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索

2021-12-06 04:07汪雨蓉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机床数控机床编程

汪雨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1 引言

课程引入思政元素是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渠道,教育部党组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1,2]。2020 年9 月,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提出,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有效推动“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助力“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持续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由此说明,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实施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有理想信念、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机械专业类学生大多是工科生,理性认知较多,侧重自然学科的原理、方法和计算等学习,缺少对社会的了解和文化的认识,感性认知较少。响应中国制造2025 发展趋势的新时代号召,为培养现代技能型人才,制造业生产现场的6S 管理[3]和“1+X”证书制度[4,5]已融入数控机床编程加工课程。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要求在重构符合“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下,学生考取“1+X”技能证书,参加数控车铣、多轴数控加工、增材制造、数控机床装调改造等技能大赛项目,提高专业技能。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文章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方式下结合中国制造、6S 现场管理、“1 + X”技能证书,浅谈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6,7]。

2 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装备制造业的数控技能型人才提出了高要求,需要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是首要的育人要求和教学任务,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融入思政元素、树立思政目标势在必行。专业教学中,通过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起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专业课程同思政课的联系,达到相辅相成、协同育人的效果。

2.1 学情分析。《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车削编程、数控机床加工的职业能力,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2.1.1 教学对象。该课程主要以高职机械类专业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前期的学习,已掌握普通机床车削加工技能,对企业员工在机床上实践操作时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有一定的了解,对机床操作规范和车间6S 管理也有一定的理性认知。但高职学生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其学习能力、知识接受程度、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层次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均有所不同,实践中端正的职业态度、过硬的职业素素质、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习惯均较匮乏。

2.1.2 知识技能。学生已学习《工程制图》 《CAD制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切削机床与加工工艺》 《机械制造技术》 《UG NX 三维造型设计》等课程知识,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储备。《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数控车床的操作面板;理解数控车削基本编程指令的含义及使用说明,正确编制出零件的加工程序;通过对零件图纸和加工工艺的分析,编制外圆轮廓、凹槽、内外圆柱螺纹、圆锥螺纹、倒(圆)角、曲面轮廓等结构的数控加工程序;能熟练使用工具,正确完成工件的装夹定位、刀具的调整安装;对刀时能正确测量工件参数,并设置刀具补偿值;熟练编辑、修改程序代码;能在数控程序编制和数控车削加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2.2 教学目的。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熟练操作数控系统,具有在数控机床对零件进行实际切削加工的能力,能够对机械行业的作用和重要性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具备零件数控车削时的手工编程能力,具备零件数控车削时工艺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能力,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时创新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3 课程思政方案的实施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课程基于“学中练、练中学”,以“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实施思政教学,以实例任务为主线,通过讲授数控机床、数控系统、数控编程基础、数控车削编程、数控铣削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设置的教学项目是机器中常见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有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参考程序、拓展练习6 个基本教学环节。

典型案例的教学环节中,注重“教”与“育”相结合,通过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努力、主动参与、信奉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塑造学生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和务实求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认真、专注、严谨的良好习惯;工作岗位上时刻保持规范操作,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岗位责任感。

3.1 结合中国制造。在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教学中,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举例说明中国的制造业从弱到强,再到现在的已成为制造大国制造强国,这都归功于中国人民始终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时刻保持主动学习的意识,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实干兴邦”的理想信念。另外,可将央视制作的大型节目《大国重器》和《国家宝藏》作为课程导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制造业天翻地覆的变化,让学生看到祖国强大的实力,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年轻一代的自己更是肩负着数控加工制造业复兴的伟大重任。同时,让学生明白在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要使民族复兴之路更加宽阔,祖国更加富强兴盛,就必须跟先辈们一样,培养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传承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和务实求真的工匠精神,团队成员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3.2 结合6S 现场管理。企业制造现场最重要的是安全文明生产,在项目教学的任务导入和任务分析环节,教师穿插讲授进入实训区或上岗后的安全生产知识,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课堂讨论视频中机床安全操作规范中注意的要点,使学生有一定的现场安全生产认知。要求学生实操时养成实施现场6S 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良好习惯,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比如:操作机床前穿戴好工作服、安全帽,必须扎好衣扣、袖口,严禁敞开衣服、披头散发,以防卷入卡盘和刀具;不要在机床四周放置障碍物,保证操作者有足够大的工作空间;机床启动前检查是否已关好安全防护门;安装工件、调整刀具所用的工具需要整理归置在工具放置区,不能遗忘在机床内;严禁在生产现场嬉戏打闹,机床运转中操作者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不得离开岗位;不得用手或其他方式触碰正在运作的工件以及刀具;完成工作后及时清洁机床及工作区。从观看视频时的视觉认知到现场实操体验,让学生明白,生产实践中的6S现场管理是企业员工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安全规范操作更是一种职业技能。

3.3 结合1+X 证书。我国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面对机遇和挑战,储备人才是前提,培养技能型、工匠型人才是制造类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1+X”制度。《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将数控车铣技能考核融入到数控车铣加工工艺及编程的教学内容中,以证书融通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实践技能,为将来能更好地从岗就业奠定基础。

“1 +X”技能证书考核中,首先要了解考核内容、考核要求、考核设备、考核工具、评价标准等事项,学生要养成万事提前规划的好习惯,面对考核要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增强诚信意识。使用考核设备和工具时要安全、环保、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团队协作,比如学生在车削加工前对刀时,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操作意识;编写加工程序时,以严谨的思路独立完成,养成反复检查、查缺补漏的好习惯;测量加工零件时,规范使用量具,结合图纸技术要求精准读数,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明白细节的重要性;完成加工后打扫现场,培养做事有始有终、吃苦耐劳,小组成员分工整理,增强团队协作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对废料和可用材料分类回收,培养环保意识。

4 结语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实施高职教学改革的一种方法,是推进“双高计划”院校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是机械类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具备在数控机床上完成典型零件加工的实践技能。文章以该课程为例研究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从课程的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出发,浅谈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结合中国制造、现场6S 管理和“1+X”技能证书,旨在“教”和“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在岗位上爱岗敬业、诚信负责、团队协作、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奉献自我。

猜你喜欢
机床数控机床编程
第11届武汉国际机床博览会
杭州华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数控机床DNC网络管理平台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2021第24届青岛国际机床展开幕
GGMT中国(广州)国际数控机床展
JM2021第24届青岛国际机床博览会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