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城市综合管理局,云南曲靖 655000)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方面是乡村城镇化、村镇城市化,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宜居生活环境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不但要让城市绿起来,更要让城市绿得有功能,绿得有新颖,让市民在绿荫下行走、在游园里休息、出门有树看、休闲有场所、闻得到花香、看得见绿树。这就对新形势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在具体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由于工程技术没有更好地体现城市整体绿化和满足市民欣赏休闲需求,导致实际应用效果大打折扣,偏离了设计最初意图,降低了园林绿化的效能。所以如何才能让城市园林生态建设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成为当前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的一个新课题。
想要建设符合新形势下的园林绿化工程,首先要合理规划园林设计。园林绿化生态设计的作用是促进绿化工程与自然环境、城市发展的相互交融,进而使城市各项组成元素都能达到良性循环发展的效果;不论是街道绿化还是小游园设计,都不能与整个城市的绿化美化脱离开来,并且只有将生态性、舒适性、功能性及多样性等这类基本要求全部考虑在内,才能得到覆盖面广、完善度高的综合园林生态系统。同时,设计中还要注重要与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相结合,这样的设计才能体现地方特色,赢得市民的喜爱。
在配置绿化苗木的时候,首先要充分了解工程建设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周边建筑环境特性和市民需求,才能把适宜的苗木融洽组合;其次要对苗木的基本特性和本地驯化结果有所熟悉,才能确保种植的绿化苗木都可以在该区域的自然环境中顺利存活下来,避免后期出现烦琐的病虫害现象。通过植物合理配置使绿化景观的不同元素相互和谐,更好体现园林的整体意境。
在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苗木,因为其最终呈现出的美化效果、绿化质量等,均由苗木而定,只有苗木选取对了,整个园林景观才能相得益彰。目前在建设园林绿地中,一般多数采取植物造景的方法,也可以称作是应用艺术的方式,通过苗木的选择体现出乔木与草本植物的艺术美感,使各个类型的植物群落景观都能给人产生一种自然气息生机勃勃的感觉。而在植物造景中,则是需要考虑不同类型苗木的观赏特性,基于艺术的视角完成布设过程,使苗木获得更加宽广的展示空间,其绿化、美化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前瞻性和发展性。由于树木、花草等植物本身的生长特性,在设计初,既要考虑绿化工程建成初期的整体效果,避免初期植物过于细小、稀疏,导致整体效果显得单薄,又要综合考虑搭配植物后期生长的抗病性、防虫性以及避免发生相克植物搭配后出现的不相容现象。还要考虑建设后期的管养成本和养护效果,要定时施肥、适时修剪,尽可能保持苗木的最佳生长状态,争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能。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一般要精心养护2 年左右,待植物被修剪后的枝叶丰满后,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绿化景观效果。
在开始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时,设计师为了具体详尽地展示绿化效果,前期都准备了规划设计图,但在设计图上并不能表述全面,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它们的自然形态、人工整形或修剪得出的形状都会存在差异,实际塑造所得的景观也各有千秋。配置的植物在实际进场时也会出现差别,不能做到像工厂产品一样完全统一规格。并且绿化工程施工中采取的施工技术、苗木顺序选择、养护标准不同,最后表现的实际效果也会表现出些许差异。但是,这些因素在设计图上并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述。
在配置植物的初期过程中,尚未结合功能区进行优化考虑,常见表现有灌木色块与草坪的实际占比超出预期、景观边缘与周边建筑融合性不足、植物自然色彩有变化,从而在后期就很难形成想要的复层结构。没有从功能的角度去设计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部分空间在基本成效上出现过于单调、视觉空旷等现象,或者出现颜色与周边建筑物的颜色重合,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亮丽色彩。另外设计人员没有很好地了解市场,造成苗源紧张、成本较高、施工进展缓慢。
在绿化工程正式启动之前,要提前准备好完整的设计方案,后期施工都应依据设计方案开展工作,并结合实际有效控制调整细节内容,从进场苗木、花草等植物的大小、生长形态、具体呈现的色差进行现场调配,才能依据设计方案从美观和艺术等层面展现设计意图。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内容比较复杂,包含土方工程、水景工程、石景工程、绿化种植、水电安装和功能区建设等多个不同的小分支,施工时它们既独立展现又需相互配合。然而,园林绿化设计师很难在设计图上对所有细节都把控到位,施工方也不能独自准确把握设计师的最初意图,所以就需要在绿化建设工程中设计师要参与到具体的建设环节中。在施工过程中,设计方要与施工方相互配合,展开充分的交流和商议,将设计主旨在施工的具体环节中充分展现。并严格施工期间的监管力度,发现问题立马进行完善或弥补,确保绿化工程建设都能依据既定方案进行,又能结合实际不断调整设计细节,从而增强园林绿化的整体应用效果。只有这样,绿化工程的质量水平才能得到保障,绿化工程的整体效果才能顺利实现、甚至远超预期,并体现设计理念,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需要。
3.2.1 协调配合性
园林绿化工程是通过搭配不同特性、色彩多样的植物展示城市多姿多彩的绿化效果。如今,随着园林绿化研究的不断加深,城市园林绿化向着打造自然美与人造景观艺术美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实际建设,对不同园林建筑、景观小品、苗木搭配及绿化精品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经过有机协调与搭配,才能更好地展现出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同时满足广大市民的生活休闲需求,并不断提高城市的美化程度。规划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体现了这一理念,但因不同苗木有着不同的生长、地域特征,所以绿化工程建设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将绿化苗木通过城市环境、城市建筑、城市温度和城市湿度等方面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
3.2.2 及时调整性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要密切关注周边环境的变化,并针对这一变化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从而避免发生一边建成、一边不合时宜的现象。例如在紫东游园建设过程中,设计初整体效果很好,苗木配置也合理。但在建设施工中,旁边的老旧小区也在改造,陈旧的红砖房穿上了色彩艳丽的外衣,设计图中的黄金串钱柳也显得过于单薄,与背景色彩不能更好融合,设计人员及时发现后,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将黄金串钱柳改用成鸡冠刺桐,增强游园的整体效果。
3.2.3 生态保护性
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时,要注重对城市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要学会充分利用大自然给予的优势条件和有限资源;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大的污染;要珍惜和保护城市地方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善待自然,做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在规划设计城市园林景观时应坚持善待和爱护大自然的基本原则,要善于发现自然的美景,有效利用现有的景观,如设计景观石就可以尽量多的建立在自然石材上,不能肆意设计,一味追求美观,这样不仅是对大自然的破坏也是牵强附会,与当地历史和建设氛围格格不入,所以人工取代天然是不可取的行为。
3.2.4 容山纳水保留性
做到容山纳水,还原本真味道,才能更好地体现当地的历史,让周边的市民喜爱,使文化源远流长。此外,对绿化苗木的选择应大力提倡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做出环保绿色设计的效果,进而建设出与自然相协调的城市园林景观。切记不可为了达到理想设计效果而去破坏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环保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效改善我国城市环境,是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不仅能给予城市环境美观,把当地文化传承下去,也能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休闲娱乐去处。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目的是打造绿色和谐、环境舒适、生活宜居、风景如画的新形势城市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一方面彰显了当地的社会形态,反应了社会文化的色彩空间艺术,另一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是人们对娱乐、休息的精神文明需要,也是社会的福利事业,具有现实存在的实境,因此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技术的应用探索与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