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来高校党建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2021-12-06 05:26李向勇
毛泽东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领导党组织政治

李向勇

高等教育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任。因此,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在高校开展建设活动。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加强高校党建,不仅把高校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开展高校党建的宝贵经验和有益做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校党建的良好开端与初步发展

新文化运动期间,尤其是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首先在知识分子群体和高校中广泛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多以高校为依托,创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19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北京小组”在北京大学成立,11月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这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中国北方的第一个党支部,其中绝大多数成员是北京大学师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页。。

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高校共产党组织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重要部分。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唐山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中法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朝阳大学、齐鲁大学、燕京大学、武昌大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清华学校、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华大学等主要高校均成立了共产党基层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和革命活动,其主要活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组织党内学习、成立学习团体和研究会、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邀请进步教授作报告、创办进步刊物、与各种社会思潮开展论战等形式,引导党员与进步师生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二是领导制定学生运动的正确方针和策略,动员进步学生参加五卅运动、三一八运动等,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三是贯彻党的国共合作方针,推动大革命发展。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建立地方和基层组织;配合北伐战争,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坚持与国民党右派斗争,维护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团结国民党左派和进步师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这一时期,高校党建处于公开半公开状态,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全党发挥了“摇篮和策源地”作用。大革命后期由于党内外各种主客观因素,高校共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不少高校党员和进步师生被杀害。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由于高校共产党组织在国统区处于地下状态和“非法”地位,加之党连续犯了三次“左”倾错误,高校党建一度处于低潮和被边缘化状态。直至遵义会议召开后,党逐步克服“左”倾错误,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校党建才开始走上正轨,并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高校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和革命活动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组织发展逐步摆脱“建设—破坏—再建设—再破坏”的恶性循环,不断得到恢复、发展和壮大。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等学校党组织逐步摆脱困境,更加发展和壮大起来;东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协和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党组织得到恢复和重建。二是领导开展了左翼文化运动。高校党组织通过学习、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领导成立进步文化团体、开展进步文艺活动,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逐步打破了国民党对高校的文化“围剿”。三是领导开展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自由民主,挽救民族危亡。比如,1929年反对“大学区制”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的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它们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培养了革命知识分子和抗战干部。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2)《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3页。。

抗日战争时期,高校党建处于一个空前变动的大时代,在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和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着“先锋”和“桥梁”作用。在国统区,抗日战争初期,国共关系缓和,高校共产党组织发展较为顺利。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特别是皖南事变后,高校共产党组织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状态。1944年,随着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高校共产党组织发展进入复兴阶段。这一时期,高校党建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提高党员群众的理论水平与思想觉悟。二是设立“据点”,成立进步社团,创办进步刊物,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比如,建立党的外围组织和进步团体,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好进步教授工作等。三是通过参与举办战时培训班,有组织有计划地为抗战和根据地输送人才。在陕甘宁边区,党领导成立了延安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一批新型大学。在这些学校,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采取完全公开的建党方式,开创了“从思想上建设党”和“在运动中建设党”的高校党建新模式(3)周良书:《中共高校党建史(1921—1949)》,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92—211页。。

解放战争时期,高校党建构成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高校党组织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抗战胜利到渡江战役,为高校党组织恢复、发展和壮大阶段;从渡江战役到新中国成立,为高校共产党组织进一步发展阶段。高校党建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中国革命形势与政策教育,创办进步刊物和“壁报”,举行进步文艺活动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赢得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高校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外围组织和进步社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生运动。比如,一二·一运动、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五二○运动、反美扶日运动、保护校产与迎接解放运动等。它们有力地反抗了国民党专制统治,开辟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25页。。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高校党建的艰辛探索与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在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高校党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建党方式上,由秘密建党转为公开建党。在发展对象上,由主要面向学生扩大为全体师生员工。在活动内容上,由领导开展学生运动转变为推动教学科研工作。这一时期,高校党建活动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高校党组织公开建党,基层党组织数量和党员人数迅速增加。截至1953年6月底,全国高等学校中一般都建立了党组织或有了党员,在北京的大、专学校中党员已达教职员和学生总数的13%。截至1954年底,全国188所大、专学校都有了党的组织。北京各高校教职员工中党员占20%,学生中党员占14%(5)《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9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209—210、323页。。二是加强高校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部分高校中试行党委制,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1955年,党中央在给各地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指示中要求,“为了建立起学校中首先是高等学校中党的强有力的领导,必须选派得力的干部到这些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办好这些学校”(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第20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89页。。根据此指示,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纷纷为高校配备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党委书记和其他领导,加强了党在高校的领导力量。同时,还注重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建设,在大部分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选择部分高校试行党委制,截至1956年11月10日,北京市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所高校实行党委制(7)陈大白:《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1949—1976)》,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6页。。三是配合学校行政系统,参与接收改造旧大学,开展院系调整,建立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四是密切党群关系,推动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一方面通过学习会、专题报告会、办夜大学、日常政治学习等形式,组织和引导教师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动员师生参加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运动等,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政治认同。五是初步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一方面通过普遍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发挥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面向大学生开展经常性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高校党建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探索有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和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明确了高校领导体制。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要求:“在一切高等学校中,应当实行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第29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6页。。在此基础上,1961年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以下简称《高教六十条》)。《高教六十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领导制度,是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学校党委“是中国共产党在高等学校中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对学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高等学校的党组织必须加强对共青团、工会、学生会和其他群众组织的领导,使他们真正发挥党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第38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1、63、64页。。这就明确了高校党委的地位与作用,规范了高校领导制度和体制。二是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高教六十条》规定了系党总支委员会、教职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任务,要求高校党组织“应该根据党章的规定,在教师、学生和职工中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健全党的组织生活”(10)《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第38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5页。。据统计,截至1962年,北京高校已有教师党员7200多人,占全体教师的30.6%(11)陈大白:《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1949—1976)》,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20页。。三是调整完善并实施新的政治理论课程方案,提高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1961年,教育部推出包括“中共党史”“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哲学”四门课程在内的政治理论课的《改进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意见》,即通常所说的“61方案”,标志着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开始走向系统化、科学化。为了贯彻“61方案”,党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政治理论课的领导,注重培养教师队伍等。四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除了经常性的政治学习外,高校党组织还发挥优良传统,通过开展诸如“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学大庆、学解放军”活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集中性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高校党建的恢复调整和科学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等教育领域率先拉开了拨乱反正的序幕,高校党建开始恢复重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校党建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重新确立了高校党委的领导地位。1978年10月4日,教育部颁布《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强调“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明确“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校党委是“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对学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系一级“实行系党总支委员会(或分党委)领导下的系主任分工负责制”(12)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646页。。这就重新确立了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障其能够对高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二是探索试行校长负责制。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党的十三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意见,部分高校从1985年起试行校长负责制。这项改革的初衷是把高校党组织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集中精力抓好自身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是恢复和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大党员发展力度。1983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要求尽快改变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薄弱,学生党员数量较少的状况,提出“经过三五年的努力,使重点大学和其他规模较大的大学逐步做到:低年级班有党员,高年级班有党小组,年级有党支部。规模较小的大学和专科学校,以系为单位建立学生党支部”(13)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编:《做好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68页。。四是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1980年,根据新时期干部“四化”标准,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设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从而为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五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方面1985年党中央发布《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标志着“85方案”的正式出台,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另一方面重点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比如,1987年党中央先后发布《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一时期,高校党建在改革探索中前进,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一些教训和不足。邓小平在1989年总结说:“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7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1世纪初,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进高校党建。一是全面确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高校根本领导体制。1996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98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定为高校的根本领导体制。由此,除民办高校外,高校开始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是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该条例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高校党建的党内法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遵循。三是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并据此推出和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程。四是创新方式方法和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组织按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调研、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运用电影、电视、广播、报刊、讲座、网络等教育手段,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五是在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坚定了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严肃了高校党内政治生活。六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依据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高校党组织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集中解决高校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加大高校发展党员力度,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党组织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加大了在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截至2003年6月,全国高校学生党员70余万人,占在校学生的8%。截至2012年底,全国高校学生党员290.5万人,学生党支部达86788个(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04年工作要点〉和周济部长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1/moe_2/tnull_5375.html,2021年5月17日;《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答记者问》,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307/t20130715_154172.html,2021年5月17日。。二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党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新世纪新阶段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2005年推出并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即“05方案”),大力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进”工程。再如,高校党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群众中去,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领导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四是在坚持党内经常性教育的同时,集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等活动。六是重视和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迅速发展,亟待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200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依据该意见,各地区联系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坚持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加强民办高校党的自身建设,促进了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维护了民办高校和谐稳定。

四、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全面加强和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构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延伸等战略高度,更加重视和全面加强高校党建工作。高校党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针对一段时期高校党的领导相对弱化,党的建设宽、松、软问题,党中央高度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014年,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6)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0日。。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他再次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9页。,进一步明确了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内涵、原则和要求。202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更加明确了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责:高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

第二,明确了高校党建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明确了高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规定了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把政治建设摆在高校党的建设首位。一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若干措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师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和完善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详细规定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具体措施。三是加强高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政治能力和办学治校能力。四是严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净化高校政治生态。

第四,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抓手,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三是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程,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五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巩固和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六是进一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

第五,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高校党的组织建设。一是健全高校党的组织体系,明确职责任务,丰富活动内容,完善工作制度,实现高校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比如,党的十九大后,全面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程。二是全面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严格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入党标准和程序。截至2016年底,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党员占55%以上。每年全国新发展的党员中,高校学生占37%以上(18)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66页。。三是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四是贯彻落实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第六,在做好党内经常性教育的同时,适时开展集中性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组织严格遵循党章党规,通过按期组织“三会一课”等,对党员开展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党史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等常规性教育活动。同时还适时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并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教育活动。比如,湖北省高校开展了以“干部访谈教师、教师访谈学生,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为主要内容的“两访两创”活动。

第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是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抓手,重点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加强高校党的作风建设。二是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运用巡视巡察利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落地和延伸。三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高校党的纪律建设,聚焦党员干部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等方面的言行,监督执纪问责。

第八,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为了确保民办高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更加重视并加强民办高校党建,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延伸工作手臂,建立健全党组织等举措,实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全覆盖。

第九,更加注重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高校党的建设始终和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201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6)、《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2017)、《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2017)、《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21)等,进一步完善了高校党建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各高校一方面严格遵循党章和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制度意识、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加强所在地区和高校相关制度与规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章、条例,以科学制度保障高校党建。

五、建党百年来高校党建基本经验

建党百年来,党在高校的历史地位、主要任务、组织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处于“非法”地位和地下状态转变为高校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由主要领导进步师生开展革命活动转变为全面领导学校各项事业。这些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高校党建经验,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高校党建和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必须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完善高校领导体制机制。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实现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推进高校党建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校党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党对高校实施了正确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改革开放初期,一些高校曾出现党的领导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力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断加强,高校各项事业得以全面健康发展,高校党建得以全面推进。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实现,需要各项体制机制保障。因此,不断探索和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为坚持和加强高校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先后实行了七种领导体制。实践证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第二,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高校党建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领域。高校党建只有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进高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校党建围绕党的反帝反封建根本任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生运动,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先锋”和“桥梁”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高校党建一度经历了一些挫折。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党组织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因此,新时代高校党建始终围绕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重要目标,开展各项活动,既提高了高校党建质量,又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高校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19)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62页。是否重视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决定着党能否赢得青年、赢得胜利、赢得未来。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的领导下,高校已经形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教育引导与管理监督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有力地加强了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就、呈现新局面。

第四,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结合组织状况和外部条件,创新活动方式,合理开展组织活动。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高校学生党支部运用腾讯会议形式,突破空间限制,开展线上组织活动。再如,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一些高校为了便于开展组织活动,尝试以宿舍楼、实验室、课题组为单位设立党支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发展党员工作,应严格标准和发展程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及时把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既要反对“唯成分论”和“指标论”,及时吸收已经符合条件的积极分子入党,又要反对“拉夫主义”,把不符合党员条件和标准的人员吸纳到党内。教育、管理、监督党员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要手段。要防止对党员重发展、轻教育,重管理、轻监督现象,坚持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相结合,推动高校管党治党由宽松软走上严紧硬。

第五,必须坚持和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并将其贯穿到高校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统区高校党组织在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重视和加强党的组织联络制度、会议制度、领导体制等建设。比如,高校党组织建立了严格的单线联系制度,要求高校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联系由专人负责,平行支部之间不发生横向联系;党员之间采用秘密联络方式,一名党员只有一个上级联系人或负责联系少数几个下属党员。这既保证了高校党组织的安全,又能够及时开展必要的组织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建设被纳入高校党建的总体布局,成为高校党建的关键抓手。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加强了高校领导体制、民主集中制、党员发展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宣传思想工作制度、领导和保障制度等建设。比如,自1990年党中央组织有关部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以来,截至2019年1月,已经先后召开了26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除个别年份外,基本每年召开一次。其中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同时也是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这已经成为党中央重视和加强高校党建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因此,新时代只有更加重视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深化高校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才能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

第六,必须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要遵循党的建设一般规律,又要联系高校实际,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党建方式方法。高校党建是在知识分子群体和青年学生中建党,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其他领域党的建设做法,而要有所差别和创新。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高校党员师生相当部分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状况,高校党组织更加注重从思想上建党,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高校党组织领导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走在全党的前列,成为党在非无产阶级群体中建党的典范。再如,依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所有党组织都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体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党的建设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体现在高校党建方面,政治建设是统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同时应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既要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避免形式主义和空头政治,又要精准研判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还要大力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高高校党建制度化水平。尤其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认知习惯,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领导党组织政治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