维生素E 2滴,青霉素0.05 g,硫酸亚铁1 g,硫酸锌1 g,氯化钴0.25 g,牛油20 g。春季人工乳制品哺乳温度为38 ℃~39 ℃,夏季温度适当降低2 ℃~3 ℃。
3.1.2 育成羊养殖管理技术
育成羊对于营养的需求不断提升,饲养时应注意保证饲料营养的全面性,以及合理的饲料投喂次数和投喂量。饲料和饮水都应该定时、定点、定量。随着羊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要适当调整羊日粮营养比例,保证羊能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育成羊育肥期日增重每增加100 g,蛋白日摄入量增加40 g。
3.1.3 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1)空怀羊饲养管理技术。在空怀期内,应以加强母羊妊娠营养储备和复壮为主要目的,合理搭配日粮,加强短期补饲,在两个月内增重15 kg左右。配种前一个月可进行春季放牧,增强锻炼和壮膘训练。为确保足量,空怀期饲料槽长选择300 mm。每次一槽。空怀期蛋白日摄入量为120 g/d,消化能量日摄入量为14.5 MJ/d。母羊怀孕后每增加一只羔羊,蛋白日摄入量增加40 g,哺乳期每增加一只羔羊,蛋白日摄入量增加40 g。
(2)哺乳期羊饲养管理技术。哺乳期母羊加强营养的周期为3月—4月,增强体重比例为70%~80%。日粮供应遵循8分饱的原则。哺乳期饲料槽长选择450 mm,每次一槽。哺乳期蛋白日摄入量为220 g/d~240 g/d,消化能量日摄入量为20 MJ/d~22.5 MJ/d。
(3)妊娠期羊饲养管理技术。妊娠期母羊增重比例为80%~90%。体重50 kg妊娠后期基础母羊的日粮配方:玉米0.3 kg、豆粕0.2 kg、预混料0.1 kg、玉米秸秆0.8 kg、羊草0.4 kg,合计1.8 kg。妊娠期饲料槽长选择300 mm,每次一槽。怀孕前期和怀孕后期蛋白日摄入量分别为120 g/d、180 g/d~220 g/d,消化能量日摄入量分别为14.5 MJ/d、17.5 MJ/d~20 MJ/d[4]。
(4)种羊饲养管理技术。种羊在配种前30 d~45 d应加强营养及增重管理,以适应采集和配种。日粮中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添加比例不小于50%。
3.2.1 加强环境管理
干燥、洁净、温度适宜、通风条件良好的养殖环境是预防羊常见的季节性疾病的关键。春季随着气温回暖,部分病原菌的活跃性增强。要加强春季羊舍及羊场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污,勤换羊舍内垫草,保持羊舍干燥、洁净。适当改善通风条件,增强羊舍内空气的流通,可以降低病原菌的感染与传播。饲养人员需要及时关注春季气温的变化情况,在气温降低时及时对羊舍采取保温措施,在降雨来临时及时采取遮雨措施,预防气温变化和降雨可能造成羊应激反应的发生。春季连续降雨时段,可通过在羊舍或羊场内撒生石灰消毒吸潮。
3.2.2 加强驱虫消毒及接种管理
春季气温回暖,病毒、寄生虫、细菌等微生物日益增多,需要提高驱虫、消毒、杀菌的频率,选用针对性的方式做好驱虫、消毒、灭菌工作,来预防春季高发的肠毒血症、羊快疫、口蹄疫、肺炎、感冒等疾病。同时,还应合理安排常见病的免疫接种,科学选用疫苗,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操作技巧为羊群集中接种。春季消毒时间安排在3月—4月,消毒、灭菌、驱虫选用药剂都应以低毒、安全、高效的消毒药为主[5]。
3.2.3 合理选择饲养方法
春季养殖应采取放牧结合补饲的方法。经过一个寒冬,羊群进入瘦弱期。春季水草丰美,青饲料饲喂和采食相对方便。放牧时应注意羊贪吃青草采食过量的情况,合理地把握放牧时间,保证羊采食充足。在放牧过程中,应防止羊采食豆科牧草、杂草、刚萌发的树叶等可能引发羊瘤胃臌胀和中毒症的青饲料。有露水或雨水的青草地不宜放牧,含水量较高的青草地也不宜放牧。建议让太阳将草上的水分晒干、晒热后再进行放牧,可减少春季羊应激反应的发生。放牧归来后应补饮温盐水、补饲干草。此外,还应每日补饲精饲料200 g~250 g,适当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及益生菌添加剂等。精饲料以大麦、玉米、黄豆等粉碎混合料为主。放牧前同样应先饮淡盐水,再投喂饲草和青饲料。饲喂结束后休息20 min左右再去放牧,可预防羊采食过量青草引发的瘤胃臌气等常见病[6]。
3.2.4 加强饲料储存管理
春季降雨增多、气温回升,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容易造成储料库的饲料潮湿、霉变等问题。羊采食潮湿或霉变的饲草,容易诱发肠胃系统疾病,或增大应激反应发生的概率。为了预防该问题,春季应加强对饲料的储存管理,勤翻晒饲草,防止饲草过于潮湿或发生霉变。
肉羊养殖与疾病防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日常饲养中,应通过合理的营养搭配来提高羊的免疫力,增强羊的体质。春季养殖时,应注意预防瘤胃臌胀、有机氟中毒、胎衣不下、羊肺炎、羊快疫等春季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同时,还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疾病综合预防工作。春季气温变化多端,应注意寒潮或突发降温对羊的影响,关注气温变化,在降温前加强防寒保温,在气温升高时及时去除羊舍的保温措施,保证羊舍良好的空气流通条件,加强羊舍及羊场的卫生清洁管理和消毒管理,为羊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降低春季季节性疾病发生的概率。
[1]王学领.肉羊的疾病防治及春季养殖管理[J].兽医导刊,2020(1):37.
[2]郝学峰.肉羊春季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1):66-67.
[3]高仲强.肉羊饲养管理及常见疫病防治[J].畜禽业,2020(9):106-107.
[4]哈尼克孜·吐拉甫,吴伟伟,徐新明,等.绿色食品肉羊养殖管理技术特征探讨[J].吉林畜牧兽医,2017(11):70,72.
[5]虞颉.肉羊养殖技术上的创新[J].农民致富之友,2018(21):26.
[6]苏益琼.春季养羊实用管理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7(8):113.
Comprehensive Breeding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Mutton Sheep in Spring
He YangLi ChunyuWang XueenQi XiaochaoXue Ke
(Fuxin Higher Training College, Fuxin, Liaoning, 123000)
The occurrence of mutton sheep diseas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breeding management. Feeding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eeding quality, water quality, breeder's technical conditions, location of farms, etc., wil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occurrence and spread of sheep diseases. With standardized breeding technology as the core, the article analyzes health management needs of mutton sheep breeding,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spring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im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scientif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tton sheep breeding.
Mutton Sheep; Control Technology; Breeding Management in Spring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2.24
S826.4
A
2095-1205(2021)12-67-03
辽宁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项目(辽教办[2019]97号)
何洋(1993- ),男,汉族,辽宁阜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牛羊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