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璐璐,胡 婷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34304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双高”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推动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在促进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改革、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成效也将直接对我国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产生影响。就目前来看,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都加强了对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研究,在产教融合视域下,积极与企业合作,制定协同育人的计划与方案,正因如此,所以高职院校也培养出了一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行业需求、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与此同时,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性不高等。基于此,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作用与价值,就必须加强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以此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简单理解,就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立的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将产业与教学进行结合,实现产业与教学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从而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服务为一体的一种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一种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针对性培养、全面性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产教融合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产业与教育的相互促进、双向共赢,这对促进整个教育发展、产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产教融合的实施,首先可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这是因为产教融合背景下,强调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且产教融合背景下,也强调对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师资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其次产教融合可以促进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因为产教融合下可以促进产业与教育相结合,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下,可以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和要求的技能人才、专业人才、高素质人才,在人才推动下,产业发展也将更加稳定、迅速;最后产教融合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产教融合下,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才,大批人才就业后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校企双方全程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合作育人模式,其是产教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基于产教融合的发展意义,高职院校不仅要提高对产教融合的重视,还需要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要实现产教融合,就必须重视校企合作、发展校企合作,这也是高职类院校“双高”建设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必由之路。[1]
首先,在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下,就要求要加强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新时代背景下,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做的不仅仅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满足这一发展需求,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这是因为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实训的机会,可以基于产业发展需求及趋势,对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
其次,在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需求下,也要求要加强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产教融合前,高职院校更强调对人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没有重视基于产业发展情况、行业发展需求对人才进行综合培养、智慧培养,所以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就业难、专业不对口、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等情况。而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就可以以产业发展为载体,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贴近现实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人才培养计划将更贴近于学生的就业需求、发展需求。且企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以及有利于学生养成职业素养。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最后,基于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需求,也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时代在不断变化,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人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也会发生转移,这就需要学校对专业与课程进行优化,以此来满足人才培养所需。而通过与企业合作,有利于学校更加精准的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进而可以更加精准的对专业与课程进行建设,最终才可以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是产业主体,学校是教育主体,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协同育人。而就实际来看,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了校企协同育人措施,但是就整体现状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其中还存在各种问题。[2]
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是校企协同育人中较为凸显的问题,如没有可操作的政策细则、制度规范;没有明确主体权责及执行方法、没有做好利益分配管理等。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小气协同育人的有效开展。而导致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有很多,如地方政府制度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校企协同育人中企业是尤为重要的主体。就目前来看,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很多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能动性都比较低,这与校企沟通机制不健全、企业对校企协同育人发展意义认识不全面、学校教育与企业产生实践脱节等有关。
基于利益相关者论,在多元主体合作活动中,各主体的利益诉求是否得到满足,将直接影响到合作活动的有效性及持续性。就目前来看,在高职校企协同育人中,还存在供需主体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如学校付出较少,但收益大于企业;企业投入较多但预期收益不明确;主体需求的动态变化较大,收益存在变动等。
校企协同育人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为实现校企双方的良好、持续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支撑。基于此,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在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中,就需要政府层面提高重视,采取措施。比如我国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相关的立法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机制。对于现有的一些法律制度,也应该基于现代校企合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这对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序、有效、规范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宁波为代表,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政府就进行了立法方面的努力,如出台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其中就明确了校企合作中双方的责任、权力、义务、规范等。在这样良好的制度环境下,就可以促进校企合作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另外,在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方面,校企双方也需要做出努力。如校企双方应该共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双方责任、权力、义务等,针对双方合作,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促进和约束合作行为。
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学校和企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要想促进二者的深度合作、相互促进,就必须构建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这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基础。[3]所以为了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开展,就必须注重建立校企协同管理机制。传统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主要以学校为主导进行教学管理,这就影响了企业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感,这显然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对此,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该在协同育人中建立双元、双向的教学管理机制,突出企业在合作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比如高职院校要加大力度推动企业参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包括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专业课程的优化、教材的改编、课程结构的创新、教师队伍的组建等。这不仅有利于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企业的育人需求与岗位要求充分反映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另外,高职院校为了更好的实现校企协同管理,还需要积极搭建信息沟通交流平台,以此来促进校企之间有效沟通、交流,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彻底等问题。比如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建设校企合作网络信息工作平台,实现双方无时间空间限制的流畅、实施沟通,高校和企业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双方交流会、座谈会来促进深入沟通与交流。而为了促进校企良好合作,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激励,客观、全面反应校企协同育人成效,以及激励双方在协同育人中保持积极性和能动性。
在产教融合发展中,要实现校企双方的长效合作,就必须保证在校企协同育人中能够满足双方主体的利益需求。对此,就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来完善投入与利益协调制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校与企业在组织性质上存在根本的不同,前者为公共服务组织,后者为盈利性组织,如何协调二者的投入与利益是目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此,为了平衡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形成利益共同体,首先还需要政府发挥其作用。如各级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校企合作扶持制度、优惠政策,这对降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中的投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政府部门要积极成立校企合作利益协同平台,针对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矛盾,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好桥梁的作用,通过开展协调、沟通工作,促进学校与企业更好的结合。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政府部门要及时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后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必须长效开展。对此,为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期性,校企双方都需要从各自层面做好努力,如学校要对接岗位标准,基于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专业教学工作,包括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施人才个性化培养,做好人才综合考评工作等。而企业则需要基于当前人才培养需求,为学校教学提供可靠的产业发展分析、岗位技能指导,以及建设协同育人实训与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就业的平台等。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满足专业所需,同时还需要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行业发展所需、岗位专业所需。新时代“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适应力,高职院校就必须重视产教融合。只有将产业发展与教育培养相融合,才能够基于社会、行业、岗位发展所需更加系统、针对的培养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可行有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对于当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不断优化、改善、解决,要让学生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得到真正的培养。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仅仅靠高职院校单方努力是不够的,政府层面也需要给予支持与引导,企业方面也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同时促进企业、学校、社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