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的交响
——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源起

2021-12-06 11:02苏文菁
闽商文化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黄鱼霞浦闽东

苏文菁

领导人的政治品格和工作作风的形成有其重要的历史因素,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是在长时期的执政实践中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的。将习近平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作一个历史性的考察,是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的一个新视角。透过这一视角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思路、海洋强国建设的风格和现阶段建设海洋强国的特点,对全面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认为,习近平同志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是其诸多治国理政思想萌发并初步践行的重要时期。“山海的交响”是其海洋强国系列重要论述的源起。闽东当年是贫困地区,人民囿于“山”的思维;习总书记认为扶贫先扶志,树立起人民对家乡的自豪就有了对未来的自信。他在闽东期间的一大工作就是以现代传播的手段打造了闽东人民的文化自信工程——电视音乐风光片《山海的交响》。该工程引导闽东广大干部与群众拓宽视野、由“山”而“海”,充分认识“山”与“海”所蕴含的的不同文化意义与经济优势;五十分钟的视听过程,不仅集中领略了壮丽的山水,也是感悟蕴含在山水间的独特文化内涵的过程。一种撞击心灵的艺术享受,至今仍是闽东人民的精神资源。如果说“山海的交响”是精神文化建设的话,支持大黄鱼驯化技术推广、牡蛎养殖技术更新则是习总书记在闽东带领干部群众“念海经”的发展海洋经济的实践。从海洋意识、海洋文化到海洋经济,习总书记在闽东的重要论述和工作实践均显示,当时他已对建设海洋强市、海洋强省、海洋强国的诸多要素了然于胸。

一、弱鸟先飞、意识先行:树“山海交响”之文化自信

1988年5月,习近平由改革开放试验区厦门调任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宁德地处闽东、闽江流域北岸。上个世纪80年代的宁德,一方面是相对封闭落后的广大山区,一方面是面临着开放发展战略机遇的沿海地区。面对这一情况,习近平在1989年2月的《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一文中准确地指出了闽东地区相对贫穷的系统性原因以及工作目标:“闽东的贫困是诸多因素造成的,使闽东脱贫致富是我们的重任;而临海朝洋的地理环境、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开放政策的实施,又使闽东面临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考验。脱贫致富和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这双重任务,使闽东的工作更加艰巨亦更有意义。”①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90 页。

习近平书记深刻地认识到,其时的闽东地区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海阔天空里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弱鸟”。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在深入调研之后,习近平认为闽东人民必须首先摆脱那些束缚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思想和陈旧观念;不仅要树立起与改革开放新时代相协调的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更要确立起“知我闽东”“爱我闽东”进而“建我闽东”的文化自信心。当年,闽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迷信活动、宗族势力等封建残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严重地制约了当地人们观念的解放,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习近平看来,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由此,摆脱贫困的工作才能达到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习近平书记一到闽东就一头扎进基层,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调研。白天奔波在田间地头,夜晚研读各地县志等历史资料;既分析具体困难之所在,又讨论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每到一处都挖掘出当地人民摆脱贫困的创造性榜样。“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①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1 页。。“闽东的光彩”就是闽东人民的自信心。

其时的闽东人民尚未充分认识到家乡的光彩在于山海兼备的自然禀赋与多样化的历史文化遗存。在闽东人民的传统观念中,是“山”的阻隔带来了交通不便、是“山”的遮挡使得信息不通;“山区”不仅是当地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环境认知,更是限制当地人民开阔心胸、放眼世界的符号。如何破除贫困地区人民的小农意识,唤醒其主观意识中以现代科技改变家乡的能动性,将其从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一直在考虑的。1985年6月,时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项南同志在闽东考察时,对相对贫穷的闽东就提出了闽东经济要念好“山海经”,大力发展“山”与“海”两种经济的要求。

当时闽东地区的九个县中,宁德(今蕉城)、霞浦已列入省里的开放县行列,享有开放县的基本政策。习近平书记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视野出发,俯瞰闽东乃至整个台湾海峡的地理环境以及台湾海峡关系缓和给闽东和福建带来的历史机遇,引导闽东广大干部与群众拓展视野、由“山”而“海”,充分发挥“山”与“海”所蕴含的的不同文化意义与经济优势。习近平书记扭住了培养闽东人民文化自信心的关键,“把握住闽东的闪光之处”;在畲族文化、老区文化、脱贫文化之外,更有不可忽视的“闽东的山海交融”。如何将闽东人民的文化传统与独特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呢?1989年10月,习近平书记与宁德地区文艺家座谈时明确提出:“文艺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文艺,可以提高闽东的知名度,增强闽东的吸引力,促进闽东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文艺要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吸取营养,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可以通过文艺得到反映,二者相辅相成。”②转引自陈伟:《弘扬“闽东之光”讲好宁德故事——记大型交响音诗画<山海的交响>》,《文化月刊》2020年第5 期,第58-59 页。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搞一个电视音乐片,利用电视这个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展示一下闽东的闪光点。有风光画面,有歌曲,视听结合,情景交融,雅俗共享,形成一个闽东风味”③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4 页。。这个“闽东风味”就是“山海的交响”!

在习近平同志亲自指导、推动下,宁德市创作了风光音乐电视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1990年底,该片在福建省电视台演播厅举行首映式,其时,已调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欣然应邀参加了首映式并指出:“这是山与海的交响,山海风光与闽东精神的交响,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响,是力与美的交响。”①福建日报:《习近平: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东南网,2017年8月30日,http://fjnews.fjsen.com/2017-08/30/content_20069602.htm。闽东“红色文化”“畲族文化”“海洋文化”的元素、山海交融的精神使得该片荣获全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其中12 首歌曲至今被宁德人民广为传唱,经典永恒,润泽人心。2018年,宁德市据此创排大型音舞诗画《山海的交响》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该电视音乐片实现了习近平书记创意的初衷:让闽东人民在“那一山金、那一海银”中拥有文化自信,也让全国人民在欣赏闽东“山的挺拔、海的壮丽”的同时领略“海涛诉说着山的古老、山风传诵着海的新潮”的“山海交响”。

这一曲“山海交响”正蕴含着“陆海统筹”“海洋强国”治国理念与重要论述的最早源头。在闽东,“海洋”纳入了与山区建设同频共振的通盘考虑之中;在福州,福建省最大的江河——闽江的入海口,“海上福州”即将呼之欲出。

二、滴水穿石、功成不必在我:支持海洋养殖事业

外海捕捞、内湾养殖是闽东地区沿海四县传统以来的海洋经济模式。历史上,闽东人民不是简单的“靠海吃海”,而是“靠海吃海念海经”;这“念海经”就是经略海洋、驯化海产品。明代中期,霞浦县(时为福宁州的本州)境内开始有文化人仔细观察、了解、记录渔业生产过程,其中以郑鸿图撰《蛎蜅考》②民国《霞浦县志》卷18《实业志》。、张彦俦撰《官井捕鱼说》③民国《霞浦县志》卷18《实业志》。最有代表性,这些作品记录的正是闽东人民自古以来“念海经”的典型事例。习近平书记第一次考察霞浦县时,以官井洋为代表的福宁湾的海洋自然资源——黄瓜鱼的重要产区以及丰富多彩的海洋养殖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④陈增光:《我与习书记交接在基层》,载于《习近平在宁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1 页。从此,他的脑海中有了四个霞浦:现实中的霞浦、《霞浦县志》中的霞浦、《福宁府志》中的霞浦、未来发展中的霞浦。在霞浦县实地调研期间,笔者有幸从当年霞浦县委办公室会议记录中读到一段习总书记对霞浦县的评价:“霞浦自然条件还是不错的,沿海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大,内海外洋都有,山海的配套齐全;而且历史悠久。”他希望,凭借霞浦的山海资源优势,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和海上养殖业,继续大力念好“山海经”。

在梳理习总书记在闽东抓海洋经济建设的经验中,我们看到牡蛎养殖技术的更新、大黄鱼驯化技术的推广就是习近平书记在闽东带领干部群众“念海经”的重要实践。

郑鸿图在《蛎蜅考》中不仅记述了明代东虎洋沿岸的沙江竹江、沙洽(今沙江村)、蚶澳(今涵江)、洪江(今属长春镇)、厚首等村庄养殖牡蛎的情况,而且还记载了竹江人创造性地发展、改进人工养殖牡蛎技术的历程。我国人工养殖牡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北宋诗人梅尧臣(1002—1060)在《食蚝诗》中写到“亦复有细民,并海施竹牢。掇石种期间,冲激恣风涛。咸卤与日滋,蕃息依江皋。”①梅尧臣:《食蚝诗》,载于杨瑞堂选注《古渔诗词选》,海洋出版社,1991年,第36 页。对当时养蛎的生产方式进行了描述。从“并海施竹牢”“掇石种期间”可以看出,当时广东珠江口一带的民众便已采用“围竹抛石”的方式进行牡蛎养殖了。最迟在明代,霞浦竹江民众改良了上述方法,采用人工扦插三尺竹竿养殖牡蛎,实现了牡蛎的增产增收。

敢于实践的优良传统是闽东人民摆脱贫困、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化基因。1982年4月,霞浦利用开放县的政策优势,首次引进日本真牡蛎苗种150 箱,在长春文武塘和东吾洋海区投放挂养,但未获成功。1986年,霞浦县继续进行太平洋牡蛎挂养的实验工作,期间尝试多种方式,最终,搭架挂养与浅海筏式平养获得成功。该技术在闽东沿海内湾实行了推广。到了1990年,仅霞浦县采用新方法进行养殖的就超过牡蛎养殖面积的三分之一。②《霞浦县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第277 页。这些工作都得到了习近平书记的高度赞扬;习近平书记正是从闽东人民的积极实践中体会到人民“念海经”的勇气与海洋发展的远大前景。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大黄鱼还是闽东地区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但是,机帆船、探鱼器和起网机的运用使得捕捞量急速上升,闽东的大黄鱼资源出现危机。80年代初,宁德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刘家富萌生了通过人工育苗保住大黄鱼资源的念头。大黄鱼属于中下层洄游性鱼类,野生鱼出水面后鱼鳔由于压强剧减而发生膨胀,或是直接爆裂、或是把内脏从口部挤出,引起死亡;因此,要解决大黄鱼的人工繁殖问题难度很大。宁德霞浦官井洋海区是全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刘家富以此为基地,于1985年着手组建团队进行技术公关。据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的陈增光回忆:“老百姓也称‘官井洋半年粮’,因为这里一直生产大黄鱼,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百姓在这一带搞好养殖,等于把半年的粮食都解决了。习书记说:‘这是我们闽东很重要的一个资源,既要把它保护好,也要把以养殖业为代表的海上经济带动开发起来,让老百姓都富起来。’”③陈增光:《我与习书记交接在基层》,载于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宁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年,第11 页。

1987年完成了大黄鱼全人工育苗之后,刘家富在如何进行成果转化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障碍。为此,他向刚担任一个多月的地委书记习近平写了一封“求救信”——《关于开发闽东海水鱼类养殖技术的报告》。1988年8月11日,习近平书记在该报告上明确批复“应把网箱养珍贵海鱼当作星火计划发展”。在习书记的关心与直接推动之下,到1990年春,大黄鱼的人工培育成熟亲鱼与人工催产等全人工繁殖技术工艺已经基本成熟,以两条技术路线培育的批量大黄鱼亲鱼也已陆续成熟,具备了大黄鱼的批量育苗的技术条件。习近平书记看到了宁德地区未来在海洋渔业支柱产业形成的曙光。

1990年4月,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关于海洋这篇大文章的思考,习近平书记将从三都澳扩展到闽江,并且沿江向海,开启了“海上福州”乃至“海洋强省”的新征程。在闽东地区,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路,人工养殖大黄鱼的产业化过程正在展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1996年大黄鱼养殖热开始形成,1999年宁德养殖大黄鱼的网箱就有1 万多个,土池也有几千亩,产值近10 亿元。到2000年,宁德大黄鱼养殖形成规模并基本上实现了产业化,养殖网箱达10 多万口,并辐射到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大黄鱼养殖开始在全国各地迅速形成产业。2005年,在刘家富的积极争取下,“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注册成功,随后,宁德蕉城获得了中国渔业协会授予的“中国大黄鱼之乡”称号,宁德大黄鱼产业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快车道,一跃成为闽东地区的支柱产业。2013年,大黄鱼已在我国形成了年产养殖超过10 万吨、产值超70 亿元,出口创汇上亿美元的大产业。该产业还带动了诸多相关行业发展和大量劳力就业。大黄鱼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和8 大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

只有滴水穿石,方可厚积薄发。贫困地区要改变自身的落后面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无论在更新牡蛎的养殖新技术、还是在践行前无古人的大黄鱼驯化,需要一代一代闽东人民接着干。正是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始终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才能以“啃硬骨头”的精神摆脱贫困。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指出欠发达地区发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累积式的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他强调,“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摆脱贫困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①转引自中共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编:《书香满屏山 圆梦新福建》,海峡书局,2017年,第44 页。。在拥有悠久农耕文明的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又何尝不是一项需要几代人努力耕耘,像摆脱贫困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呢?习近平书记在闽东工作期间所体现的“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对于今天落后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乃至全国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奋力实现中国梦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结论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是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的。在福建、浙江的工作经历使得习近平对海洋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在宁德工作期间,面对被称之“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断裂带”的闽东地区,习近平从当地人民经略海洋的历史中寻找“闽东的光彩”、树立文化自信,以“山海的交响”为精神指引,带领闽东百姓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弱鸟先飞”的努力,穿越了“贫困线”。通过对宁德期间相关论述和工作情况的整理,本文认为,闽东的一系列工作实践应视为是习近平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源起。

习近平的海洋强国重要论述源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实践,根植于中国传统海洋历史文化之中。从“山海的交响”到“海洋强省”“海洋强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到“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论述的递进,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大黄鱼霞浦闽东
温州市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品质特性研究
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基于CNKI数据库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霞浦滩涂
宁德大黄鱼产业升级之路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匆匆那年,我去过的霞浦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厚德载物 博学多才 自强不息 臻于至善——霞浦八中精神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