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远珍 吴 涛 吴婧莲 李大珍 张善品
(1.石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石首 434400;2.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荆州 434020;3.荆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荆州 434020)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荆州市偏重至大发生的频率较高,对小麦高产稳产构成严重威胁。近50年来小麦条锈病在荆州市发生较重的年份有:1971年、1977年、1981年、1983年、1984年、1990年、1991年、2002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共十二年,其中1981年、1991年、2015年和2020年发生程度最重,持续时间最长,发生面积最广,小麦的叶片、茎干、颖壳均侵染发病,最高病指在60以上。
据荆州市植保站系统监测,小麦条锈病于1月7日在江陵县沙岗镇始见发病中心,中心病叶22片,病叶严重度20%-70%。1月8日,公安、松滋等地见小麦条锈病中心,中心面积0.5m2-2m2,病叶严重度5%-80%。据此推算,初始见病时间应为2019年12月上中旬,比历年平均提早近三个月,比条锈病最早见病的1991年早一个多月。
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荆州市迅速扩展蔓延。1月上旬,仅江陵、公安、松滋见病,发病田块均只见1个发病中心,1月中旬,全市8个县市区均已见病,见病田块发病中心达5-8个,发病中心病叶一般为9-20片,最大发病面积达70m2左右、病叶率高达80%,病叶严重度30%-90%。1月21日,荆州区菱角湖管理区小麦条锈病病田率为30%,到2月9日即达85%。3月上旬,全市病田率达100%。2020年是最近几年小麦条锈病病害发展蔓延最迅速的一年。
3月上旬全市病田率达100%。3月4日荆州区菱角湖管理区麦田出现小麦条锈病“黄塘”现象,面积约300m2,“黄塘”区病株率100%,病叶率64%,严重度30%-85%。3月18日,公安县杨场镇麦田也出现2000m2左右的“黄塘”区域,“黄塘”区病株率95%,病叶率87.3%,严重度40%-75%。4月8日调查,全市约30%田块发病严重,病叶率90%以上,严重度50%-100%,病指26.8-76,少数病株为害穗部。4月底发生严重田块病叶全部枯死,为历年所罕见。
2020年荆州小麦条锈病见病比历年平均提早近三个月,比大发生的1991年早一个多月。元月份各地小麦感染较普遍,发病中心多,中心面积大,严重度高。菌源传入荆州市早,菌源量大是导致2020年小麦条锈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2020年荆州市1月~4月平均气温分别为5℃、9.2℃、13.2℃、17.1℃,各月温度均非常适合条锈病的侵染发病。降雨日数分别为15d、11d、11d、9d,降雨量分别为140mm、51.8mm、92.9mm、74.4mm,雨日雨量均较多,对小麦条锈病产孢侵染也非常有利。至4月29日日平均气温才达到23.4℃,这时小麦已进入灌浆黄熟期,叶片老化,不再利于条锈病的侵染危害。
一是药剂包衣、拌种面积小。小麦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能有效推迟条锈病感染及发病时间。目前这项技术没有普及。主要原因是拌种技术要求较高,农民不易掌握,有些麦种拌药后影响小麦出苗,另外拌药的麦种价格稍高,农民不愿接受。二是防治不及时,防治效果不明显。由于新冠疫情影响,2-3月份农户不能出门,有些承包户回老家不在本地,导致部分田块没有得到及时防治,错过最佳防治时间;有些农户直接放任不管,条锈病夏孢子大量繁殖,源源不断地为其它田块提供菌源。这类田块病叶率基本在80%以上,病叶严重度50%-100%。三是无人机用水量少,防治效果较差。由于无人机施药时相对于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人工防治用水量较少,导致药剂喷洒不均匀,防效较差。在荆州区菱角湖管理区调查,无人机防治田小麦条锈病严重度达27.8%以上,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人工防治田严重度在2%以下,防效相差悬殊。而且,由于无人机有避障功能,喷药往往不能全田覆盖,田边留下许多漏防的区域,这部分区域成为了再侵染的菌源。四是防治药剂持效期短。据调查,有些药剂持效期仅有7d-10d,之后又有新鲜夏孢子堆出现,加上未能及时进行补治,导致条锈病发病程度进一步加重。
小麦条锈病为以风为传播媒介的流行性病害,在防治技术上,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策略,以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江陵县六合垸农场曹家湖、普济镇林口村示范种植的小麦新品种鄂麦DH16对条锈病抗性良好。在今年小麦条锈病大发生的年份,在未用药防治情况下,该品种田间极少发病。4月1日,条锈病发生高峰期田间很难查到病叶,田间总体叶片青绿。而相邻种植的其他品种病叶率高达50%以上,严重度30%以上。
麦田要及时清沟排渍,保持沟渠通畅,做到雨住田干,沟内无积水,创造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的土壤环境。合理施肥,推广配方施肥,多施磷钾肥,増强植株抗病能力。
重视冬春季监测预报工作,摸清病菌越冬基数、品种抗性、药剂拌种等情况。坚持系统调查,准确掌握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动态,分析发病趋势,及时发布病情预报。及时处置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防止病害大范围流行。
3.4.1 种子处理
秋播种子药剂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小麦苗期病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措施。如9%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戌唑醇悬浮种衣剂、苯醚甲环唑种衣剂等出芽率高、出苗整齐、促根壮苗、抗逆性强,防治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等效果显著。
3.4.2 大田防治
对早发病田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三唑类杀菌剂或氟环唑喷雾防治,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选择戊唑醇、氟环唑、烯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及时大面积统防统治。重病田间隔7d-10d再防治1次。在抽穗扬花期,结合赤霉病防治,选择丙唑·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防治一次,隔5d-7d再防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