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明,张圆圆,王红梅,陈佳佳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圆锥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 Sieb.)是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观赏类植物,因其巨大艳丽的花朵,常被用于景观和花园设计中。近年来,国内外大力推广种植圆锥绣球,在其无性繁殖、选育优良品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1]。随着圆锥绣球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日益扩大和加重,严重制约了圆锥绣球的产量提升和产业发展。目前,已报道的病害仅有叶斑病,但其病原物未确定[2],而且有许多新的病害种类、病原还有待调查和确定。
植株突然枯萎,叶子变黄,根部变为棕色并开始腐烂,树冠发生褐变。发病初期,只有少数侧根根或须根易感,且范围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原菌不断扩大,直至主根部位完全受害。
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an),属于卵菌门腐霉科卵菌。
盆栽介质排水不良和过量浇水,特别是容器栽培的植株对烟草疫霉极为敏感,这种病菌以休眠的状态存活于土壤中,可通过被此菌污染的容器砧木或扦插苗传入苗圃。受感染的根、冠及其他作物残体和受污染的盆栽培养基,都可能含有病原菌卵孢子和菌丝。植株发病通常会萎蔫,但浇水并不能使叶子恢复正常,短时间内剩下的嫩芽就会枯萎,直至死去。
土壤及时排水,避免黏性土壤种植,前期可用40%五氯硝基苯或高锰酸钾2~4g/m2进行土壤消毒。种植圆锥绣球花时,防止渍水至关重要,灌溉介质需储存于裸露地面的水泥垫上,避免污染。插枝应采自健康的砧木,染病后可施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 倍液或根康灵600 倍液,喷至叶片滴水,如果是多年种植的土壤,可结合浇水施肥,每年用根康灵进行冲洗。疫霉菌极易传播和成活,因而选育高抗病品种是安全高效的方法,对环境也不会造成伤害。
在温室、苗圃中较为常见,温暖潮湿的环境极易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早期叶表面两侧出现由菌丝和孢子组成的浅灰色圆形斑块,然后变为黄色或紫色斑点。严重感病的叶片上,叶片褪绿或变黄,植株过早落叶,从而影响植株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绣球白粉菌(Erysiphe hydrangeae(Z.X.Chen&R.X.Gao)U.Braun&S.Takam.),属于子囊菌门白粉菌科真菌。
病原为专性寄生菌,会在干燥、高湿度、温暖的白天或凉爽的夜晚高发,病菌以孢子或真菌菌丝的形式,在发病组织或温室中的植株上越冬。当湿度高、叶片表面干燥时,孢子和菌丝开始生长,病原菌通过吸器,从植物的表皮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
一是合理密植,在春季新叶发出后及时疏盆,保证植株生长空间及下部叶片的通风透光性,通过降低温室湿度,增加株距,以改善空气循环。二是科学施肥,生长旺盛期不宜过多施用氮肥,应施平衡性肥料或磷、钾肥。三是发病初期,一方面可摘除病叶,加强通风,防止病情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可使用杀菌剂,如嘧菌酯、氯苯嘧啶醇、甲基硫菌灵等防治。四是发病严重期,可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如50%苯菌灵1500 倍液、15%粉锈宁1000~1200 倍液、70%敌克松20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1000 倍液、50%多菌灵1000 倍液,每10d 1 次,连续喷洒2~3 次。另外,应注意白粉病十分容易产生抗性,防治时应轮换用药,可提高防治效果。
最初出现在植株下部和老叶上,逐渐扩展到幼叶,受感染的叶片有小的圆形或近圆形的棕色斑点,边缘为深棕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坏死点扩大,变成深褐色或黑色,合并成大面积坏死区域或枯萎,症状通常见于叶缘和叶柄附近,严重的会落叶。
由多种真菌引起,江苏省常见的叶斑病是由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引起,属于子囊菌门假球壳科真菌。
链格孢病菌的孢子或菌丝可在圆锥绣球的碎叶或破碎组织上存活,以此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组织中的残存病原体会通过风雨、灌溉传播,导致病害流行蔓延。叶斑病有再侵染现象,长期降水造成的高度湿润环境,有利于病害发展。
保持植物间距,以减少密集的冠层形成和改善空气流通,室内浇灌植物,让叶子表面水分迅速蒸发,为温室加热和通风,以降低湿度。在季节变换期间或季末,清除感染的叶片,减少下一季节接种量。杀菌剂类农药可起到预防作用,发病前可用0.5%波尔多液,发病严重时,可选用百菌清、密氯丁尼、代森锰锌等药剂,按照说明书调配施用。
主要侵染花芽、花簇及叶片,花簇、嫩芽、花瓣会出现水渍状及红棕色不规则的斑点。受到侵染的花发生褐变直至枯萎,有时会长出灰色的霉层(真菌病原体的孢子和分生孢子体),造成芽枯。感染后叶片,叶柄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环境时表面生有灰霉。多在叶柄基部产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折倒,最后腐烂枯死。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属于子囊菌门核盘菌科真菌。
病原菌以黑色休眠结构(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发病温度在20~30℃。灰葡萄球菌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或水分,感染植株需要5~8h。发芽的孢子直接穿透健康的花朵和叶子,或通过自然开口和伤口进入。灰霉病在温室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病原体可经过风、水、花、昆虫进行传播,并受人类活动影响。营养不平衡,光照强度低,温度低、湿度高,特别是在连续多云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灰霉病。
发病初期及时剪掉病叶,然后给植株喷洒药剂,修剪病叶时,注意避免弄伤健康的叶片,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不可在下雨天修剪病叶,雨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会导致伤口处感染细菌。如果病情严重,及时清理染病的圆锥绣球花。平时栽培圆锥绣球花时,保证植株接受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定期修剪枝叶,放置在室内半阴通风处,降低患病几率。治疗灰霉病可喷洒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900 倍液、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液1200 倍液。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会形成圆形或稍不规则的棕色斑点,斑点中心可达2.5cm 或更大,后变为黑色。病斑中央会有轻微的凹陷,边缘为紫红色纺锤状的病斑,有轮生的小黑点突起。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大的、深褐色的、不规则的斑点可遍布整个叶片和花瓣。
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Penz.&Sacc.)和束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Pers.)Grove),属于子囊菌门小丛壳科真菌。
炭疽病病菌在圆锥绣球花上或其他植物残体上越冬,在叶片持续湿润的情况下,孢子可通过溅水,传播到其他叶片和花瓣上,然后嵌入植物组织中。在生长季节可重复侵染,6-9 月为发病期,病菌能够在24~32℃的温度下迅速渗透,并定植宿主组织。病程越长,感染率越高和症状越明显,这种病易受湿热天气影响。
加强栽培管理,植株生长期间保证良好的光照、温度条件,合理浇水、施肥,同时,喷施新高脂膜保墒保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注意园内卫生,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发病严重的植株可齐地砍去,在伤口处涂抹防腐膜,防腐烂病菌侵染和雨水污染,促进伤口愈合,以重新生长新枝。发病时可施用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发病严重时,可选用百菌清、炭疽福美、福美双等药剂,按照说明书调配施用。
病原菌是专性寄生菌,主要为害叶片、幼嫩的芽及花朵。症状开始时,叶子上出现小的黄色或橙色斑点,然后发展为坏死的叶角。病原菌由于生长受主脉限制,会在受感染叶片下表面形成棕色、橙色的脓疱,随着疾病的发展,植株提早开花,从而影响观赏效果。
绣球膨痂锈菌(Pucciniastrum hydrangeae(Magnus)Arthur)属于担子菌门膨痂锈菌科真菌。
病原菌需要2 个不同的宿主来完成它的生命周期。在一个季节内,病原菌夏孢子会在圆锥绣球叶片上重复侵染循环,在夏末和秋天,叶片两面表皮细胞内会产生扁平的红褐色冬孢子堆。春季冬孢子萌发,并产生担孢子,感染铁杉属植物,晚春至初夏,铁杉属植物针叶下表面形成浅奶油色圆筒状锈孢子器,当锈孢子器成熟后,会释放出橙黄色锈孢子感染叶片。
圆锥绣球种植不应太密,及时清理铁杉属植物和圆锥绣球周围锈病感染的叶子和掉落的植物碎片。优先选择高抗病品种,保持土壤透气性,施磷钾肥,发病后可喷洒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圆锥绣球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发生面积和为害情况日益严重,制约了产量和产业发展。近十年来,江苏省广泛种植和大力推广圆锥绣球[3],但为害圆锥绣球的病害相继发生,如真菌病害导致花朵枯萎、根部腐烂、叶片脱落、猝倒,而对江苏省圆锥绣球进行全面的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尚有待开展。目前,江苏省圆锥绣球病害主要有6 种,这些病害会严重影响圆锥绣球的观赏价值和产量,后续将对调查获得的病原菌进行致病力测定及生物防治等试验,进一步研究圆锥绣球绿色防控方案,以期为圆锥绣球病害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