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杰
病原体是水霉等真菌。发病是由于在生产操作过程中鱼体受伤被细菌感染所致,严重时常导致死亡。
症状:病鳅活动迟缓,食欲减退或消失。初期在病灶四周出现浑浊的小白斑,而后菌丝向外伸展,呈灰白色、柔软的絮棉状,肉眼即可识别。
防治方法:生产操作一定要规范,避免损伤鱼体;定期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加注新水或开增氧机,保持池水清新;在鳅苗下池前彻底清塘消毒,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对鳅卵防治是,用5‰食水盐浸洗卵1小时,连续用2~3天;或用0.04%的食盐加0.04%的小苏打浸洗20~30分钟。对病鳅用2%~3%浓度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也可用医用碘酒或1%浓度的高锰酸钾涂于鳅病灶;还可用0.04%的食盐加0.04%的小苏打合剂浸洗鱼体,或者全池泼洒。
病原体由短杆菌感染所致。腐鳍病发生的原因是养殖水体水质恶化、暂养时间过长或鱼体受伤。
症状:初期症状表现为鳍条基部充血,鳍条附近的皮膜腐烂,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红肿,腹部及肛门周围充血。泥鳅不摄食,衰弱至死亡。
防治方法:用聚维酮碘溶液1%,浸洗10~15分钟。每天浸洗1次,连续浸洗5天。
病原体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点状亚种感染而致。
症状:病灶一般椭圆形、圆形,浮肿并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用1g漂白粉或2~4g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或用漂白粉和苦参交替治疗法:第一天,每立方米水泼洒1.5g漂白粉,第二天,每立方米水用5g苦参熬成的溶液,全池泼洒。连续3次交替使用,用药6天;对患病成鳅还可用2%浓度的漂白粉直接涂于患处。
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寄生。
症状:肉眼观察,病鳅在皮肤、鳍、鳃上布满白点状孢囊。
防治:有小瓜虫的病鳅,每立方米水用高锰酸钾10~20g,浸泡15~20分钟。
养鳅池发此病,每立方米水可先用高锰酸钾5~7g化水全池泼洒;第三天换入洁净水1/2左右,或者每立方米水体用硫代硫酸钠1.5g化水全池泼洒;第四天每立方米水用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1~2g化水全池泼洒。
因水质变化,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过多所引起。所以,在培育鳅苗时,应避免投饵过多或用肥过量。
症状:鳅体肠肚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不由自主的浮在水面,时间长了就死亡。
防治方法:定期加注新水或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新。发此病后,赶紧换水,换水量在1/3以上。平时投饵要均匀适量,避免因泥鳅饥饿而误吞气泡。
此病是近年来出现的,具体是由哪种细菌、病毒引起感染还有待证实。
症状:病鳅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出血,内脏也有出血,呈败血症症状。防治方法: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鳅肠壁充血发炎,腹部膨大,有红斑,体色变黑,肛门红肿,肠道紫红色,有黄色黏液。此病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漂白粉。
此病是由于养殖密度大、水质差、鳅体感染寄生虫、细菌或霉菌,引起鳃组织腐烂所致。
症状:病鳅体色发黑,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有污泥,多黏液,严重者会“开天窗”。
防治方法:用漂白粉泼洒消毒。
(通联:430077,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