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南泉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依托数字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智慧化的思政教育模式便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1]。教育信息化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优化教育路径的有效策略,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信息化手段即要从思政教学要素、教学运行模式、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增添现代性因素。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快速来临,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为其拓展了全新的阵地,也成为助推思政教育改革的有力推手[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政教育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实践思政教育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就需要积极探索其与信息化时代融合的途径与方式,通过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来强化其立德树人的培根铸魂作用。
作为思政课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教师的教学力与学生的学习力状况直接决定着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所谓教学力即指教师依托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而组织开展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个体心理特征和职业素养,而学习力指的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使课本知识内化于自身知识与素养的综合能力。对于教学质量而言,教学力和学习力是相辅相成、密切关联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的提升共同作用于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3]。
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教育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为教育产品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借用经济学领域供需平衡的相关理论,教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趋于平衡是实现教与学双向效率的基本条件,因此二者之间的均衡发展是思政课教学结构调整的重心。信息技术的融合则有助于促进思政教育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多个层面要素与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价值需求之间达成动态平衡,缓和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比如引入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依托数据的挖掘分析而更加全面多元地了解整体教学态势,从而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而合理配置与整合教学供给端各要素,提高教学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此外,教师可依托信息化学习平台即时跟进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发现其内在的学习需求,找到思想问题的症结与中心,从而提高思政教学的个性化和精准性。
师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最具灵活性的核心要素,其彼此的交互关系状态深刻地制约和影响着教与学双方面的效率,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师生交互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对交互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政课的一大核心教育目标是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减少其面对纷杂外部信息时产生的困惑与无措之感,而要想达成此目标,首先就需要着眼于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构建,信息技术的融合为优化与改变师生关系、提高师生交互效率与品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有效的途径,有助于促进师生价值文化的共建共享,推动师生关系的交融共进[4]。
思政课功能与价值的发挥是建立在师生作为交互主体在精神交往与联系中的有效性基础上的,平等的师生交互关系有助于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自我加工与自我认可过程的高效完成,使教育信息能在更深层次实现内化,促进受教育者的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更好地彰显思政课的道德教化,思想启迪与精神构建价值。新时期思政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即构建合理协调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尊重与重视,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渗透是解决当前师生关系中新的思路与方法。首先,网络作为一种虚拟存在的空间形态,与现实空间相比能更有效地消解思政课师生互动的不平等符号,比如实现身份、地位、权利等的隐匿化,减少师生之间思想沟通与观点表达的隔阂,为平衡的精神交往格局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思政在线教学平台、学习云空间可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形成数据“画像”,教师借此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需求以及思想态度,增进对学生的理解,从而对于其主体权利给予真正的尊重,使平等的交互关系建立在彼此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有益于推动协调高效的互动过程。
思政教育的作用点是受教育者的思想价值观念,其教育目标在于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与价值导向,师生之间精神世界的沟通交流、价值文化的共建相长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某种意义上,思政教育的内在作用方式即师生间精神境界与价值文化的认同。信息时代为师生价值文化的共建共享提供了优势条件,比如在思政信息资源的获取上,信息手段的应用打破了师生的教育信息不对称状态,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使学生能即时有效地表达,分享思想观点,彰显主体意识与自主特点,也促使教师从传统的主导权威地位向学习活动的引导与组织转变,革新了固有的思政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的价值共建在网络这一开放的空间场所中得以有序高效地进行。其次,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能实现课堂教学数据的实时动态抓取,处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即时动态的教学反馈,为教师在整体上了解控制教学互动方向,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价值文化共建的效率[5]。
信息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最大影响即在于对其提供的技术维度的支持,如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数字信息技术被应用于思政教学,对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层面的创新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事实上,教育教学改革与科技发展之间本就有着天然的相伴相生关系,科技的每一次突飞猛进都能为教育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使其突破现有常态,发展出很高效的模式和方法。信息技术即当今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能发挥事半功倍成效的有力的科技推手,因此,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学科教育都应认识到信息时代对自身的技术赋能效应,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与反复验证中找到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途径与方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6]。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实践是人类认知的来源,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亦是如此,人是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而最好的教育绝非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实践教学来优化学习者的认知环境,使学习者在此环境中能真实地体验和感知知识与技能,以使其得到催化、深化与外化。而作为实践教学范畴中重要的教学类型,情境教学即以对社会现实的再现为核心,通过组织、创设特定场景来使学生获得真实感受,激发其情感共鸣,从而深化理论知识,实现教学目的。相较于传统的情境教学,以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依托构建教学情境的方法因其较高的沉浸性和感染力而能使教学氛围更加生动、富有趣味,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强化实践教学效果。
区块链技术是当前比较前沿的数字信息技术,其核心关键词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等,它的出现推动了网络安全架构的跨越式发展,在教育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提升教学的公信力与开放性等方面,是构建教学互信模式的技术与理论基础。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可有效解决信息技术带来的双重困境,即教育数据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和信息滥用、信息垄断及隐私泄露等数据安全问题的频发,使教育公信力发展之间出现矛盾。区块链技术在构建教学大数据运维系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的“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可编程,安全可信”等特点有助于思政教学建立新的信任机制,此外,它点对点的分布式系统建构方式,使传统的权威机构生成教学资源数据转变为网络节点中的每个人都可参与建设和分享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其学习热情,同时也丰富了教学资源,保证了其信度。
当前,基于信息技术而探索思政教学的创新发展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在思想、技术等多个维度都为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助力和支持,它对于丰富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开展翻转、混合等各种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方式,整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建立多元多维评价机制等都有凸显的功效和价值,概而言之可以从教学要素、教学运行模式、教学管理机制等三个方面来探讨信息技术对思政教育开展的价值以及途径。
课程教学要素主要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及教育环境等。高效的课程组织和实施需要各要素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在共同的参与和配合下构建平衡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时代应依托数字信息技术来强化各组成要素,以使之形成协同化结构。
首先,针对师资建设,在教育人才的培养和供给过程中,应以复合型人才的输出为目标,即同时培养兼具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背景和教学能力的教育人才,从教育人才的培养与输出端着手,在课程建设、评价机制、从业资格等方面突出复合型的培养要求。对于高校而言,拓宽人才引进机制也是必须的,高精尖人才的直接引进、一般人才的招录选聘等渠道都应被充分利用起来。而对于高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应合理配给、协同工作,同时加强培训与后期教育,为教师提供完善的培训平台,可依托信息技术打造完善的在线培训平台,使教师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在平台参与培训以及与他人分享交流经验心得。此外,积极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演讲等活动,使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得以广泛推广,同时吸收网络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加入一线教师队伍,以形成一线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彼此协同的团队教研机制,打造一支综合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优秀教师团队。
其次,针对教学资源,应以系统的眼光看待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以优化思政教学为中心充分挖掘线上线下思政教学资源,建立包括学习资源库、开放课程库、管理信息库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库,并从资源建设和资源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保障教学资源的质量。
最后,针对教学环境,要以智慧化为核心,基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部分来构建智慧化的教学环境,如各种形式的智慧教室、智慧学校和智慧城区,使智慧教育服务系统在教室、校园,到整个城区三个维度上形成全覆盖,以全面优化信息化时代下思政课的教学环境。
教学模式与教育质量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升教育质量、保障教育水平就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及学习规律相吻合,从而使教学的目标制定、过程组织、评价与反馈等都能创新变革。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在线教育平台、学习云空间等的出现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学生由原来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与教师一起共建优质教育资源库。同时,在线形式的教育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由权威型的主导地位向与学生平等对话的组织、引导者转变,变革灌输式教学为真正的启发式教学。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创新模式获得技术支持而更易操作,使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广泛开展。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都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为核心,在这样的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在课前将重难点知识录制成短视频上传至在线平台供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而课中的随堂测验、课后的教学反馈等都同样需要平台的相关功能给予支持,比如基于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大数据而自动生成的动态评价结果等,对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调整教学组织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类似于翻转课堂等当前应用非常广泛的创新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依存度,教师需要对各类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与使用有足够的了解。
教学管理是保障教学活动良性循环开展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管理只能依靠经验累积以及有限的实践数据来加以实施,其成效存在较大的不可预估性,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能有效助力于科学公正的教学管理机制的创建,依托大数据等技术,可实现动态跟踪的教学管理,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而即时、形象地呈现教学管理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制定具体化措施,并科学评测管理政策执行效果。同时,对整体教学过程进行全流程与精细化的管理,优化整体规划同时提高局部教学效率,实现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此外,系统化的监管对于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通过融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的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了思政教育教师教学力与学生学习力的均衡发展,优化了思政教育教学结构,使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实现动态平衡。此外,信息化的融合对于师生关系的融合共进也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是师生价值文化共建共享、平等尊重精神交往关系构建的有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