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陇南市徽成盆地紫皮大蒜产业链研究与发展对策

2021-12-06 06:35:10何九军赵淑玲王让军杨小录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成县蒜头陇南

何九军 赵淑玲 王让军 杨小录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技术学院/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甘肃 成县 742500)

位于陇南市东北部,地处秦岭山脉南麓、嘉陵江上游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加之得天独厚的先天性土壤优势,使种植出来的大蒜表皮呈紫红色,颜色鲜艳,味道辛辣,是蒜中佳品。以泥阳镇为中心,大寨、店村、红川、付镇等周边乡镇地形平坦,土壤相似,均适合种植大蒜,且有种植大蒜的丰富经验和悠久历史。但是该地区大蒜产业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困扰百姓的瓶颈,最主要的是技术水平较低,大蒜及其加工产品结构单一,质量提升缓慢,销售难度大[1]。本研究致力于“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行模式,选用实验田对一部分大蒜进行深加工,另一部分通过网络销售。为将陇南市的优质紫皮大蒜带到千家万户,通过互联网的调节作用,保持大蒜价格的稳定,让消费者和农户都不再受大蒜价格困扰,同时还可以助力农户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 陇南市大蒜产业链发展的优势

1.1 生态优势明显,大蒜品质优良,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陕川交界处,地处北纬34 ~40 ,东经103 ~122为典型的秋蒜播种区,年种植面积17.5 万亩,其中成县7.5 万亩,徽县7.0 万亩。全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pH 值7.0~8.2,四季分明,冷暖适度。土壤以褐土为主。海拔725~2 486 m,年均气温11.8 ℃,无霜期186 d,年均日照时数1 570 h,年均降雨量581.6 mm,相对湿度68%,非常适宜秋播大蒜生长,形成了以“成县迟蒜”、“泥阳红皮大蒜”为主的优良地方特色品种[2],亩均产值达到6 000 元以上。以徽成盆地为主的陇南秋蒜播种区已于2003 年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5 年取得A 级绿色食品认证,2007 年注册品牌商标4 枚,2008 年获得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14 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大蒜总产量已达到20 多万t,产品销往兰州、青海、重庆、成都、陕西、青海、内蒙、定西、安康、汉中等多个地区,已成当地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特色农产品。

1.2 “三蒜”产业是陇南市的特色产业。徽成盆地紫皮大蒜种植在陇南大蒜生产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每年9 月下旬播种,冬春均有新鲜蒜苗上市,翌年4月下旬~5 月初收获蒜薹,5 月下旬收获蒜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蒜”产业。“三蒜”生产有效地利用了冬季的阳光和农闲季节,实现了2 年3 收,农民收益稳定,“三蒜”生产成为陇南徽成盆地特色产业的一个重要生态基础。

1.3 陇南市紫皮大蒜种植区已成为周边地区的种源基地。徽成盆地CaCO3含量和铁的游离度较高,供氮能力属中等水平,磷的有效形态含量低,一般水溶性磷含量为10 mg/kg 左右,但无效形态的铝-磷和铁-磷含量居高,而石灰性褐土中的钙-磷居高,钾比较丰富。据甘肃省质量检验所测定:徽成盆地蒜头中富含的大蒜素(三硫二丙烯)高达1.58%、大蒜油0.2%、硒0.256 μg/g、锗73.4 mg/100 g,并含Vb、Vc、Ca、P、Fe 等微量元素。营养成分显著高于周围其它地区。目前徽成盆地大蒜已取得农业部绿色食品A 级认证,成为陇南市农业的一个品牌产业,也已成为天水、甘谷、汉中等周边地区大蒜的种源基地。

1.4 通过“合作社+基地+高校”的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大蒜良种脱毒技术。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李唯教授带领研发团队,依托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对大蒜茎尖脱毒技术进行了研发攻关,进一步改良了脱毒大蒜繁育技术、大蒜茎尖加工技术、气生鳞茎“提纯粗壮”技术,大大提升了当地大蒜的产品质量。

2 存在的问题

2.1 大蒜主要以蒜瓣(地下鳞茎)进行无性繁殖,长期的无性繁殖使大蒜体内感染的病毒会逐代传递并积累,造成病毒病逐年加重和大蒜种性退化。目前,大蒜生产用种都是“自种自留”,多沿袭从大田收获的蒜头中选择大、中蒜瓣做种蒜,甚至在畅销年份用等外蒜头做种蒜,个别蒜区1 个品种能使用20 年以上。这样的用种方式导致蒜瓣带毒、带菌严重,花叶、黄化、畸形、矮化等病毒病多发蔓延,使大蒜种性退化,蒜头变小,整齐度降低,畸形蒜增多。相关研究表明,徽成盆地大蒜病毒病普遍发生率已达10%左右,大蒜主栽品种“成县迟蒜”中至少存在马铃薯Y病毒属(PVY)的洋葱黄矮病毒(OYDV)、韭葱黄矮病毒(LYSV),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LV)的大蒜普通潜隐病毒(GCLV)等3 种病毒[4,5],导致大蒜产量质量下降,已严重影响了销售和出口创汇,也极大地挫伤了蒜农的生产积极性。如何有效地控制大蒜病毒病的发生与蔓延已成为徽成盆地特色农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2.2 大蒜长期自种自留的生产方式,导致品种单一,抗病虫及抵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差,品质逐年下降。加之连作重茬栽培比例增大[3],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使大蒜生产损失逐年加重(达到20%~30%)。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加工大蒜的需求剧增,而满足不同加工用途要求的品种更是缺乏,极大地限制了大蒜产业提质增效的潜能,也严重影响了大蒜产业的持续发展,这是当前大蒜生产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加大大蒜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和地方优良品种选育的力度,促进地方大蒜品种的更新换代,是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大蒜生产和产业发展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2.3 过度追求产量,氮肥施用过量,导致大蒜品质下降和种植效益徘徊不前。大蒜为喜氮作物,施用氮肥可以促进蒜头增大,因此,近年来大蒜生产中的氮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在促进蒜头增大的同时,也导致大蒜种植密度下降,蒜头总产量徘徊不前,而且造成农田化肥过量污染和蒜头品质下降。具体表现在蒜头腐烂病加重,发芽提前,商品价值受到严重影响。

3 发展策略

3.1 推广应用新技术

3.1.1 利用大蒜茎尖培养技术高效脱除大蒜病毒。这项技术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报道[6~10],并已在实践中应用。但此项技术实施较为复杂,需要较为严格的研究条件和较高的成本,不便于在生产部门开展。

3.1.2 利用大蒜气生鳞茎进行大蒜品种的“提纯复壮”。该方法简单易行,繁殖周期短,便于应用推广。气生鳞茎是由病毒含量较少的大蒜茎尖分生组织分化形成,此过程具有一定的自然脱毒作用,形成的气生鳞茎具有携带病毒低和种质纯化的潜在优势,通常能提高大蒜产量20%~40%。本项目组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大蒜气生鳞茎进行常规繁殖的“成县早蒜”植株,其病毒携带率由88.9%下降到了5.5%。可见,通过大蒜气生鳞茎繁殖具有一定的脱病毒作用[4,5]。大蒜气生鳞茎繁殖的后代植株生长茂盛,生长势强,株高增加25.6%,茎粗增加31.9%,单株叶面积增加55.1%,叶色浓绿,光合能力增强,植株抗逆性显著增强,蒜薹增粗25.9%,亩产800 ~ 1 000 kg,增产38.0%;蒜头亩产1 436 kg,增产31.4%,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3.1.3 新技术应用中需攻克的问题。目前,徽成盆地利用大蒜气生鳞茎法[11]进行大蒜种质改良技术的研究尚未规范化开展和在生产中规模化推广应用。其主要问题,一是农民难以承担气生鳞茎复壮过程产生的经济负担;二是市县农技部门资金难以满足利用气生鳞茎进行大面积种质改良的生产成本(每亩种蒜150 kg左右);三是目前土地经营权属农民个人,由于经济利益的关系,很难对蒜种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导致成县大蒜的种质优势长期发挥不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迫切需要有技术有能力的单位牵头组织实施,或增加政府启动资金的投入来解决这一重大难题。

3.2 “互联网+”政策推动 把小蒜头做成大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把小蒜头做成大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已成为陇南地区的重要扶贫举措。陇南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大蒜产业的发展,相关市县农业职能部门在大蒜优良脱毒品种的引进筛选与示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持续性工作,为陇南秋播大蒜地方特色主导产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陇南秋蒜蒜头一般在10 月发芽,其产品适宜整个夏、秋季食用。甘肃春、秋两区大蒜生产互为补充,构成了甘肃大蒜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机协调,极大地丰富了甘肃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对于满足人们对大蒜产品的需求和甘肃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互联网+县域经济”为引领,依托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在加快公共平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健全服务支撑体系、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以及普及电子商务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3.3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成县农兴庄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申报“陇南市成县大蒜种质改良与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项目,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平台和农民合作社集约化的生产应用平台,重点开展利用大蒜气生鳞茎进行“提纯复壮”的种质改良技术研究,以复壮当地大蒜的主栽品种,改良品质和提高产量。并配合大蒜白腐病综合防治研究、大蒜配方施肥和高产栽培技术等研究,建立徽成盆地优良种蒜繁育与配套栽培技术体系,进一步建立优良大蒜新品种引进筛选基地,以解决徽成盆地大蒜优良品种单一、化肥施用不当和种植效益不高等生产实践问题;为发展徽成盆地大蒜品质优势,培育徽成盆地大蒜市场品牌,联合建立徽成盆地大蒜良种繁育基地,做强做大徽成盆地大蒜产业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成县蒜头陇南
蒜头果的逆袭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22
不忘成幼初心 携手梦想前行——奋进中的成县幼儿园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32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0:56
广南蒜头果发展现状与保护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2
陇南记忆
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圆梦陇南
电商扶贫 看看成县是如何做的
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 03:42:16
成县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蒜头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