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021-12-06 03:47徐文玉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海洋

徐文玉

(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1]从党的十八大做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到习近平主席在国际上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进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进而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全球海洋的发展中不断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球海洋局势风起云涌,一国难能“独善其身”,世界海洋和平安宁的发展需要通过构建全球海洋国家伙伴关系,以海洋为媒介促进海洋发展的共商共建,增强海洋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保护美丽海洋,推动人海和谐共生。

关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及其理念,学界已经多有论说。黄晓高等认为是习近平海洋思想体系发展的理论逻辑和行动指南[2];王芳从“共护海洋和平、共谋海洋安全、共促海洋繁荣、共建海洋环境与共兴海洋文化”五个角度分析了这一理念、理论的内涵[3];赵畅、张景全、姚莹分别从海洋生态文明、海洋政治、海洋法的角度阐述了其具体层面的意蕴[4-6];陈秀武则从区域的视角探讨从东南亚海域来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路径。[7]目前来看,鲜有学者对海洋文化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做出系统的揭示。基于此,笔者试作如下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海洋文化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化和发展。如果说“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还侧重在我们人类作为主体去经略海洋的话,那么“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则是站在历史文明的新高度上,创造性地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海和谐”等优秀海洋文化精髓应用到对海洋及其发展的深层次认知和高度把握上。它超越“人类”和“人类命运”本身这个界限,突破“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人作为价值共同体主体这一层面,认为海洋也是人类命运不可分割的生命体系之一,海洋生态、海洋中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命运与共的主体。这是在宏观生命系统视野下对人类和自然(海洋)共同构成“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认定。必须承认,人类的活动已经极大地对海洋生命系统带来了改变和威胁,海洋也向人类发出了种种示警信号甚至“报复”,人类与海洋命运休戚与共,只有认知其联结一体、相辅相生性,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海洋)共同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成功与否,不仅关乎人类命运,同时也关乎海洋生命系统的命运;它不仅仅是侧重人类如何经略海洋本身,同时也成为对以人为主体的价值主张、实践行为及其效果的能动反思与拨正。

人与海洋两个生命系统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海洋”“人类与海洋”三个层面的综合性立体关系。因此,“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从“人类”“海洋”“人类与海洋”的综合性立体关系发展的视角、治理的视角、最终实现理想目标的视角,对“人、海洋、人与海洋往何处去”命题做出的理智、智慧、能动的既客观又理想的回答。这是一种超越了地域、民族、意识形态甚至物种的发展理念和能动实践。

海洋文化是“人类缘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化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8]它是在“人”与“海洋”两个要素互动与关联的基础上,通过人们源于海洋的生产生活和实践活动,而表现在人们的精神认识、意识观念、思想心态、价值取向、生活审美、社会生活面貌等层面的海洋文明内涵。它关乎到人们对海洋资源、疆域、权益、环境、审美、安全、权益、发展以及海洋的天下意识等方面的认知,这些认知既是海洋意识内涵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类海洋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基础,它指导人类更加科学地认识和经略海洋、关心保护海洋,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生。因此,海洋文化观念和意识决定着我们为什么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怎样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以上认知,“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的目的、目标及其过程,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这是人类共同推动海洋和平安宁发展、共建美丽和谐海洋、实现人与海洋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目标及其过程。它强调在全球范围内多样化社会制度并存的条件下,在不同民族多元文化、文明的差异、冲突、矛盾现实下,在不同的历史基础和特殊的时代依据下,本着海洋权益安全、海洋政治民主、海洋经济共赢、海洋文化通融、海洋生态保护、人海和谐发展、人海可持续发展等共同价值理念追求,秉承超越国家边界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9],世界海洋国家结伴而行、相互依赖、利益交融、合作共赢,在海洋利益竞争、海洋观念冲突、海洋文化价值观矛盾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缔造全球海洋治理新格局,在追求本国海洋利益同时兼顾他国海洋合理权益,在经略海洋的同时关怀海洋,注重人类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真正的“民族、国家、人类、海洋乃至整个生命系统”的共同体。

二、海洋文化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现

当今时代“人类应当在什么现实基础上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做出过明确回答: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海洋国际关系。面临当前国际海洋形势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种种难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以国际合作来共同推动人类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理念和倡议体现的是中国海洋文化蕴含的“四海一家”“和谐万邦”等特征;面对全球海洋问题的持续恶化,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这项艰苦任务,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探索实践为世界海洋国家携手前行准备“武器”和“力量”,中国海洋文化蕴含的“海纳百川”“勇敢无畏”的自奋性理念正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倡议的价值力量;“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关注视角包含了“人类”“海洋”“人类与海洋”三个层面,既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也有对海洋生命系统以及人海休戚与共的各类关系的思考,而海洋文化蕴含的“人海和谐”“包容共生”的生命性理念正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倡议所体现的价值关怀;海洋文化不仅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形态软支撑,基于海洋文化资源而创新发展起来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拓宽了人类经略海洋的深度和维度。因此,海洋文化内蕴的“文化属性”“经济属性”的创新性理念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倡议的价值张力。[10]这些理念和价值的契合与相通正是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中海洋文化精髓的具体体现。

“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人类正确理解人海关系、深刻认识海洋价值、提高海洋文化认知、形成现代海洋意识。海洋意识是基于人海关系特征而形成的面对海洋及相关问题的心理、应对时代海洋挑战的意识、参与涉海行为的自我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和精神现象。[11]而海洋意识是在海洋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过程中伴随产生的一种认知状态,人们的海洋认知、海洋观念是根植于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而内化发展起来的,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的核心灵魂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海洋文化观念和意识。

世界多元海洋文化的本质不同,海洋文化的表象亦不相同,“海洋命运共同体”建立在人类对海洋的共同关爱、共同认知、共同利益等基础之上,因此它是一个多元的海洋利益共同体、海洋文化共同体、人海发展共同体。同样从地理上看,它也是一个被海洋连接起来的属于全人类和海洋的真正共同体,因此,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海洋文化是一种具有共有性知识和观念的海洋文化、文明,也是一个站在全球视野、时代精神、整体层次、生命系统的内涵: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与时俱进的时代理念和人类历史的客观性,在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发展、坚持人与海洋和谐共生、共建和谐美丽海洋的价值取向和时代使命下,融汇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海洋文化精髓以及新时代具有未来化、世界化走向的现代海洋文化、文明于一体,吸收借鉴世界海洋文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文明成果,融合形成一种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差异性与多样性并存,多元海洋文化和平共存、互动发展、和谐共赢的新的创新性世界海洋文化、文明观。这个内涵既体现了中华海洋文化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也体现了在新时代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西乃至世界海洋文化的互动关系与综合创新。[12]

三、中国海洋文化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中的应有作用

“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1)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青岛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的讲话。“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同样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倡导相关各国共护海洋和平、共谋海洋安全、共促海洋繁荣、共建海洋环境与共兴海洋文化,[13]因此推动海洋文化交融是文化政治视角下“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指向。

在长期历史中,中国文化的对外辐射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航海交通亦即海上线路的开发利用得以实现的。中国历朝历代的跨海政治构建、海外经贸发展、海路人员往来和海内外移民活动,使得中国与海外世界搭起了一张互补联动的“人文网络”,海洋文化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中得以体现、承载和传扬。在东亚,古代中华民族与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东南亚地区在内的环中国海区域,通过跨海链接而进行相互交流交往和迁徙定居[14],并由此带来精神上、物质上、语言行为上和社会制度结构模式上等多种异域异质文化的辐射、交流和碰撞,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共生与认同传承,逐步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圈”,并形成了今天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环中国海多元文化“共同体”。[15]作为中国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海洋文化为“东亚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基础和力量。

中西文化缤纷各异,中西海洋文化在开放、外向、重商等共性中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中西海洋文化的交融,古代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以一种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理念为世界历史进程带来深刻影响。[16]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倡议的提出,不仅仅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世界各民族的和平发展理念也是相通的,从而为携手世界各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基础。[17]“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要在尊重文化、文明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形成新的海洋文化文明观,推进形成不同海洋文化、文明交流与融合的新范式。这是一种从人类与海洋同时存在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真正“共同体”的形式为改善人与海洋的命运、维护海洋世界和平安宁而形成的一种海洋文化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18]这种理念会在世界海洋国家的共商与合作中不断延展并逐渐实现认同,有效地化解不同国家的海洋利益、海洋文化的矛盾冲突,不断扩大海洋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海洋命运共同体”承载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美丽海洋、人海和谐可持续发展等目标的一贯追求,通过“分享共同的意义、价值和目标”[19],使得人类和海洋的每一个生命都具有真正的价值意义,这是一种“彼此信任、同舟共济、共享共荣、安稳确定、富有情怀”的人群交往关系和存在样态的表征,[20]这也是全世界对人类与海洋发展的共同诉求和期待。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伴随着海洋各国开发利用海洋活动而产生的海洋控制与争夺也日益激烈,一系列海洋争端、海洋安全问题让人类既听到了海洋沉重的呻吟,也日益渴望海洋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我国海洋文化自古便传达了“和平”“和谐”的价值理念,并在亲近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实现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四海一家”“天下一体”“亲海敬洋”“互通有无”的“中国式”海洋发展模式和海洋人文精神。自古到今,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沟通联系,“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2)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讲话:《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5月14日。这种“和为贵”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吸附力,并形成了高度的认同感。今天维护世界海洋和平,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应发挥中国海洋文化的主体、主导和引领作用。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四、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海洋文化发展构想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赋予了中国海洋文化新的内涵要义,也为我们发展和利用中国海洋文化,开展与世界海洋文化、文明的交融互鉴明确了方向和宗旨。我们需要以与时俱进的海洋文化实践新思路和新行为,把“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海洋文化发展落到实处。

推动中国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海洋文化共享共赢。采取积极主动的海洋文化对外传播战略,将中国发展海洋的理论和核心价值观念推向世界,通过与世界海洋文化的交流互鉴,吸收和融合世界多元海洋文化、文明,来构筑符合世界海洋和平发展的一种共同的海洋发展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世界其他海洋国家奉献“中国智慧”[21],实现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化实践成果的共享,实现不同海洋文化主体的共赢,如此才能产生休戚与共的依存关系,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构建中国海洋文化话语体系,推动形成平等、和谐、融洽的文化交流互鉴秩序。尽管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有着科学的理念和时代的魅力,但因为不同文化差异导致的对异质文化的“敏感性拒斥”,或者因为歪曲理解中国所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中国“文化霸权论”抹黑“中国智慧”的奉献,或者西方某些海洋国家以其海洋文化、文明认知来贬低中国的海洋文化,导致“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并非一帆风顺。因此,我们要认真提炼形成“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海洋文化话语体系,对内形成强有力的海洋文化本土理念和价值范畴,对外也要构建我国在“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海洋文化话语权,强化中国在全球海洋发展和国际海洋政治中的阐释权,[22]引导形成和谐、融洽的海洋文化交流互鉴秩序,以平等的海洋文化对话交流、外交、沟通学习来增进理解和信任,消减对中国海洋文化价值理念的曲解和误读,为中国海洋文化智慧和方案的运用与奉献树立新的理论和实践话语高度。

积极开展海洋文化互通,推进海洋文化对话和交流。文明的进步在于融合互通而非冲突矛盾,海洋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要突破单一性和局限性,进行相互学习和吸收。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组织、平台、对话等合作交流机制,借助于科技变革下的互联网技术、共享经济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互联互通开展不同海洋文化对话和交流,协调多元海洋文化碰撞可能面临的冲突,在差异共生中促进海洋文化的有效沟通,扩大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空间。

延展“一带一路”海洋文化,实现海洋文化创新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不仅要奉献中国的海洋文化智慧,还要为世界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海洋文化资源、产品和服务。中国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好机遇下,不断挖掘和开发海洋文化,丰富中国海洋文化的内涵,梳理中外海洋文化的交流史,深挖中外海洋文化的情感交流。[23]同时,借助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特色文化产业带等平台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开展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将步入新时代后中国海洋文化的新思想、新内容以具体的文化需求供给的形式传播出去,将中国的海洋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海洋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