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紧临云南、贵州。从地形上看,凉山州地处横断山脉东北缘,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区,境内山脉多呈南北走向。凉山州的母亲河——安宁河是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雅砻江的支流之一,由北向南穿过凉山州的冕宁、西昌、德昌,于攀枝花市米易县附近注入雅砻江。安宁河联系起的一连串盆地被称为安宁河谷平原,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今天凉山州的首府西昌,正位于安宁河谷平原的核心地带。
山河并行的地理态势,同样促成了沿着河谷的聚居地和南北方向的古道的形成。蜀身毒道是中国文献记载中最古老的国际商道之一,是古代由四川经云南通往缅甸、印度的重要交通线路,也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在四川有东西两线,其中西线称牦牛道或灵关道,从成都出发后一路南下,进入凉山州地界后,穿过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德昌,从会理进入云南,纵贯整个凉山州。《史记》中记载了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开拓西南的情况:“略定西夷,邛、筰、冉、駹、徙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牁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①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4年,第3692 页。转引自龚伟:《<史记><汉书>所载“西夷西”道覆议——兼论汉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求通》,《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 期,第162-169 页。邛都即是西昌的古称。这一段文字显示了灵关道(零关道)由民间商道成为中央政府控制下的官道的过程,凉山州的商业贸易活动也因此更加繁荣起来。
唐宋以降,随着西南边疆地区茶马互市的发展,凉山州一带继续作为茶马贸易商道网络上的重镇发挥作用。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茶马古道”,主要指的是青藏、川藏、滇藏之间的道路。2013年“茶马古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组织了对茶马古道的专题考察,在凉山州境内发现了大量相关遗迹。如甘洛县的清溪峡古道,被认为是国内仅存的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路程最长、马蹄印最深的古代青石板路①甘洛县文广旅局:《茶马古道甘洛清溪峡古道》,甘洛县人民政府,2019年12月31日,http://www.ganluo.gov.cn/glwh/lyfg/201912/t20191231_1441034.html。,此外还有冕宁县的雅砻江古道、喜德县的登相营古驿站、会理县的松坪关等,广泛分布在凉山州全境,显示了凉山州在西南地区商业贸易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早在明初,已有福建人移民凉山州的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昌(今西昌)指军史月鲁帖木儿起兵叛乱,蓝玉奉命率军西征。根据方志和族谱的记载,西征将士中有八千余人来自福州府福清县青石桥,叛乱平息后大部份派驻西昌、会理、冕宁、越西等地,就此在凉山州定居下来。今天,西昌市川兴镇、安哈镇、礼州镇等地均有闽籍军屯后裔的报道。②刘正刚:《清代福建移民在四川分布考——兼补罗香林四川客家人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 期,第56-70 页。
福建人更大规模的移民是在清代前期。明末清初的战乱造成四川人口锐减,清政府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招徕外省人民入川,使得清代前期出现了被称为“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活动。清代入川的移民的来源地十分广泛,据刘正刚推算,其中约有30 万福建移民。③刘正刚:《清代福建移民在四川分布考——兼补罗香林四川客家人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 期,第56-70 页。从移民构成来看,清代入川的福建移民大部分来自闽粤赣交界的山区,以客家人为主。他们从原籍带来了先进的山地开垦技术和农作物,如番薯、甘蔗和烟草等,大大推动了四川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闽人把能贸善贾的传统也带到了四川。当地方志记载,移民中“属江西、福建者乐转徙,善贸迁,以赣、闽滨江临海利交通也”④民国《泸州志》卷80《礼志》。,可见当时也有不少闽商为了寻找商机随着移民大潮前往四川。
“蜀民多侨籍,久犹怀其故土,往往醵金为公产建庙会,各祀其乡神望。”⑤民国《富顺县志》卷四《坛庙》。清代移民的复杂来源导致同籍移民出现强烈的团结合作的需求,大量同乡会馆以宫庙的形式出现在四川地区。四川的福建会馆(天后宫)大部分也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刘正刚从州县方志中整理出有记载的天后宫有153 所,推断实际总数应有200 所左右。①刘正刚:《清代四川天后宫考述》,《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 期,第52-61 页。根据孙晓芬的统计,全川共有天后宫约二百一二十座。②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转引自郭明章、郭启熹:《清初福建移民入川以及川闽间的互动发展》,《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 期,第7-12 页。从分布地点上来看,天后宫在四川全省的92 个州县厅内有分布,占当时四川126 个县级政区的70%以上。③刘正刚:《清代四川天后宫考述》,《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 期,第52-61 页。福建会馆在四川全境的广泛建立,最直观地反映了清代福建移民在四川的聚居情况和经济实力。
2016年以来,经过凉山州福建商会会长陈宜镜、办公室主任高其香等人考察,在凉山州的西昌、冕宁、会理、越西、德昌、宁南、盐源、雷波等地相继发现了十多处福建会馆和妈祖文化遗址,计有西昌城厢街天上宫(今二小)、礼州天上宫(今礼州幼儿园)、礼州城门洞娘娘庙、礼州沙坝天上宫、会理北门正街天上宫(今美术馆)、冕宁泸沽天上宫、盐源白盐井天上宫、宁南披砂天上宫、越西北门天后宫(老法院)、雷波娘娘庙(现粮食局)等,其中现存的宫庙有四座:(1)西昌市瑯环乡天上宫,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重修重塑于1995年;(2)德昌县阿月乡黄家坝天上宫,毁于建国初期,八十年代重建后改名观音寺,屋顶仍保留传统的双龙戏珠的造形;(3)会理县老街乡金岩村天上宫,至今保留妈祖春秋两祭的民俗活动;(4)会理县绿水镇松坪关娘娘庙,位于出川入滇最后一站的重要关隘。此外在南华宫、五省庙内供有妈祖像。④凉山天后传媒:《四川福建人》,2019年8月18日,https://mp.weixin.qq.com/s/E8FTwbAufZPKic KYt2yA8w。凉山州是由川入滇的贸易路线上的交通要地;从天后宫在凉山州的分布情况中,不难想象出历史上福建移民、特别是闽商群体在凉山州各地的活跃情况。
最近一次福建人大批西进,始于20 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末开始的西部大开发。2007年8月8日,创业于凉山的闽商成立了凉山州福建商会,在省级异地商会中属于“年轻”的一拨。目前,商会已拥有会员企业100 多家,个人会员300 余人。凉山闽商主要以经营石油、珠宝、水电、矿产、地产开发为主,涉及农业、食品、通讯、医疗、教育、酒店、餐饮、洗涤、娱乐、海产品、文化旅游、五金机电等多种行业。新一代闽商与几百年前的前辈们一样,热爱凉山,积极参与到凉山州的各项建设之中。
2017年9月12日,湄洲妈祖分灵四川凉山仪式在福建湄洲妈祖祖庙举行。与历史以来闽商请妈祖一样,妈祖神龛安座在凉山州福建商会,这是近年来西部地区首次妈祖分灵活动。2019年10月23日,在凉山州福建商会护送下,西昌妈祖首次“回娘家”,赴湄洲妈祖祖庙进香。福建会馆和妈祖信俗的结合是闽商的古老传统;闽商将家乡的妈祖分灵至凉山,是海上丝绸之路与同样古老的蜀身毒道、茶马古道之间相呼应的文化现象。借由闽商传统文化的力量,西部凉山与东南沿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