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威,孙 丽,韩 涛,赵兰枝
(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河南省园艺植物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新乡 453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指出了思政课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思政进课堂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深入发掘“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教学中,是落实思政进课堂,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方法。农业气象学在河南科技学院培养方案中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正是同学们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由于如今的大学生出生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时期,他们在家里得到了细心的呵护和照顾,思想纯真,理论和知识体系还不完善,需要老师们的正确引导。思政进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提升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教师只有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习总书记强调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3 个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是对教育系统提出的标杆性要求,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直接影响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首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和党的坚定拥护者,以便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业和思想的引导者。教师可通过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学习强国APP 等途径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将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于专业课程之中,学生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入思政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采取说教的方式,容易使学生对专业课上说教式思政产生厌烦情绪。
学生经过高三紧张忙碌的学习进入大学后,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容易让他们迷失自我,有些同学甚至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甚至有个别学生因此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多门功课挂科,中途退学;科技迅速发展使学生接受信息更方便快捷,同时容易受到外界负面新闻的影响,易出现错误的判断和导向。如果此时缺乏正确引导,可能让他们走太多弯路,影响日后个人的前途。所以,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引入思政教育,时刻提醒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端正学习态度。
农业气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在开篇第一节课通常是先作课程介绍,教师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时间,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其中,先在思想上为同学们指明方向。比如,教师把本专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规划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人生,减少当代大学生的“迷茫”感,引导学生成为心怀理想、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一定要给学生播一段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令人感动的瞬间,因为这是同学们亲历的终生难以忘怀的事情。通过把我们国家为新冠肺炎疫情所做的努力跟国外的情况相比较,同学们会深切感受到我们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通过共产党员们时刻不忘使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使同学们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从而更加坚信党的领导。
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同时也要培养职业精神,因为等到学生进入社会后再培养个人的职业精神,已经有些晚了。职业精神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如讲到大气中水分时以雾霾为例,讲述雾霾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同时,把我国在源头治霾、科学控霾等方面的进展讲给学生,使学生从专业角度看待环境污染问题,并能够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卫士。在讲到农业气象灾害时,可以把我们国家近年经历过的典型农业气象灾害,如大暴雨、台风等视频或新闻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们看到面对灾害我们国家都做了什么,还要让学生们了解到灾害重建过程中,国家为农民都做了哪些工作;在讲到天气系统章节时,可以把2020 年12 月12 日习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重要讲话播放给学生听,让同学们清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国家自主贡献了哪些新举措;还可以让同学们分成小组收集素材,然后讨论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都有哪些举措,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科学精神也就是持之以恒、不畏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承担起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重任。实践课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在农业气象学实践教学环节,要进行农业小气候昼夜观测,观测期间每一个小组的每个同学都要轮值排班,要求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光照度、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空气湿度、气压等仪器的操作步骤,并在规定时间内采用往返观测法完成数据的采集,因为每个人的观测数据对小组而言都很重要,每个步骤都不能出错,同学们既要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与同伴紧密协作,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秋末冬初的夜晚,同学们要克服夜晚的寒冷,在初夏的夜晚,同学们要克服蚊虫的骚扰,同时还要克服熬夜的困倦,每小时一次进行数据观测,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科学精神;在进行农业小气候数据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同学们面对庞大且复杂的数据,要确保每一个数据真实可靠,就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践教学和平时的交流,教师可以筛选出对专业试验感兴趣的同学,组织他们参加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或与专业相关的兴趣小组,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接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又增强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对专业的热爱之情。
农业气象学教学改革将网络教学引入传统教学中,整合了传统讲授和网络教学的双重优势,优化教学过程,取得了最优化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课前、课堂、课后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及时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整理分析会耗费大量的精力。教师先过滤掉大量的虚假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收集筛选优质教学素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分享给学生,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注于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规划学习过程,之前难以在讲授课堂展开的背景知识、辅助资料,都可以在课前和课后利用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进行学习,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应利用所有能接触到学生的时间,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思政方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同学们推送一些与专业相关、有趣生动的内容,如在讲到气象灾害时向同学们推送电影《后天》,引起学生学习灾害知识的兴趣;向同学们推荐张维为教授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使同学们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达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