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洁,黄露蓉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岩精神位列其中。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要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这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更好地激励青年大学生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1]红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2](P401),既是红岩精神的本质内涵,也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写照。红岩精神是红岩英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思想素材和丰富教学资源。
崇高思想境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二是“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将革命先辈的崇高思想境界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培养刚健勇毅的优秀品格。
关于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红岩精神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计前嫌,顾全大局,善于在斗争中求团结的宽阔胸怀和高尚情操,充分展现了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斗争本领和政治智慧。中共中央南方局(以下简称“南方局”)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担当意识,以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精神状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充分运用刚柔相济的斗争艺术,有理有利有节进行斗争,有效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有力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党各派各界民众一致抗战的局面。特别是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对新四军进行封锁。面对这种情况,南方局共产党人采取敢于斗争、灵活应变的斗争策略,不仅在险恶的环境中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扭转了被动局面,唤醒了中间势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及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与支持,而且戳穿了敌人的阴谋,使国民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急剧下降,全国舆论和革命形势朝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方向发展。历史表明,南方局共产党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创造性地贯彻党中央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的大无畏气概是红岩精神最有力、最具风采的精彩篇章,将这些革命素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关于“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当时,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可谓是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社会环境犹如染缸,共产党人身处国统区“大染缸”,永葆红色的政治品格相当难能可贵。中共南方局领导成员王若飞曾强调,共产党人思想一定要纯洁,他说:“思想不纯的人看问题时时把个人的偏见夹杂在事物中间,这就容易混淆是非;如果在党的原则里混进了个人的片面看法与要求,那就要歪曲真理。”[3](P198)罗世文是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早期领导人,也是战斗在国统区特殊环境中的南方局共产党人,无论是公开斗争,还是地下工作;无论是政坛搏击,还是商海沉浮,他始终坚持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经受住了国统区的诸多考验和各种风险,体现出“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革命气节。由于南方局共产党人的率先垂范,使得在特殊环境中战斗的革命志士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南方局虽身处国统区,但心系延安,心系百姓,倡导勤俭节约、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在国共合作、团结抗战中,主张绝不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牢牢把握领导权;在联系群众,融入社会时,主张时刻坚守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展现出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范。将这些党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让学生认清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不懈奋斗精神。将革命先辈的坚定理想信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培养他们的顽强意志。
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红岩精神产生于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关头的抗日战争时期,发扬光大于解放战争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南方局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民主旗帜,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国民党的反共反人民政策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争取到国内抗日力量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理解、同情和支持,配合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的自卫反击,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保持国共合作的局面直到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与此同时,南方局大力加强对各民主党派、国民党内的民主派、文教界、地方实力派和海外侨胞的工作,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中国的光明前途,与他们风雨同舟,共同奋斗,从而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向了新的广度和深度。[4](P14)在南方局的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党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他们反对投降妥协,宣传抗日救国,组织募捐,支援前线,发动青年参军参战。这一切活动卓有成效,极大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解放战争时期,大批党的优秀儿女无畏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与反动派展开了殊死斗争。以江竹筠、许晓轩、陈然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表现出对共和国无限的热爱和深深的眷恋,凛然屹立于敌人的屠刀面前,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壮丽凯歌。将革命先烈的这些英雄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关于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不懈奋斗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南方局共产党人在大后方坚持战斗达八年之久,而在南方局影响下的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在重庆革命斗争的时间更长。能在艰苦危险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战斗达如此之久,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不懈奋斗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皖南事变,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狂轰乱炸;无论是国民党顽固派的有意为难,还是国民党特务们的跟踪、威胁,都不能让战斗在大后方的共产党员停止革命斗争。相反,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南方局共产党人,在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下,充分发挥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通过不屈不挠、不畏艰险的奋斗,一直战斗到抗战结束。在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在西南的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尤其是国民党军统、中统特务的捕杀,毫不畏惧,总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持续战斗和顽强拼搏。将这些真实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巨大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二是坚贞不屈、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将革命先辈的巨大人格力量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塑造优秀人格和培养担当精神。
关于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在对国统区群众做工作时,南方局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始终与群众在一起,保存党的组织,保存党的力量。抗战时期,为做好统战工作,南方局密切联系国统区的实际情况,用“以诚待人,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开展工作。红岩精神所提倡的团结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既团结又斗争以维护国共合作局面上,还体现在对民主进步人士的帮助扶持上。为团结争取中间势力,南方局制定了“扶助进步团体,照顾小党派利益,进行民主运动,要求各党派的合法地位,要求政治改革”等一系列策略方针。积极支持建立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民主党派的工作。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工作,争取到了民族资产阶级等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他们也纷纷走向人民阵营。经过南方局对于统战工作的多年努力,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已经改变了过去中间党派总体倾向于国民党当局的力量布局,开始形成了以中共为领导,中间力量特别是中间党派积极响应和参与的良好局面。[5](P9)
关于坚贞不屈、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在刑场上,革命烈士面对死亡毫无畏惧,忠于理想、坚持气节的斗争事迹,展示了在烈火中永生的奉献牺牲精神。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把为理想献身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他们用热血与生命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是红岩英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牺牲的真实写照;他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义无反顾地为人民牺牲一切;他们把对社会的贡献,把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价值所在,奉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在先烈们心中,党的荣誉、革命的理想是神圣而至高无上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信仰的追求中,人的价值就在于这个过程中的奉献。赴刑场的路上,刘国鋕口头吟诵了他没有写完的诗。“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4](P97)红岩英烈车耀先曾在诗中表示,愿以我血献厚土,换得神州永太平。这是南方局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大公无私、坚贞不屈、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红岩烈士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愿把牢底坐穿的革命气节与奉献牺牲精神感人至深、令人敬佩,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动素材,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浩然革命正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二是勇于拼搏,永葆奋发的进取精神。将革命先辈的浩然革命正气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磨炼意志和培养大无畏精神。
关于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善处逆境、临危不苟是红岩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髓要义。在红岩这块特殊的土地上,一大批战斗在国统区的共产党人,即使不幸被捕,深陷牢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仍然彰显出“临难勿苟免,以身殉真理”的浩然正气,以青春热血与宝贵生命浇灌和滋养了红岩精神。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即使遭受敌人酷刑折磨,甚至晕死过去,仍然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展示了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浩然正气与英雄气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南方局及其领导的地下党组织始终处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他们善处逆境,不怕牺牲,在艰难的局面中开拓进取。正是在南方局的培育下,在国统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能正确面对和适应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对革命充满信心。在国统区,南方局的活动不仅受到严重的压制,而且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面对国民党的恐吓,南方局领导下的共产党人表现出坚守重庆的决心,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朱德发出了这样的电报:“处在政治环境极端严重的重庆办事处同志向你们保证:无论在任何恶劣的情况下,我们仍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守我们的岗位,为党的任务奋斗到最后一口气”。[6](P263)
关于勇于拼搏,永葆奋发的进取精神。南方局及其领导的各级党组织长期在国统区开展工作,日常工作和生活条件也没有保障,环境险恶,困难重重,随时有被捕、坐牢、杀头的危险。自南方局成立到抗日战争胜利这段时间内,在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制造摩擦和反共事件的艰难危险条件下,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而又有礼有节的斗争,挫败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反共高潮,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南方局在领导工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在白色恐怖之下的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面临着政治坚定性的考验。在重庆歌乐山下的国民党军统局的秘密集中营里,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虽然处在极为险恶的环境中,但仍然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奋发状态。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他们特制“粉笔”“竹笔”“墨汁”,克服没有笔、没有墨、没有纸的困难,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学习条件,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他们也依然保持着奋发进取的可贵精神。将这些鲜活生动的革命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7](P108)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培育健全人格、涵养革命意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
一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脊梁,崇高的理想信念集中表现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上。回望百年党史,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鲜血。红岩精神体现的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8]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旗帜,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源泉,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们保持精神世界独立性的灯塔。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信仰来树立、作为崇高理想来追求、作为思想武器来掌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另一方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9]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通过勤奋学习和刻苦努力,夯实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根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继承和弘扬红岩精神,就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对党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要教育引导学生像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同志那样,不论何种方式、不论何种场合,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以谋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大学生讲解红岩英烈们如何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培育大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
一方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风雨洗礼,一路从泥泞走向光明,在这条不平坦的大路上遇到无数艰难困苦,但都挺过来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础上,发扬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0](P23)红岩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升华。红岩精神中的崇尚和平、坚守诚信、捍卫正义等思想品质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滋养。深入挖掘红岩精神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
另一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岩精神在抗日救亡的革命实践中锻造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11](P111)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给大学生讲清楚红岩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南方局所开展的一切工作、所进行的一切斗争是为了国家能够独立,民族能够解放,人民能够幸福。这既是红岩精神的内涵意蕴,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进一步践行初心和担当使命,追忆革命先辈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激战中,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所开展的艰辛工作;追思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和高尚人格,从而珍爱和平,感恩生活,更加自觉地讲好红岩故事,弘扬红岩精神,传播革命文化。
一方面,赓续敢为人先、打破常规的伟大创造精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由落后挨打的衰弱境地走向民族解放的重大转折时期。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挽救民族危机,争取和平独立,创建光明前景进行了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红岩精神的孕育、形成与发展,正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为人先、打破常规的伟大创造精神。南方局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持久抗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国统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新的境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清楚南方局如何高举抗日与民主的伟大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赓续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伟大奋斗精神。红岩精神中包含的伟大奋斗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奋斗精神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密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帮助大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密码之所在,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了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伟大奋斗精神。要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不忘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南方局的革命志士始终以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积极开展各项革命工作。解放战争进入后期,重庆地区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作风,以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谱写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担当作为的奋斗壮丽诗篇。在新时代,要将伟大奋斗精神贯穿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2](P329)新时代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就是要努力讲好红岩革命英雄的故事,积极推动红岩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注重挖掘红岩精神蕴含的价值理念、文化精髓以及精神实质,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革命风范和优良传统,以更好地凝聚共识,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用好红岩文化资源,将思政课讲得有深度、有温度,有意义、有意思,引导学生自觉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2](P329)将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理论主课堂,使大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要在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红色文化的积极作用,帮助青年学生认识到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把爱党、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行动,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厘清红岩精神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的内在关联,找准典型的红岩故事和红岩人物,将丰富的史料和感人的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而提升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可使用南方局共产党人深入群众,倾听百姓心声,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的历史资料,启发学生把握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感受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思想的高度、影响的深度、魅力的广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可融入南方局共产党人坚持党性原则、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地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要讲清讲透红岩精神的产生不是凭空捏造的,其形成有历史必然性,与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处的历史环境有直接联系,通过讲解丰富的红岩史料,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通过讲解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红岩精神,鼓舞学生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从而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当前,思政课教学与互联网渐趋融合,“互联网+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信息时代要借助网络新课堂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2](P329)将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网络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必然要求。要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红岩精神的精髓要义和精神实质。其一,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课堂形式。要善于借助思政APP、思政小程序、翻转课堂等创新形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激发课堂活力。可借助影视化手法,用活泼的形式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到课率、点头率、抬头率,让红岩精神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其二,搭建课程延展平台,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效果。要推动形成“云课堂”与日常课堂教学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三,恰当使用网络话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要突破理论阐释的瓶颈,借助轻松活泼的网络语言讲清楚严谨的理论内容;要注重处理好网络流行话语和思政课教学用语之间的张力,在保证教育教学规范性的前提下,适度引入网络流行语并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同频共振,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3]思政课具有强烈的现实关照性,将红岩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利于教育引导学生敢于直面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其一,营造积极向上的实践教学氛围。当前,要将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与加强大学生党性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沉浸式教学、情感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从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红色故事中,感受红岩英烈的革命热情和家国情怀,进而激励大学生勇于担当作为,不断接续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其二,充分利用红岩革命文物资源。可带领学生深入红岩革命纪念馆、白公馆、渣滓洞等地进行现场教学,为学生还原一个个真实的历史场景,通过生动讲述南方局共产党人顾全大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历史故事,带给学生强大的震撼和冲击,帮助学生读懂历史、铭记历史。其三,开展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活动。可邀请重庆红岩联线精心打造的特色思政大课“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走进校园,该展演通过鲜活的舞台形式和声情并茂的演绎,展现了红岩精神的起源、发展、践行和传承,帮助大学生了解革命历史,领悟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教育引导大学生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伟大的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