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尧,刘程宏
(郑州农林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5)
鸢尾属(Iris L)植物属宿根草本,花型奇特,色泽多样,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区[1]。鸢尾别名蓝蝴蝶,因其花瓣形如鸢鸟的尾巴而得名。《诗·大雅·旱麓》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同时,鸢尾的拉丁名“Iris”在希腊语中代表彩虹的意思,也暗指鸢尾属中花朵的颜色如彩虹一般绚烂多彩。汉末以来,“乌园”“乌鸢”这类别称多见于古代医学典籍如《本草纲目》《别录》等。
中国是花卉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拥有花卉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历史的进程中,花卉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并时常被注入不同的品格思想,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花文化[2]。这种将自然物生命化、人文化的思想也是源于古人对老庄思想及《易经》的推崇。
在我国传统诗词绘画作品中,文人雅士多喜欢咏赞“花中四君子”等广为熟知的花卉。鸢尾在我国古典著作中,并不是以观赏花卉的形式出现,往往是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鸢尾“主破癥瘕积聚,去水,下三虫”的记载;《贵州民间方药集》载鸢尾能治臌胀病[3];宋代诗人朱翌在《夜梦与罗子和论药名诗》中也体现了鸢尾的药用地位。在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年版)也收载有川射干(鸢尾),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介绍。而在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鸢尾作为“光明的自由”的象征广受当地人的热捧。鸢尾花不仅是光明的象征,因其花色艳丽、颜色多样,其花色也包含着丰富的花语。如黄色的黄菖蒲代表着友谊永固,热情明朗;紫色的玉蝉花则寓意着爱意与吉祥。
法国作为鲜花之国,它的首都巴黎有“花都”的美誉。法国的国花是鸢尾属中的香根鸢尾(Iris pallida)[4]。由于鸢尾属名为“Iris”,在希腊神话中为彩虹女神的意思。相传6 世纪,法兰西国王看到彩虹从莱茵河上升起的时候,知道这时河水浅到足够躲避敌人的追击,因此得以获救。还有一种传说,是法兰西王国第一任国王克洛维(481-511 年)受洗礼时,上帝赐给他的一件礼物就是鸢尾花[5]。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对鸢尾花也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尤其是蓝色鸢尾花,他们将其视为一种“宁静”和“忠诚”的颜色[6]。同时,在很多法国的文化作品中,如《坐囚车的骑士》《特利斯当和伊瑟》和《爱弥儿》等,都对蓝色鸢尾花的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描述。这种诠释更好地挖掘出鸢尾花具有“光明和自由”的精神内涵。
不仅在法国,远在古埃及时代,鸢尾花也是当地“生命之树”图案的一部分,也因此也被寓意为“复活、生命”之意。在东南亚也流传着犹如童话般的鸢尾的传说:在几百万年前,只有热带雨林中才有鸢尾生长,它们楚楚动人,色彩斑斓的形态吸引着各种飞禽走兽和蜜蜂飞蝶,甚至连清风和流水都要停下来欣赏它的美。以色列人则认为,黄色的鸢尾花是“黄金”的象征,故有在墓地种植鸢尾的风俗,以期来世能够富有。在墓地旁种植鸢尾的国家还不只是以色列,当今的希腊也传承了这样的习俗,希望人死后的灵魂可以托付给“爱丽丝”使其到达天国。
自古以来,基督教常常将圣人与特定的花朵连结在一起,并在教会纪念圣人时,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久而久之,教会将一年中每一天的圣人与自己特有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花历。波斯鸢尾花就被选来祭祀巴黎的守护圣人——圣朱威。同时,在8 世纪东地中海地区发生的“破坏圣像”事件中,鸢尾被选作供奉花朵来反对这些狂信者。在基督教兴起之后,就将鸢尾奉为伊甸园之花。又因其三片花瓣的形象,被认为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象征,受到广泛的尊重。
作为“爱的使者”,鸢尾这一富有顽强生命力的植物,在著名抽象派画家莫奈的花园中广泛种植,并以其为主题,在晚年的绘画作品中展现了丛植鸢尾的独特魅力。而对鸢尾的宠爱并不只有莫奈一人,印象派画家梵高在作品中绘出大片由右上向下倾斜的大片蓝紫色鸢尾花,每一朵都尽显挣扎的姿态,像是在摆脱无形的束缚。同时,在这丛蓝色鸢尾旁,一朵白色鸢尾像个局外人一样独自开放在一旁,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高更式构图风格的明显写照。奥基弗作为20 世纪的艺术大师之一,在1926 年创作了《Black Iris Ⅲ(黑色鸢尾花)》的画作,运用蓝紫色调,营造了一种安静、沉稳的感觉。在这张作品中,奥基弗充分展现了鸢尾花与其他花朵结构的不同寻常之处,在颜色运用中,也巧妙地游走于深紫色和浅粉色之间,偶见一些灰白,良好地呈现花瓣的质地感[7]。
花卉旅游,是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产物[8]。花卉无论是在色泽,香气还是姿态神韵方面,都极具有旅游市场的前景。近几年来,以花卉为主题的旅游产业也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针对花卉旅游,国内学者周武忠教授认为,花卉主要是从“色、香、姿、韵”4 个方面吸引游客。何丽芳等[9]进一步从花卉的自然景观、赏花趣味、花卉文学、花卉民俗以及花卉饮食五方面文化艺术进行阐述,加深了对花卉旅游产业开发价值的探讨。目前,荷兰郁金香、日本樱花以及中国洛阳牡丹都呈现出产业化的发展特征。把握鸢尾花文化旅游的发展契机,提高百姓参与的热情度,有利于鸢尾的应用以及花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鸢尾花人文内涵丰富,花型奇特,色彩斑斓,是开展花卉旅游的优选对象。近几年,国内陆续从日本引进花菖蒲品种,其中以南京莫愁湖公园引种最多(约200 个品种),并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鸢尾专类园。为了更充分地发扬鸢尾花文化,应利用以下3 点来发展鸢尾花旅游产业。
鸢尾类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广,有些种类适用于疏林下作地被,有些种类可与其他宿根花卉以花带或色块的形式种植,形成色彩斑斓的花境景观,其观赏价值也是吸引游客前往的核心之一。除了作地被植物,鸢尾也是水缘绿化的优良材料,尤其在华东地区能傲霜斗雪,在冬季也给游客带去充满生机的绿意,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种类。
鸢尾属植物既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大部分种又是中草药的来源植物,入药者占该属植物的72.7%[9]。将鸢尾的花文化与医药文化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鸢尾欣赏应用价值。在旅游场所,提供以鸢尾为配料的餐品,增进游客对鸢尾的了解以及功效的感受。对常用、产藏量大、药效明确的鸢尾属药用植物,可设置专类园进行种殖。另外,鸢尾香料是国际上公认的紫罗兰系列名贵香料,该系列香料具有特殊的香韵和优良的定香能力,可广泛用于卷烟、食品、化妆品、衣物、纸张和书画等[10]。利用鸢尾根茎中提取的香气成分,进行更多的产品开发,将鸢尾的医药感官价值充分发挥。
鸢尾作为一种欧美、日本盛行的“洋花卉”,如果想在中国花卉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在展示前做好科普文章,加大对鸢尾相关传说、故事及艺术作品的宣传力度。赋予鸢尾的神秘、典雅以及浪漫的气质特点,使其随着鸢尾的普遍应用而深入人心。具体可在城市的园林规划中,增加鸢尾元素,以鸢尾命名广场、街道和酒店等,以其形态作为一些建筑的标志原型。也可以设立鸢尾的研究机构,定期举办有关鸢尾的文化节、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增进学术交流,提升鸢尾的应用影响力。
现在社会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鸢尾花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却未能被人们充分重视并应用起来。所以,将其的精神文化以及医药应用价值挖掘出来,成为百姓常用中草药、庭院观赏花卉和香水主要成分等,大有前景。与其他本土花卉相比,鸢尾花无论在古诗集中体现的中草药性能,还是在国外宗教以及艺术作品中所展示的独特精神魅力,都说明鸢尾能够在花卉旅游产业中成为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